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碳汇计算方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6:09:20
字号:

目前针对碳汇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森林的研究上,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有限。湿地植物较高的生物生产量和较低的分解率使得湿地土壤能够储存大量的有机碳。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植被(有机质输入量、物质组成),气候因子(温度、湿度),土壤性质(结构、粘粒含量、矿化度、酸度等)以及其他因素如施肥、灌溉。影响土壤有机质矿化的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氧气供应(排水状况)、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类、土壤耕作管理等。不同类型的湿地碳累积或分解的速率不同,碳密度相差很大。因此,估算湿地土壤碳储量,必须建立在准确掌握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动态变化数据的基础上。

湿地碳汇计算方法

湿地碳储量的绝大多数储存在泥炭地中,而 90%的泥炭地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冷地区。北方森林土壤中由于含有大量泥炭,土壤碳储量是植被碳储量的5.4倍。据Zoltai和Mart ikainen(1996)估算,全球森林泥炭地土壤碳储量约为541吉吨,占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34.6%。又据Gorham(1991)估计有455吉吨的土壤有机碳储存在北方和次北极的泥炭地,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近1/320。

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普遍较高。潘根兴(1999)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资料,估算湿地土壤(沼泽土和泥炭土)的平均有机碳密度在14.1~60kg(C)/m2之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马学慧等(1996)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中国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沼泽土和泥炭土)碳密度为13.9~47.3kg(C)/m222。碳储存在土壤、植物和凋落物中的平均存留时间不同。如果气候稳定且无人类干扰,湿地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能够更长期地储存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63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