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棚葡萄一年管理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4:05:48
字号:

1、品种选择

冷棚葡萄一年管理技术

应选择丰产性强、耐高温、耐贮运、休眠期短、果实发育期短,成熟早,生长中庸,抗病的品种,如巨峰等。

2、冷棚建设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灌排方便的地块建园,尽量采用南北向,面南朝北,棚高3~3.7m(可挂5膜),宽18~24m为宜,过窄不利于早期保温,过宽不利于通风降温。

3、栽植管理

定植密度因品种、立地条件、整形方式、种苗木资源等多种条件而异。一般小棚架栽植株距为0.5~0.8m,行距为4m。定植前,施足底肥,实行高标准建园才能获得高效益。定植方法同常规植树。

4、修剪

立冬前后完成修剪并埋土防寒、短梢修剪,疏去过密枝、细弱枝和病虫枝,每隔30cm左右留1个结果枝,对向均匀分布。

5、疏果

花前1周疏去弱小和过多花序,每1m2架面留7个左右果穗。果穗开始着色时,适量疏除架面上过密的新梢和果穗附近的遮光叶片,以改善光照,促进着色。壮果枝留1穗,弱果枝不留,同时掐去主穗先端1/5~1/4穗尖。从果粒黄豆大小时进行疏果粒直到采收,果实膨大期主要疏去小、病和过密的果粒,使果穗呈美观的近圆锥形,采收期重点疏去病粒和着色不良的青粒。

6、温湿度调控

温度:温度是决定冷棚葡萄的关键。白天温度15~25%,夜间不低于8℃;发芽至开花前:白天18~25℃;进入花期前后,温度稍高,白天25~28℃,夜间18~22℃;落花至果实膨大期:白天25~32℃,夜间15~18℃;果实着色至采收期:白天不高于30℃,夜间15%左右,拉大昼夜温差,促进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

湿度:棚室内高温低湿是避免葡萄病害的关键。棚内空气湿度,发芽至花序伸出期为80%左右,花序伸出后降为70%,开花至坐果65%~70%,坐果后保持75%~80%。土壤湿度,自扣棚至采收应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60%~80%。不同物候期内,以萌芽和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宜控制在70%~80%范围。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尽量避免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过大,防止产生裂果。

7、肥水管理

秋施基肥,沟施以羊粪、厩肥等有机肥为主,幼树667m2施用量不低于3m3。成龄树施用量不低于4m3。发芽后667m2追施尿素25~30kg,新梢长到10c左右用0.3%~0.5%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追肥。以后每隔10~15天1次,可提高幼梢抗高温能力。果实膨大期施用含有微量元素、中量元素松耳高氮肥,隔25~30天再施1次;果实初着色期配合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追肥。封冻水、萌芽水、膨果水等,依据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水与否,每次施肥后都要立即灌水。

8、病虫害防治

扣棚前清理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烧毁,冬剪时剪除有病枝蔓,去除带菌的老树皮。防治花期病害及红蜘蛛等。其他时间视情况喷1~2次0.3%苦参碱水剂600倍液+50%烯酰吗啉(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用于防治各种葡萄病虫害。用熏烟防治葡萄灰霉病,宜在收工后进行。

冷棚栽培葡萄需根据各地气候、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的控制温度和湿度。

冷棚葡萄一年的管理技术包括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修剪要根据葡萄的生长情况进行,保持适当的枝条数量和形态。施肥要根据土壤状况和葡萄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

浇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病虫害防治要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此外,还要注意葡萄的支撑和遮荫,以及适时采摘和储存。

冷棚葡萄管理新技术

冷棚葡萄的作为一种栽培方式,现在发展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技术,可有效提升冷棚葡萄种植的产出

1. 可实行冷暖棚结合建设。冷暖棚交叉搭建,节省搭建成本及水电,暖棚的墙体材料可为冷棚遮挡风雨,提升了冷棚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和保温能力,可加速葡萄成熟。

2. 套种其他果蔬,可实现立体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亩产值。且果蔬间作可提升局部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植株生长。

3. 利用秸秆施尿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葡萄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前冷棚大多通过通风,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让葡萄植株吸取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这样量很少,不如秸秆发酵来得多。

4. 在葡萄生长特殊时期可进行棚内棚,搭小棚架来提高升温效果,对葡萄植株局部小气候的把控能力更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0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