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农药,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意见是要留意对症治疗。防治不一样品种的病虫,应运用不一样品种的农药。
防治病虫害的,就需要应用灭虫剂;防治病虫害的,就需要应用农药杀菌剂。便是灭虫剂、农药杀菌剂、灭草剂也是各种各样,类型许多,
每一种农药能够防治有害生物防治的品种也是有一定的范畴的,怎样对于防治目标,采用最好的农药种类是做好科学研究安全用药的主要标准之一,仅有搞清防治目标,才可以对症治疗。如阿维菌素对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非常好,但对防治二化螟效果仅一般。
适度喷药。把握病虫在不一样的怀孕环节和主题活动特点,开展适度打药,可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防治稻谷二化螟时,既要防治一年中最核心的世世代代,又要把握住螟卵逐渐盛孵而蚁螟并未钻入稻茎中这一重要的时刻,把蚁螟解决在入侵主茎以前,才可以防止产生很大的损害;稻苞虫和地老虎,他们的生活习性是晚间出去主题活动,因此 在黄昏打药效果最好是。
适当配液。不论是应用哪一种农药,都应防治目标、生长期和施药方式 的不一样,它的应用浓度、企业范围上的服药频次都是有严谨的要求。施药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频次并不是愈多愈好,只是规定配备适当的浓度。超出所须要的药量、浓度和频次,不但会产生消耗,
还很容易发生肥害,以至造成人和动物中毒了,加速搞药效的造成,太多破坏力虫害的克星和加剧对自然环境、农副食品残余环境污染这些。假如小于防治所需药量、浓度和频次,也达不上预计的效果。
留意适法施药及施药品质。采用恰当的施药方式 、施药位置和技术措施。各种各样病害为害方法和生活习性都不尽相同,其施药方式 也应随着而异。挑选合理的施药方式 ,才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比如芽虫、飞虱等以在叶反面为害为主导,则喷施药剂应以叶背为主导或用内吸性药物;有的虫害钻入心叶里或埋伏在叶片里为害,如玉米螟或柑橘潜叶蛾,前面一种可以用片剂灌心叶的施药方式 ,
后面一种可以用低毒性内吸灭虫剂如康宽等农药。有的伤害种籽或苗木的地下害虫,则可选用药剂拌种或作土壤层解决或用毒饵喷杀;有的病原菌埋伏在种子外皮内,就需要选用温汤泡种或药物泡种的正确处理方式 。除此之外,农药的混合应用,是安全用药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它既能提升药力,做到兼治的目地,还能避免病冬虫夏草造成耐药性等。与此同时喷洒一般规定匀称周全,不然也会危害效果。
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把握最佳用药时机
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防治效果好,错过最佳用药时期,防治效果不好。
②
把握好农药使用浓度
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水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也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暴发。如果一味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③
注意轮换用药
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易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④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
⑤
五看选购农药
选购农药前应当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一看名称,注意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及剂型是否清晰。二看三证,即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治对象选择与标签标注一致的农药。四看净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标签上应标注净含量、有效期、生产日期(批号)。五看标签和外观。农药标签标注内容应完整。
⑥
合理配制农药
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然后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先将药液倒在小容器内加少量水摇匀配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浓度。配制农药时应远离住宅区、牧畜栏和水源。药剂随配随用。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方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袋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袋中安全贮存,不能转移到其他包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