地膜覆盖技术的基本信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06:13
字号:

河北省一些干旱地区,在春旱期间为了适时播种花生,棉花,采用创埯,人工造墒,逐埯浇水、播种、覆土镇压,覆盖地膜、促墒,提墒,使皮棉增产20-40%,花生增产50-60%。辽宁省为了解决春季气温低、无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冻时深翻、施肥、覆盖地膜保墒播种,或在底墒不足时人工添墒,抗旱播种,使大面积的花生产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严重干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区,26万亩花生平均亩产217公斤,增产率达到132.6%。黑龙江省伊春市历年来由于低温、干旱不能种植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亩产花生150公斤以上。内蒙古干旱高寒地区,春季气温低,风沙大,雨量少,种植菜、粮、烟、果、花卉等作物受气候影响很大,利用地膜覆盖栽培使大棚内主要栽培的果类蔬菜提早上市2-10天,亩增产30-70%,露地地膜覆盖的12种蔬菜前期增产(早熟)16.8-215%,亩增产幅度为24.6-150%。城镇郊区老菜地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膜覆盖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盐碱量。赤峰县盐碱地,茄子地膜覆盖86%。地膜覆盖的甜菜亩增产26-33%,含糖量增加1.2-1.5%。烟叶每亩增产27.8%,玉米增产32.9%,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地膜覆盖翠菊、夜来香等六种花卉,使开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颜色鲜艳。甘肃省河西走廊,陇东泉上、陇南山水地以及干旱的中部地区的地膜覆盖栽培,都表现有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早熟和增产的作用。十多种蔬菜增产30-70%,瓜类增产30-50%,皮棉增产30-40%,烤烟、花生、甜菜等增产50%左右。

地膜覆盖技术的基本信息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地膜覆盖后的作物生旺盛,蒸腾耗水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易呈现缺水现象,应注意灌水,防止干旱减产。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盖下的养分,在作物生前期较高,而后期则有减少的趋势。生产蔬菜时,后期应注意追肥,否则影响产量。此外,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稳性团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同时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树干下部的苹果着色好,花卉的花朵鲜艳,烟叶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13.5-46.8%,叶绿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期推迟,促进干物质积累,故可提高产量。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在盖膜前后配合使用除草剂,更可防止杂草丛生,可减去除草所占用的劳力。但是,覆膜质量差或不施除草剂也会造成草荒。覆盖地膜后由于植株生长健壮,可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病率。覆盖银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危害。 菜豆是喜温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种期是谷雨前后。地膜覆盖的菜豆,更可在温室内提前20天左右育苗,当豆苗露出心叶时,即可于清明节后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盖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种,收获期提早15-20天,亩产可增加23-75%。据北京试验,可增产42.4%,产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亩增收136元多。黑龙江省伊春市、哈尔滨市增产27.3-125%。

矮生菜豆可采用平畦、高垄、高畦以及沟畦覆盖。架豆也可采用高垄、高畦或沟畦覆盖。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盖方式进行覆盖,增产,增收效果也很显著。 黄瓜是栽培最广,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全年供应的一种蔬菜。可进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产量高、产值高、收效快、黄瓜地膜覆盖多采用温室及小拱棚育苗,四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是在谷雨节前采用高畦或沟畦覆盖,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产量提高30%以上。山东、辽宁、新疆、甘肃等地产量提高达50%以上。亩产值增加100元,最多达500-600元。黄瓜除春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以外、夏播、秋播采用地膜覆盖也有良好效果。

黄瓜炎夏地膜覆盖,播种初期地温较高,但因土壤潮湿,不会造成高温危害,到瓜秧长高时为地面遮荫,土温略高于露地。由于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适宜温度起着护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长分健壮,可以正常结瓜。可见地膜覆盖是夏播黄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顺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亦可采用黄瓜的覆盖方式进行栽培。甜椒采用小高畦覆盖银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获得显著增产的效果。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经济作物中推广较早、面积较大、效益显著的作物之一。辽宁、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区都创出亩产150公斤皮棉高产纪录,一般均较露地栽培增产50%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对于扭转我国长期进口棉花的情况和推动轻纺工业的起飞作出了贡献。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分高垄、平覆和沟覆三种,因地制宜选用。在特早熟棉区热量资源不足的地方以垄覆为宜。干旱缺水的棉田则以平覆或沟覆为好。棉田地膜的覆盖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种。水肥条件好的棉田低覆盖为好,缺水棉田高覆盖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盖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区应尽量发挥地膜覆盖的热效应,”沟棚覆盖”效果最好,即播种在17厘米左右宽的小色内,沟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冻害。旱地棉田主要要发挥地膜的保墒增温效应,采用”沟种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径流量,使滴水归汤,可较常规覆膜增产10-20%。盐碱地棉田则需以淡水压碱,开沟躲碱,沟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农牧渔业部组织了由山西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协作组,对地膜植棉区域性和不同类型棉田的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获得1985年部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协作研究认为地膜植棉增产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三项效益,即补偿效应、土壤和环境稳定效应、光热效应。从而促进了棉花的苗全苗壮,加快了生育进程,延长了有效花铃期,桃大、桃多,质量提高产量增加。

补偿效应是一是指地温对气温的补偿,二是指根系对茎叶的补偿。并提出”地积温”的概念,建议作为棉花生育进程的热量指标。土壤环境相对稳定效应系指提高了地温、增加湿度,同时保持了土壤湿度的相对稳定,减少了悬殊的干湿交替以及干旱对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光热效应则是前两个效应的集中反映,导致棉花生长发育的协调与加快。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也已在华北、东北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群众欢迎。据各地报告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六千余亩亩产超千斤。辽宁省1983年地膜共生种植37万亩,平均亩产达282公斤,每亩可较露地种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垄栽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现在已有相应的机械可一次完成这几种作物。 烟草的地膜覆盖栽培,不但产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烟叶比重增大,国内已推广应用。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广甘蔗地膜覆盖微膜袋育苗技术,将微膜袋育苗与地膜覆盖结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壮苗,减少病虫为害,适应不良土壤环境条件,增产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亩可增产1.5吨,含糖量提高0.8%,亩产收益250元。

葡萄插条要求25-28℃发根,而芽的萌动则于13℃以上即开始,因而插条扦插后往往先发芽后发根。致使插条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林业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温的特点大面积推广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条成活率,每亩增收(减损)约18公斤。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1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