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盒茶",青砖茶的前身,主要产自湖北南部咸宁、蒲圻、崇阳、通山、通城及与之相毗邻的湖南临湘,年产量约8000t。按砖茶压制工艺可以分为洒面、二面和里茶3个等级。
青砖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何氏宗谱》中记载了何氏先祖从江西迁往湖北躲避战祸,并开始从事茶叶生产。最开始,湖北黑茶是以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方法来运输大批量的茶叶,其后何氏家族为了减少损耗、降低运费并便于运输,将茶叶捡筛干净后,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的“帽盒茶”。此种类型的“帽盒茶”一直被用于湖北黑茶的制作中,直到清代乾隆期间,“帽盒茶”才被何氏家族进一步改制成现在的砖茶。由此可见,当时销售的圆柱形“帽盒茶”即是现在砖茶的前身,《茶叶通史》中也记载了青砖茶最初不叫砖茶,而叫帽盒茶。其后,何氏家族选择与拥有大量资本的晋商合作,将湖北青砖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