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了解这7条成都河
NO.1 锦江(府河、南河)

成都府南河系岷江水系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都江堰引入的四条河中的一条:走马河,它流到成都形成府河和南河,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处汇合。汇合后称府南河。
府河起于郫县团结镇石堤堰洞子口,止于彭山县江口镇,全长97.3公里;南河起于送仙桥,止于合江亭,全长5.63公里。
NO.2 沙河

“沙河”古称升仙水,为自然河流,“沙河”之称始自元、明两代。是流经成都市的主要河道,属岷江水系。
起于成都市北郊洞子口,向东南流约3公里又分洗瓦堰、砖头堰。洗瓦堰是沙河干流,主要向成都东郊供水,为区内主要排水渠道。经驷马桥向东、穿越东郊腹地,后逐渐转向西南,于南郊返回府河。
全长22.223公里、河道最宽处55米、河道最窄处5.6米。 沙河和府河、南河都是流经成都市的主要河道,被称为成都“三河”,属岷江水系。
NO.3 江安河

江安河又名江安堰。起于走江闸,顺金马河流向东南,是都江堰市与温江区、温江区与郫县、金牛区与双流区等的界河,最后流入双流区境内,于二江寺注入府河,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干渠长95.8公里,过水能力154立方米/秒,分出支渠26条,斗渠196条,控灌农田31.27万亩。
NO.4 东风渠

东风渠原名东山灌溉工程,自都江堰府河引水自流灌溉成都市东、新都县南、龙泉驿区北、毗河以南至龙泉山西麓丘陵地带,包括龙泉驿区平坝丘陵,并提水灌溉部分深丘山区农田,是省内一项大型引水工程。
该工程于1956 年3 月动工。总干渠自镇沙桥至南北闸长 11 公里,引水流量每秒10 立方米;北干渠 35.9 公里。
NO.5 毗河

毗河源于都江堰岷江的柏条河,流至郫县团结镇石堤堰,被分流为府河和毗河。毗河从新都龙安乡流入新都县境内,向东流到邵家寺进入青白江区,最后在金堂注入千里沱江。毗河在新都境内流程37.8公里;灌溉着龙安乡、龙桥镇、斑竹园镇、新都镇、三河镇、泰兴镇6个乡镇的广阔农田;滋润着人类的古今文明。
毗河河面宽80-100米,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河道弯度较大,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两岸竹木茂密,稻禾盈野,四季风光如画,生态环境优良,川陕国道和成彭古道横跨毗河,一路留下优美感人的故事传说和大量名胜景区。
NO.6 清水河

市区的清水河,源于上流的走马河。
成都走马河起于走江闸,止于郫县两河口,是都江堰内江的主要干渠之一。长26.7公里,《宋史·河渠志》称“马骑”,《四川通志》称“双清河”。
走马河原在灌县马尔墩从岷江分水,李冰建都江堰时改由宝瓶口进水。从进水口至郫县两路口乡两河口一段为走马河,两河口以下改称为清水河,与锦江汇合。
清水河经郫县、温江、高新区、金牛区、青羊区、武候区,在百花潭与锦江南河交汇。
N0.7 摸底河

摸底河位于市区西边,是一条小河流,却拥有世界闻名的历史遗迹——金沙。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