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工业化带动乡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传统的水乡特色、农耕文化和现代生活在这里完美结合。“共有、共创、共富、共享”,中国农民干百年来的世代愿景,在这里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今日张家港永联村,“三化同步”有序发展,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永联的经验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的重大课题;永联的实践印证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三化同步”的战略方针。深入探讨永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华夏第一钢村”巍然崛起。夯实乡村工业化的根基
没有乡村工业化就没有永联的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建设新农村,在永联村首先是实现乡村工业化。永联村紧紧抓住发展乡村工业化不动摇,坚持以乡村工业化为主导,建设华夏第一钢村,发展壮大村域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牢了根基。
地处苏南的永联村直到改革开放前还是张家港市经济最落后的村。人多地少的现实村情逼使永联村把发展乡村工业作为实现富民强村的唯一选择。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永联村瞄准农民盖房子需要钢材的巨大市场,在老书记吴栋材的带领下,筹资30万元办起小轧钢厂,村办工业由此起航。
30多年来,市场起起落落,永联村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把发展壮大村办工业作为头等大事。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村办企业永钢集团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进行了两次企业转制,集团经营层、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持股75%,调动了经营者、股东、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企业组织建设、规范管理机制、改进议事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创新企业的组织管理,永钢集团走上了现代企业发展之路。永钢集团适应科技进步,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提高企业装备的科技含量,提高人才队伍的层次,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一步步把传统钢铁企业发展成为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企业。从2002年起,永钢集团的经营业绩突飞猛进,主要经营指标每年都实现50%以上的增幅,至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利税20亿元,实现了从钢铁“小渔船”到“大航母”的巨大转变,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钢铁企业,全国500强企业排名192位,使永联村成为名符其实的“华夏第一钢村”。建立在永钢集团发展基础上,永联村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位列前三位。
乡村工业发达的农村绝不止永联村一家。有许多村镇工业化发展很快,但发展壮大之后,伴随企业转制,更多的转为私人企业,乡村工业化和富民强村的纽带也断裂了,同时还引发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纷争等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并没有架起相互促进的“桥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永联村探索了一条以工兴村的新道路。他们在推进乡村工业化过程中,实行村企合一的模式,乡村和企业共荣,紧紧把工业化和富民强村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乡村工业化“直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机制,赋予了以工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鲜明的特色。
这个良性机制是在永钢集团两次转制中建立起来的。在永钢集团转制中,永联村让集团公司管理层持股75%,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了效率优先。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农村集体组织形式,把村集体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转化为永钢集团的股份,使村集体保持了25%的股权,成为永钢集团联接1万多个村民的利益纽带,使村民可以永久享受这片土地上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由此,把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四个字落到了实处。永钢集团75%和25%股权的设置在村集体与企业之间划出了一条线,明确了各自的产权,村民委员会与永钢集团建立起一套共享和分享机制。在具体操作层面,村民委员会与永钢集团之间形成了“八个统一”:重大项目统一决策、统一规划;村企资源统一拥有、统一分享;村企干部统一调配使用、报酬待遇统一考核发放等,以体现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同担风险,共谋发展。这一机制,既可在企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时迅速形成合力,又能较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续的土地和人力,而且为村集体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形成了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促进。如今这25%的股权,每年可为村委会提供8000多万元可支配收入,村里通过扶贫帮困、奖学助学等8项福利保障机制,进行转移支付和二次分配,村民每年人均可获得6000元以上的福利待遇。
以工促农,百业兴旺,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常态
