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雨、雪)或灌溉。水分渗入土中后,一部分被土粒吸收,成为不能利用的吸着水,另一部分则因重力关系,很快渗入下层而流失。事实上只有在土壤团粒中和微粒之间,由毛细管作用保持的少量水分(田间持水量),才是果树(或其他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水。土壤中所有毛细管间隙都充满水,土壤中的含水量称田间最大持水量。
判断是否需要灌水,即以土壤田间持水量为标准。一般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土壤水分与空气状况最符合果树生长结果的需要,而若低于50~60%时,则需要及时灌溉,当土壤干旱到出现叶片萎蔫时,已是严重缺水。除以土壤田间持水量来判断是否需要灌溉外,也可凭经验用手测、目测法,判断其大体含水量,从而决定是否需要灌溉。
如壤土或沙壤土,用手紧握形成土团,再挤压时,土团不易碎裂,说明土壤湿度大约在最大持水量的50%以上,一般还不必进行灌溉;如手指松开后不能形成土团,则证明土壤湿度太低,须进行灌溉;如为粘壤土,捏时能成土团,但轻松挤压容易发生裂缝,则证明水含量少,须进行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