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为什么比淡水鱼好吃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4:55:04
字号:

咸水鱼是指生长在盐度更高的海水里的鱼,也有人习惯称为海鱼。有些地区的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咸水鱼,黄花鱼、带鱼、鲅鱼、鳕鱼等是常见的几种咸水鱼。淡水鱼广义上来讲是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我国的淡水鱼有近800种,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江河湖泊中。

海鱼为什么比淡水鱼好吃呢?

其实海鱼未必一定比淡水鱼好吃的,因为淡水鱼中也有优等生,小编举几个?极端?的例子。

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的长江鲥鱼,一直都被认为是江南水中珍品。每到端午节前后,长江下游的鲥鱼最为美味,那时鲥鱼已经长成三、四斤重的成鱼,肉质极其细嫩,脂肪肥厚,烹饪出来甚是香美。但其产量较少、养殖难度较大,能吃到这种鱼的机会是很渺茫的。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太过以偏概全了。仔细思考一番,因在我国淡水鱼中,有几种是极常见的,比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杂食性的鲤、鲫等,这些也是全国居民的餐桌上常见的鱼类。这几种鱼也是水产养殖的大户家族。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以这几种出镜率高的来代替整个淡水鱼家族。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海鱼的整体水平很高,这得益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海鱼生长在海里,游动范围和力度极大,所以肌肉弹性也好,味道更美。而淡水鱼一是因为游动范围小,二是其会以河里的腐生物为食,其带有的土腥味也不小。另外以人工养殖居多的淡水鱼的口感也会差一些,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大自然孕育出的和人工批量生产的品质、口感自然不一样

一、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其身体内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大致是相同的

鱼肉味道鲜美,无论是做汤还是红烧、蒸、炖,都十分可口,而且还易消化吸收,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类食物。鱼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优质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各类矿物质、维生素等,长期食用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

海鱼相对淡水鱼,刺较少,通常只有一根主刺,方便食用;而许多淡水鱼的毛刺较多,许多毛刺甚至直接长在肉中,食用时需要仔细挑出。

海是本港主要的原产品之一。根据渔农自然护理署资料,在一九九九年,海鱼捕获量和养殖量估计分别为127780公吨和5810公吨,总值达17亿元。扣除在中国香港以外地方卸货和出售的渔获后,供本地食用的渔获约有 62930公吨,相当于中国香港海鲜消耗量的 36%。 中国香港约有5170艘渔船,其中舢舨和非机动渔船占2300艘,有 12900 名本港渔民和6300名内地过港渔工在这些渔船上作业。主要的捕鱼方法是拖网,渔获量占年内卸下的海鱼量67 %,重量达 85 610公吨。 长洲小艇 米埔基围水闸 中国香港的水产养殖包括内陆塘鱼养殖、海鱼养殖及蠔只养殖。一九九九年,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达5807公吨,价值达 1.41亿元,占渔业总生产量的 4 %,及渔业总生产值的 8 %。 内陆塘鱼养殖业 内陆淡水鱼养殖业集中在新界西北部。鱼塘有淡水及半咸淡水两种,并成为湿地系统的一部分。随着新界地区日渐都市化,鱼塘面积逐渐缩减。 在一九九九年,本地内陆鱼塘所占面积约1094公顷,生产4500公吨淡水鱼,价值达 0. 72亿元。这些鱼塘中,约有 99%从事混养(即大头、鱼、鲤鱼及鲩鱼连同福寿鱼或乌头类一并养殖 ) 。余下 1 %的鱼塘是单养肉食性鱼类,即只养殖生鱼、盲鰽或塘虱。大多数鱼苗及幼鱼是从内地、泰国或台湾输入,有些生鱼及塘虱则是本地繁殖的。传统上,鱼苗会在初春放养,大部分饲养品种会在 8至12个月内长至可售卖的体积。 海鱼养殖 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签发海鱼养殖牌照。目前约有1454名海鱼养殖业人士在26个指定的海鱼养殖区作业,占海域总面积达 209公顷。大多数领有牌照的养鱼场面积细少,以家庭作业方式经营。一九九九年,海鱼养殖业供应的活海鱼达 1250公吨,价值6600万元,供应本地活海鱼需求量约 5%。 海鱼养殖通常在不当风的沿岸地区进行,以悬于浮排的网箱养殖海鱼,自鱼苗或幼鱼养至可供售卖之体积,普遍养殖的品种包括丝、芝麻斑、火 点、红鲔、红鱼、鱼仲和黄腊。鱼苗主要从内地、泰国、菲律宾或印尼输入。 传统上,养殖的海鱼均以杂鱼喂饲;近年来,愈来愈多海鱼养殖户改用湿式或乾式粒料。这些饲料比杂 鱼更营养丰富,亦减少喂饲造成的污染。 为 了 减 少 红 潮 对 海 鱼 养 殖 的 影 响,渔农自然护理署已 改 善 红 潮 的 警 报 系 统 , 由 肉 眼 监 察 红 潮 改 为 积 极 监 察 浮 游 植 物 , 在 红 潮 形 成 前 预 先 加 以 防 范 。

参考: me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2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