永联村是靠发展乡村工业富裕起来的,但新农村建设不是单一工业化能够成就的。在乡村工业化发展基础上,永联村实行以工补农,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促进了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业等的共同发展,使新农村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借助强大的工业经济实力,永联村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方式发展农业,推进了农业现代化。村民8000多亩耕地的经营承包权,按每亩每年1200元的标准,统一流转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成立5家农业公司,分别经营粮食基地、苗木、花卉、特种水产养殖场和江南农耕文化园,农民除每亩地每年获得1200元流转金外,还就地转化为农业公司的工人,既拿工资,又享受“土地分红”。永联村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投资2000万元建设3000亩现代粮食生产基地,运用智能监控系统、自动喷灌系统、自动控温系统等国内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种植水稻、小麦等优质高产粮食作物,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3000多亩粮食生产基地平时只要20人来管理,农忙时也不会超过30人,“深一脚浅一脚”的传统农作方式成为过去时。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村民”,坐在现代化的控制室里,点着鼠标“种庄稼”,向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永联苗木园林公司,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企业化经营。建设的400亩鲜切花基地,栽培菊花、百合等温室花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周围500米范围内的3500亩土地上种植白玉兰、香樟、红枫等园林苗木,同时在林下种植石蒜等经济作物,充分发挥苗木生态环保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公司对外承接绿化工程,出售绿化树木,每年可获得数百万元的效益。发展农业现代化被永联村民称作“富民福民工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半年工作总结1
20xx年在县农业农村局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农业服务中心认真贯彻各级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乡村建设行动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始终把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立足镇情,狠抓落实,现将2020年主要工作总结2020年度如下。
一主要工作
1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全面上报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奖补项目。在全镇范围内宣传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奖补政策,动员贫困户积极发展种养业,申报产业奖补项目。全镇2020年第一批申报20xx年特色种养绩效奖补贫困户342户,奖补资金172765元,2020年度基础奖补贫困户396户,奖补资金637330元,2020年度绩效奖补贫困户1户,奖补资金1000元,三项奖补资金合计为811095元。2020年第二批申报基础奖补贫困户54户,奖补资金51465元,2020年度绩效奖补贫困户297户,奖补资金386880元,二项奖补资金合计为438345元。通过项目实施,有力地帮助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是建立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基地。全镇3个贫困村(韩庙)3个重点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基地6个,每个基地申请财政资金30万,合计180万,共带动贫困户536户入股分红,收益人口1137人,预计年带动贫困户增收12.96万元。
三是一村一品项目。村村两个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申请财政资金60万,共带动贫困户180户入股分红,收益人口329人,预计年带动贫困户增收4.32万元。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项目。有限责任公司带动9个非贫困村434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收益人数709人;申请财政资金200万,预计带动50人务工,其中贫困人口10人;年带动贫困户增收14.4万元。
2调整产业结构,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20xx年农业工作的重点。为此,一是要适度调整水稻播种面积,确保了优质水稻面积38000亩。二是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推广了绿色防控技术,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降低主要农产品因灾损失。四是根据县农业农村局粮食提质增效示范片活动的要求,着力抓好水稻提质增效示范片,建立千亩水稻示范片,促进水稻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六是进一步扩大了河蟹和稻鱼养殖面积,20xx年新增河蟹和稻鱼养殖面积9000多亩。
3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确保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农业项目及时落实,促进我镇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xx年组织申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82782.3亩;申报20xx年稻谷生产者补贴38123亩;申报秸秆综合利用补贴91064亩;申报20xx年造林补贴175310元;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4807亩;申报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000亩。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广种植业养殖业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强化动物防疫工作,20xx年春防开展了禽流感防疫,防治家禽20万只,猪550头;加强非洲猪瘟检查站管理,认真开展农产品检测,上半年检测569个样品。逐步提高我镇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
5完善“两区”划定工作
将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4块标牌按要求树立到位。
6继续推进我镇生态农业产业化工作
依托我镇大堤和长江滩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充分调动等林业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的积极性,20xx年长江复绿104亩,薄壳山核桃400亩,新造林170亩,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发展生态旅游,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园区,同时发展林下养殖等生态农业项目,提升我镇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
7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处理设施,20xx全镇14家畜禽养殖场建立了粪污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池。按时进行了人工养殖珍珠河蚌养殖面积登记,目前已清理河蚌养殖水面260亩。改善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20xx年
根据全年工作任务安排,对照目标,查找差距,努力推进,尽力确保完成20xx年工作任务。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半年工作总结21、种植业
