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蝶蚌养殖全过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0:36:15
字号:

中 国 是 淡 水 珍 珠 生 产 大国,淡水珍珠养殖自 20 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期间由于淡水珍珠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粗放式的发展,养殖人员管理、操作的不科学,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淡水珍珠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遭遇了堪称灾难的低迷期。加之淡水珍珠养殖中采用施鸡粪等传统施肥养殖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强的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对淡水珍珠养殖下了封杀令。如今的淡水珍珠产业仍处于重伤后的恢复期,急需政府、科研机构、养殖户共同努力,为淡水珍珠产业寻找一条科学合理、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使得淡水珍珠产业能够赖以生存并长期发展,造福人类。2017年,抚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以池蝶蚌为淡水珍珠育珠蚌,开展传统施肥养殖模式与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健康养殖模式对比试验,旨在寻找出一种科学合理、创造收益、大众认可的淡水珍珠健康养殖模式。

池蝶蚌养殖全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本次试验一共选用了4口相邻且面积同为7.5亩、平均水深为1.7米、采光好、水源充足且相同、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的池塘。其中,7 # 池塘使用 A 公司生产的生物制剂,记为健康养殖模式1。8 # 使用B公司生产的生物制剂,记为健康养殖模式2。5 # 、6 # 池塘采用传统养殖模式作为对照组。见图1。

图1 池塘养殖模式

2.池蝶蚌放养 2017年3月底,在4口池塘中放养同批繁殖的2016年池蝶蚌良种,4口池塘的放养规格、养殖方式、养殖密度相同(放养规格为6厘米,养殖方式采用40厘米×40厘米×10厘米的网框吊养、全池均匀排列,养殖密度为30只/框、2500 只/亩),并搭配套养了少量相同规格、数量的鱼种,主要起搅动池水作用。

3.水质管理 试验组的7 # 、8 # 池塘,不施肥、只施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使用时间及使用量如表1、表2所示。对照组的5 # 、6 # 池塘,按照传统养殖模式每月一次正常施肥,高温季节施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表1 7 # 池塘2017年使用生物制剂记录

表2 8 # 池塘2017年使用生物制剂记录

4.水质检测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水进行理化因子检测,掌握水质实时变化动态,确保水质良好、符合环境标准。检测在上午9:00,在固定的采样点先测量水温和透明度,再利用采水器采取离水面30厘米的水样,立即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定池水的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记录各参数的数据,并指导水质调控。

5.其他 经常检查对比试验蚌的生长情况。

二、试验结果

2017年11月28日,对试验的4口池塘、3种养殖模式下养殖的池蝶蚌进行生长情况抽样测量,抽样方法为每口池塘均匀选定5个抽样点,每个抽样点随机选取1框池蝶蚌,共5框,测量每只蚌的壳长,计算出每只蚌的生长速度,统计分析后,见表3。

表3 不同养殖模式池蝶蚌家系生长速度统计

三、小结与讨论

1.根据水质检测数据结果分析健康养殖模式的7 # 、8 # 号池塘,养殖期间的池塘水质一直保持优良的水质,氨氮、亚硝酸盐相对传统养殖模式的对照池塘更低。氨氮、亚硝酸盐除健康养殖2在8月出现过一次亚硝酸盐偏高的情况,其余各项数据指标均保持良好,无超标现象,符合“绿色发展”的大前提。

2. 根据养殖池蝶蚌的生长情况统计数据反映,健康养殖模式养殖的池蝶蚌生长速度,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都高于对照的传统养殖模式养殖的池蝶蚌,其中7 # 池塘的健康养殖1模式的平均 生 长 速 度 比 对 照 的 传 统 养 殖 模 式 增 加 了41.18%,8 # 池塘的健康养殖2模式,在只施用少量的肥水类生物制剂的情况下,平均生长速度仍然比对照的传统养殖模式增加了5.88%。

四、结论

在不进行人工施肥、利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的健康养殖模式,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施肥养蚌”养殖模式,且养殖水域的水质环境好,蚌的生长速度快,避免了养蚌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淡水珍珠健康养殖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51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