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的无公害栽培主要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控制。
(1)产地环境
芹菜无公害栽培的种植地块应空气清新,灌溉水源清洁,上游无工矿污染的可用地上水。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以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结构适宜、理化性质良好、富含有机质,pH6~7.5的砂壤土为宜。
(2)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
南方蔬菜地普遍使用人粪尿、家畜粪尿、禽粪、厩肥、堆肥、磷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有机肥施用前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上一般都采用发酵腐熟的办法。一般人粪尿腐熟的时间夏季6~7天,其他季节10~20天。腐熟的人粪尿呈绿色或暗绿色,可用作基肥或追肥浇施到土壤中。一般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指标,我国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要求堆温达50~55℃以上,持续5~7天;大肠杆菌值0.1~0.01,蛔虫死亡率95%~100%。对于牛粪,草籽的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无害化指标。
(3)施肥原则
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满足芹菜生长发育的需要。
(4)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和栽培目的,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秋季及保护地栽培选用津南实芹、玻璃脆芹、百利西芹,春夏栽培采用正大脆黄芹、六合黄心芹、惟勤西芹等。
(5)育苗定植,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及栽培类型,通过种子的播前处理、精细育苗、合理定植、科学管理、肥水运筹等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措施,创造植株生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实现芹菜的优质高产。
(6)病虫害防治
芹菜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实现芹菜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控制病虫,保障生产的最终目标。
农业防治主要通过合理轮作茬口,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物理防治包括温汤浸种、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防虫网隔离、夏季高温闷棚消毒、人工清除中心病株等措施,减少或杀灭病虫源。
生物防治是利用蚜茧蜂、瓢虫、食蚜瘿蚊等害虫天敌以虫治虫,利用BT系列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利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疫病,利用苦参、苦楝、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等。
药剂防治要注意对症下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绝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正确掌握施药技术,适量用药,交替用药,采用正确的施用方法,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要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保证芹菜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过有关标准。芹菜以幼嫩叶柄为产品器官,所有药剂在未收前10天禁止使用。
只有生产高端蔬菜才能大大增加蔬菜的附加值,鉴于绿色蔬菜认证费用和品种数量相关,认证费用较高,不建议对较多品种申请绿色蔬菜认证,可以直接申请有机蔬菜认证。无公害蔬菜营养更丰富,更美味,更安全,较为健康,含有较少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不含基因改造成分,对环境及生态有利,有机生产鼓励使用天然物料,适量施肥及灌溉。
种植绿色蔬菜,以农村菜园子种植为例,比如说种小白菜,选择抗病好的菜籽,种菜之前,需要上农家肥,整理平整后开始播种,浇水,等小白菜到长20公分左右,就可以采收,从选种阶段就要细心谨慎,做好消毒,根据种植的类型不同要做好管理,包括旱涝不同的时节中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肥料主要是有机肥,并且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根据蔬菜幼苗发育的最适宜温度、湿度需求进行苗期的温度、湿度管理。苗要茎粗短,节间紧密:叶大而厚,叶色浓绿;无病虫害,无损伤;育苗室要消毒,并清除前茬作物残株。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限制化肥的施用,有选择地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在栽培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条件,要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选用地膜覆盖、嫁接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
秋冬小白菜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春播小白菜还要,晒土一周,提高地温。播后20-30天,有些长势好的幼苗,鲜嫩可口,可以食用。在播种后30天左右就可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