截至到20xx年3月,全镇耕地确权面积10。06万亩。20xx年,统计全镇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50亩以上大户165户,18245亩),荸荠0.4万亩,席草0.02万亩,油菜小麦棉花计0.3万亩。20xx年上半年,在社区建立粮食生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示范点和早稻示范片各1个,由泉农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承担建设任务,总面积350亩,其中:提质增效示范点250亩,早稻示范片100亩,目前,提质增效示范点各项目试验示范正按计划进行,早稻示范片由于下田后遭遇冻害,芽势受到严重影响,大田植株密度不高,经市农村局同意,已及时改种一季稻;
全镇其它村早稻种植面积300亩左右;
申报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集成示范点1个;
申报小麦赤霉病防治补助海桥、钱井和社区3个村(社区)面积313亩;
统计上报20xx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面积9。772万亩。
2、水产业
稳定现有4.8万亩的螃蟹养殖面积,镇螃蟹养殖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养殖,农户培育无公害水产品的`技能和意识明显提高,全镇养殖区全面实施生态养殖技术,在生产上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态养殖,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单位产出;
今年,继续对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分别对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6000亩螃蟹养殖塘口和1000亩的常规鱼类进行承保,通过政策层面减少自然灾害对水产业造成的影响;
完成春季水产调查;
20xx年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渔业示范区项目再建设工作和污水处理项目已经启动;
无为县清源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示范项目,计划建设沉淀池、曝气池、曝气机械、过滤坝、生物净化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等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开展进排水设施改造;
以螃蟹养殖为主导产业,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并获批,预计可获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将为水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xx年,境内480亩人工养殖的珍珠全部拆除到位,补偿手续已全部完善并报市政府,补偿款已由财政拔入市水产局,52.45万元已开据到市局,待到账后及时通知养殖户按程序领取。
3、畜牧业
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开展了春防自查,按要求送检血样20份;
开展了畜牧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芜湖市润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国家发改委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立项开建,已新建圈舍900平方米,改建400平米产房,其余三幢圈舍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圈舍总面积将达到4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
根据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求,20xx年为畜禽养殖专业户申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5个,主要建设干粪堆积房、粪污处理池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共获财政补贴12.5万元,今年申报6个,目前4户已全部建成,1户即将建成,1户待动工,此次6个粪污处理项目建成后,全镇所有畜禽养殖规模场和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全部实现粪污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率达100%;
20xx年,养殖企业发生不明原因的生猪死亡,目前正在补栏,产能逐步恢复,今年下半年商品猪即将上市。
4、农机
推进农机类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进程,全镇现有9家农机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农业机械为收割机和旋耕地,今年,继续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两家符合条件的农业合作社申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和病虫害机械化植保两个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5、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品牌认证
现有4个市级和10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将支持鼓励符合申报市、县级龙头企业条件的企业应报尽报,力争全年新增3家县级龙头企业和3家市级龙头企业(其中:已有金牛荸荠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提交了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文本,镇政府已向无为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行文上报,初核后报芜湖市审核,县级龙头企业正待申报中);
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计划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三家企业3个产品(渔业、优良水产和全民水产,认证产品全部为水产品),续认证三家企业6个产品(纪华家庭农场、何桂林家庭农场和朱中山水产合作社,认证产品为四大常规鱼和龙虾等)。
6、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全镇20家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建立监管名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
完备农残检测站检测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全年检测任务数1000个样本,其中:蔬菜类600个,水产类250个,畜牧类150个(主要检测指标:蔬菜:样本,农药残留;
水产:活体,重金属残留,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抗生素残留;
畜牧:尿样,主要检测瘦肉精,具体是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目前已完成检测680组(超过序时进度),全部按要求上传省级监管平台;
全镇现有4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良),20xx年拟新增1家。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半年工作总结31、种植业
