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庙的来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5:00:54
字号:

       “陈公庙” 即桐庐陈公古寺,也称为“芦茨寺”。

陈公庙的来历

      陈公讳杲仁晋陵人,以南梁太清三年生。仕隋至大司徒。大业中楼世乾啸东阳。他统兵讨平之降,其众二十余万。浙东已安屡经隋乱遂隐浦,桐之间,他于唐乾符三年第一次封候,北宋宣和三年第二次封候,嘉泰初第三次封真君。五代衣冠,隋唐豪杰,千古功名垂史笔。只轻风雨,南北封候,抚今昔。陈公在我地剿匪,使一方太平,后人为怀念他的功绩,在宋代建芦茨陈公庙供后人祭拜。

      芦茨寺是个千年佛教圣地,供奉观音菩萨和十方诸佛,但和天下所有寺庙所不同的是:这里特别供奉一尊当地的活财神菩萨 — 陈老相公。

      陈老相公大名杲仁,出生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五月二十日,隋朝时官封大司徒。说到陈老相公,我们可以讲几个故事让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就成了当地的活菩萨。

     隋朝时期,东阳的娄世干起兵造反,陈老相公带兵平乱,立下大功。隋朝皇帝隋炀帝是个昏君,江山没几年就覆灭了。陈老相公不愿再参加兵戈相见,就遣散部下,自己与部分兄弟隐居在白云源烧炭为生。白云源这里是个交通要道,来往商人旅客较多,常有地痞流氓强盗拦路打劫,谋财害命,平民百姓不能安居乐业。陈老相公知道这情况后,非常义愤,带领大家打击劫匪,强盗们闻风丧胆,全部降服,从此,浦江、建德、兰溪、杭州这一带的百姓平安无事,来往旅客和商人免受劫匪之苦。

      公元648年,陈老相公已是99岁,九月初九深夜,他住的草棚失火,烧成灰烬。但陈公的身体却完好无损,只是面色和肌肤通红。这是佛经里传载的金刚不坏之身,确认为是关帝圣君转世,关帝菩萨具有惩恶扬善、造福人间的威慑力,能保人间平安幸福。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富春江畔建起了陈公庙,世世代代敬拜他。

      据桐庐县志载:陈老相公死后成神,每有祈求,必有灵验。唐代乾符三年(868),镇海叛卒王郢占据富春江七里滩一带为非作歹,节度使裴璩带兵讨伐,久攻不下,就到芦茨庙里求陈老相公和菩萨护佑,结果很快擒获了王郢。这件事上报到朝廷,唐懿宗封陈老相公为“忠烈公”。到北宋宣和三年(1121)宋徽宗,赐庙额为“忠佑”,就是尽忠报国、护佑百姓之意。因为他生前和死后都能保人间平安,南宋1205年宋理宗,加封为“孚佑真君”,也称“孚佑侯”(孚佑就是保佑的意思)。

     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长毛军浩浩荡荡的船队沿江而上,到达芦茨,护乡团非常害怕,就到庙里占卜,祈求陈老相公的庇护,卜辞是“卜战大吉”,护乡团壮胆出击,果然大胜。据说,当天夜里,长毛们看到一个红脸黑须的将军带领无数天兵天将杀上船来,他们战船掉头乱窜,自相碰撞,坏的坏,翻的翻,大败而逃。后来,这一带人无不坚信陈老相公的灵验,更加虔诚敬奉。每逢五月、九月举行庙会,甚至全县各地轮流接送陈公神像,设案敬拜。

     芦茨寺住持释广杭发弘愿重建芦茨寺佛教道场,望十方善男信女,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62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