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指大山大河,自然景胜,疆,国土。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引证解释
1. 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 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