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是由于蒸发太旺盛,盐分物质被滞留在地表形成的~
坎儿井主要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蒸发很旺盛。
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看图可知,坎儿井深埋在地下,蒸发小,所以能防止土壤盐碱。
坎儿井的特点
对于坎儿井的起源,一种说法是,当时的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称“井渠法”。汉通西域后传授给了当地人民,日趋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而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年轻的牧羊人为了寻找水源,用手挖出了水井,从此代代相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禁烟而遭贬的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并加以推广,在此前仅限于吐鲁番地区的三十余处坎儿井的基础上,又在其他地方增开了六十多处、三百多条。建国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坎儿井进入一段辉煌时期。在政府的号召下,新挖、延伸了一批坎儿井。据木垒县水利局副局长阿迪力回忆,1960年在一位副县长的带动下,木垒地区两年就开挖出了四十多条坎儿井。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疆坎儿井总数量已达到1784条之多,年出水量近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36万亩。然而,自60年代中期以来,坎儿井开始呈现急剧衰减的态势。一方面,坎儿井引用的地下水是冰雪融化补给的水源,难以满足现代化工农业用水的需要;另一方面,坎儿井的修护完全靠人力,既危险又辛苦,年轻人不愿意再去干这种活儿,挖坎儿井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状况。而这一时期,水库、防渗干渠、机井等一批现代水利工程的兴起,挤压了古老工程坎儿井的生存空间。《新疆坎儿井普查及初步研究报告》称:从1957年开始,吐哈盆地在上游的河流上修建了防渗干渠以及红山、柯柯亚调节水库,1968年开始,又逐渐掀起了一场群众性打井运动。仅1960年至1970年10年间,吐鲁番地区就打了三千多眼机井,到目前,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机井数目超过了9000眼。坎儿井专家、新疆农业大学教授郭西万指出:“坎儿井跟前也修渠道、打机井,坎儿井和机井互相干扰。这个地方多拿点,那个地方自然就少了。现在吐鲁番修三级水库把地下水也截走了,河道、渠道也不渗了,地下水从哪儿来?”由于缺乏规划,机井布局不合理,导致坎儿井水源被掠夺;加上机井过度的地下水开采,使水位迅速下降,到了70
年代以后,吐哈盆地到处都有坎儿井断流、干涸和废弃的景象,并以每年二十余条的速度减少。吐鲁番地区水科所副所长安尼瓦尔指出:“现在水位下降的情况十分严峻了。很多地方原来打机电井60米、80米可以见水,现在打到100米都见不到水。”而在恰特喀勒乡,水位下降的情况要更为严重。农民哈里克告诉记者:“我们村机井到处都是,原来120米的机井水压都不行了,水出不来,现在机井要打到150米,甚至往180米打,才有水。我们现在挣的钱,都被机电井拿走了。我们队30户人家,一年要花12万电费,平均每家4000块钱。”据了解,目前吐鲁番地区地下水水位以每年约1米的速度下降。“鄯善县地下水可开采量是1.8亿,现在开采量已经达到3亿!我们已经开始吃20年以后子孙的水了!”吾甫尔感叹道。吐鲁番地区水位下降,也加速了坎儿井水量减少、干涸的趋势,更使得绿洲生态环境持续恶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吐鲁番地区,随处可见以坎儿井命名的村落,满眼是一片怡人的田园风光:一条或数条坎儿井水在村内蜿蜒流淌,清澈的流水穿过院落,汇入涝坝,灌溉着亩亩良田。屋边绿树茵茵,人们依水而居,在炎热的夏天享受坎儿井带来的徐徐凉意。现在,这样的景观已大大减少。
坎儿井的特点在于顺势自流不用动力;蒸发量小、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污染;水温低。我们跟着阿卜杜一木来到坎儿井的出水口处看到,一条明渠接着暗道通向村中,渠中的水流速较缓,水质非常干净清亮,用手试试水温,很凉。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扩展资料: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在掏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
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
百度百科——坎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