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23:28:40
字号:

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

1、整顿吏治

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2、变革税制

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3、颁俸禄制

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5、迁都洛阳

(二)经济方面

1、行均田制

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2、创三长制

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3、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50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