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典故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5:35:44
字号:

,“父母官”最早指的是汉朝的两位官员。

父母官典故

在西汉汉元帝时期,南阳郡出了一位清廉如水的太守。此人名为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在其担任南阳太守期间,经常下乡考察,劝课农桑,不是出现在田间地头,就是住在乡野亭舍之中,很少见他有赋闲在家的时候。通过实地考察,召信臣主持开通沟渠,修建水闸堤堰数十处,当地灌溉面积年年增加,粮食产量也成倍增长。老百姓得了实惠,整个社会风气也呈现出一片祥和。

在帮百姓将“钱袋子”鼓起来后,召信臣又开始进行道德教化。他先是制定了用水规则,防止百姓因争抢水源而打得头破血流。然后又禁止百姓在婚丧嫁娶的过程中铺张浪费,最后对于游手好闲和小偷小摸之人进行训斥和治罪,在他的治理之下,南阳郡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很多外郡百姓听说召信臣的事迹后,纷纷前往投奔,南阳郡因此户口倍增,郡县也富裕起来。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召父”。

无独有偶,在东汉时期,南阳郡百姓又遇到了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太守,此人即东汉水利学家、发明家杜诗。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以诛暴立威,又善于谋略,不浪费民力,再加上政治清明,所以很受当地百姓爱护。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发明了“水排”,用来铸造农器。二是兴修水利,广拓土田,让百姓日子富足起来。因此人们将他比作西汉的召信臣,南阳百姓谓之:“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此后,人们就将爱民如子,为民办事的地方官合称为“父母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55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