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在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深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生长。
二、水网藻
俗称绿丝毛藻,多发生在较肥的浅水鱼池中,因其藻体结集后形如网带,所以幼小的鱼苗误入网中很难复出,被网住的鱼苗因呼吸和摄食困难而死亡。
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
俗称湖靛、铜锈水,多在高湿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水温28~30℃、pH值8.0~9.5时生长快,而此时也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其危害有两方面:一是当藻类大量死亡后,其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迅速分解,并产生羟胺(NH2OH)及硫化氢(H2S)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特别是对上层肥水鱼类的危害更为严重;二是当其生长过盛时,水中溶氧不足而引起鱼大量死亡,使池水缺氧更趋严重,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本身溶氧量少时,所以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四、多甲藻、裸甲藻
俗称红水,多发生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高温水体中,它们对水体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果水温和ph值突然改变,就会大量死亡。它们死亡后产生甲藻毒素,这种毒素会使鱼中毒死亡。所以在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季节应特别警戒
五、小三毛金藻
它能分泌一种使鱼中毒的毒素致鱼死亡,在养殖水体中,小三毛金藻的数量超过3000万个/升,水呈黄褐色时,就会引起鲢、鳙、鲤等鱼大量死亡。
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追求水肥的时候,藻类种类要多的同时也要达到藻相和菌相的平衡稳定,当然我们也要认清什么是有益藻什么是有害藻。这样才能更好的调节池塘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