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河(456公里)
黑河(又称墨曲),因两岸沼泽泥炭发育,河水呈灰色而得名。黑河发源于红原与松潘两县交界岷山西麓的洞亚恰,由东南流向西北,经若尔盖县,于甘肃省玛曲县曲果果芒汇入黄河,河道长456公里,流域面积7608平方公里。与附近的白河同属黄河上游大支流,位于黄河流域最南部,流经川北若尔盖高原,两河分水岭低矮,无明显流域界,存在同谷异水的景观,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称“姊妹河”。黑河、白河的原始自然景观,独占草原风光。藏族风情、山水湖泉、珍禽异兽、民族食品,吸引着无数游客。雄伟壮观的黄河九曲,第一曲便在这里,在四川、甘肃、青海享有盛名的阵扎温泉也位于境内。此外,还有建筑奇异、历史悠久的藏族寺庙,是良好的旅游资源。
2、洮河(673公里)
洮河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于甘肃省永靖县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区,洮河流域东以鸟鼠山、马衔山与渭河、祖厉河分水,西以扎尕梁与大夏河为界,北邻黄河干流,南以西秦岭迭山与白龙江为界。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27平方公里,按沟门村水文站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年输沙量0.29亿吨,平均含沙量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流经陇西黄土高原时裹挟了大量泥沙,较为浑浊。在黄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仅次于渭河,居第二位。每年冬季,洮水流珠是洮河胜景。
3、湟水(374公里)
湟水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流经青海省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纵谷,为羽状水系。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在甘肃省永靖县和青海省民和县之间注入黄河。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湟水河流域范围内河谷宽阔、气候宜人,孕育了高原千年文明,狭长的河湟谷地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是黄河主要来水源之一,也是兰州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开发有大量中小水电站。
4、大黑河(236公里)
大黑河,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隅,是黄河上游末端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境的坝顶村,流经呼和浩特市近郊,于托克托县城附近注入黄河,干流长236公里,流域面积17673平方公里。流域内盆地面积515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9%,土地平坦、肥沃,渠系纵横,是自治区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北部为山区,约占流域面积的54%,其余为黄土丘陵区。在内蒙古境内,黄河流向由西向东,大黑河干流由北东方向流来,形成对流格局,故称逆向支流。
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关中渭河形成于早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前,流域内人类活动踪迹达80~100万年以上,有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遗址,15万年前的大荔人遗址,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群落半坡遗址,以及大量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等。
9、洛河(447公里)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洛河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黄河交汇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河洛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