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及保持土壤肥力。
但是长期过度使用化肥会使农田的土壤板结施肥的效果下降最终又带来农产品的品质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会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
农药会有残留,影响人的健康,为什么农民现在使用农药比以前更多?
长效农药一般在作物体内代谢时间较长或在作物表面滞留时间较长.虽然效果会持久一点,但有时会影响作物品质,例如农药残留等问题.尤其是使用时尽量不要采摘前期使用,一般的农药都是在采前半个月之前就不准施用了.而长效农药要求的时间会更加长.如果是抗病抗虫的农药,长效的农药会更加容易导致抗药病虫害的产生,降低农药的使用效率.为庄稼喷洒杀虫药是为了杀死一些危害庄稼的害虫。
1874年,德国人奥斯玛滋德勒(OthmarZeidler)研制出一种合成杀虫剂 滴滴涕(DDT)。当德国化学家保罗?缪勒(Paul Muller)在1939年发现滴滴涕可以杀死蚊子等携带病菌的 昆虫后,滴滴涕才开始投入商业性生产。
为了防病虫害,果农给果树喷洒了大量的农药,农药残留在水果上,如果没有彻底洗净和削皮,食用后对宝宝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因为绿色食品要分等级的,等级稍次的可以适量喷洒农药;况且农药的种类也很很多的种类。
农药和化肥等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也逐步得到加强!
农药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个领域的认识,其重要性和危害性也为广大群众和用户极为关心!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迹可循,也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一些农药虽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残留问题、影响人体健康问题等,也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优质优价,一直是很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所追求的,这就要求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但要通过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兼顾少用农药,以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农业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种植、养殖业,一些企业或者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等,导致产品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有时候也会危及消费者的安全。
那么为何有人认为现在的农户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多呢?有没有根据呢?
从我所接触和了解的很多农户来谈谈这个问题:
1、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很多农户在遇到病虫害发生后,基本上是药店(农药推销)推荐啥他们用啥,一些没有经验的农户更是在防治过程加大用药量,其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往往也是盲目的。但不少的农户还是注意预防工作的。这样用药量会大大降低。
2、病虫害发生严重,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成本缺每年增加,导致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对土地采取一种掠夺式的经营,连作障碍问题突出、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虫害大爆发等越来越突出,这无异导致大量农药的使用,但在我看来,这无异于饮鸠止渴!
3、缺乏有效的关键性技术,壁垒重重。多年来,我主要从事育种和品种推广工作,也在甜瓜栽培中摸索出一种很好的栽培经验,不但投资成本低,而且用药也很少,农户经济效益也不错,但是随着甜瓜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发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人的问题!我在一些地方推广甜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人对我推广甜瓜有意见,有些人还是一些公众人物,后来我才意识到,由于甜瓜的推广导致一些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也参与到甜瓜种植中来,自然是影响了其他依附于依靠这些农户发财致富的人了!尤其是对于他们卖农药,拿项目都产生了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