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种植当年即可收获,
地黄生长周期为140-160天。地黄的种植多采用根茎分段繁殖,从根茎播种到形成新的根状茎,其整个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幼苗生长期、抽薹开花期、丛叶繁茂(块根伸长和膨大)期、枯萎采收期四个时期。
地黄种植注意事项
1、环境要求
地黄是一种高光植物,种植地不应靠近森林边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性喜干燥,怕积水,能耐寒。否则病害严重。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
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根茎不能在低于8°C发芽。
2、土壤要求
地黄的生长对土壤、肥料有独特的需求,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最好。土壤黏重、涝洼积水、隐蔽的地块不能栽培。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应注意的关键措施。地黄栽培时,前作宜选禾本科作物,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用于控制地下害虫。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50千克做底肥深耕25厘米以上,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2米,同时可亩用50%福美双1.5~2千克+1.8%阿维菌素0.8~1公斤拌30~40千克细沙土制毒沙撒施翻耕(耙),线虫、枯萎病、茎腐病和其他害虫。
3、需水情况
在地黄生长的早期阶段,土壤含水量要求低,约10-20%。生长中后期,也是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能积水。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要适当灌溉。
1年。
我国由于地区的差异,地黄的种植时间各有不同,具体根据气候条件选择种植。一般可以分为早地黄和满地黄,品种不同,种植时间也不相同,早地黄一般在4月上旬或者4月中旬种植,晚地黄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种植。一般选择使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种子,这样产量高、质量好,同时还能防止严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