截至到20年3月,全镇耕地确权面积10.06万亩。20xx年,统计全镇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50亩以上大户165户,18245亩),荸荠0.4万亩,席草0.02万亩,油菜小麦棉花计0.3万亩。20年上半年,在社区建立粮食生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示范点和早稻示范片各1个,由泉农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承担建设任务,总面积350亩,其中:提质增效示范点250亩,早稻示范片100亩,目前,提质增效示范点各项目试验示范正按计划进行,早稻示范片由于下田后遭遇冻害,芽势受到严重影响,大田植株密度不高,经市农村局同意,已及时改种一季稻;全镇其它村早稻种植面积300亩左右;申报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集成示范点1个;申报小麦赤霉病防治补助海桥钱井和社区3个村(社区)面积313亩;统计上报20xx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面积9.772万亩。
2、水产业
稳定现有4.8万亩的螃蟹养殖面积,镇螃蟹养殖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养殖,农户培育无公害水产品的技能和意识明显提高,全镇养殖区全面实施生态养殖技术,在生产上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态养殖,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单位产出;今年,继续对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分别对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6000亩螃蟹养殖塘口和1000亩的常规鱼类进行承保,通过政策层面减少自然灾害对水产业造成的影响;完成春季水产调查;20xx年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渔业示范区项目再建设工作和污水处理项目已经启动;无为县清源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示范项目,计划建设沉淀池曝气池曝气机械过滤坝生物净化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等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开展进排水设施改造;以螃蟹养殖为主导产业,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并获批,预计可获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将为水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xx年,境内480亩人工养殖的珍珠全部拆除到位,补偿手续已全部完善并报市政府,补偿款已由财政拔入市水产局,52.45万元已开据到市局,待到账后及时通知养殖户按程序领取。
3、畜牧业
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开展了春防自查,按要求送检血样20份;开展了畜牧业安全生产大检查;芜湖市润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国家发改委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立项开建,已新建圈舍900平方米,改建400平米产房,其余三幢圈舍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圈舍总面积将达到4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根据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求,20xx年为畜禽养殖专业户申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5个,主要建设干粪堆积房粪污处理池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共获财政补贴12.5万元,今年申报6个,目前4户已全部建成,1户即将建成,1户待动工,此次6个粪污处理项目建成后,全镇所有畜禽养殖规模场和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全部实现粪污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率达100%;20xx年,养殖企业发生不明原因的生猪死亡,目前正在补栏,产能逐步恢复,今年下半年商品猪即将上市。
4、农机
推进农机类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进程,全镇现有9家农机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农业机械为收割机和旋耕地,今年,继续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两家符合条件的农业合作社申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和病虫害机械化植保两个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5、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品牌认证
现有4个市级和10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将支持鼓励符合申报市县级龙头企业条件的企业应报尽报,力争全年新增3家县级龙头企业和3家市级龙头企业(其中:已有金牛荸荠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提交了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文本,镇政府已向无为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行文上报,初核后报芜湖市审核,县级龙头企业正待申报中);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计划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三家企业3个产品(渔业优良水产和全民水产,认证产品全部为水产品),续认证三家企业6个产品(纪华家庭农场何桂林家庭农场和朱中山水产合作社,认证产品为四大常规鱼和龙虾等)。
6、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全镇20家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建立监管名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完备农残检测站检测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全年检测任务数1000个样本,其中:蔬菜类600个,水产类250个,畜牧类150个(主要检测指标:蔬菜:样本,农药残留;水产:活体,重金属残留,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抗生素残留;畜牧:尿样,主要检测瘦肉精,具体是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目前已完成检测680组(超过序时进度),全部按要求上传省级监管平台;全镇现有4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良),20xx年拟新增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