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农药的高招,具体都有什么?
农作物离不开农药,那节省农药的高招,具体都有什么?
第一改进农药使用技术。不同的喷头有不同的液滴大小。如果雾滴较大,药液就不能很好地附着在叶表面,作物也不能很好地吸收药效。大部分药液会滑落或被风吹走,落入土壤中,容易增加农药残留。选择小液滴设备,提高药效和使用效果,减少农药残留。应结合农药的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
第二应选择具有容量刻度的小型容器,如医用生理盐水瓶。先将农药装入瓶中,然后注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母液。请注意,为了节省药物,必须清洁悬浮剂和其他高粘度剂,然后将其放入瓶子中。轻轻搅拌容器,使中药均匀分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置一个量杯,不应或多或少添加此过程。
第三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将病虫害危害率降至最低。对于农作物病虫害,可以选择非农药管理,如采用物理反应消除病虫害,或采用机械化管理。这样,与使用杀虫剂相比,可能需要一些努力,但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和我们赖以生存的饮食条件,做一些繁琐的工作比我们将来会因这些杀虫剂而生病要好。因此,应用旋转剂或使用复合剂可以大大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第四对传统的喷涂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将药物回收装置安装在喷涂部件的另一侧。将从目标植物收集的药液收集后,无需配置,即可将药液泵回药液箱,回收率可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疾病预防、治疗和杀虫药物是单一的,或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具有相同药物性质的农药,以提高病虫害的抗性,降低防治效果。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药物轮换来避免。
“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详细内容:
“一控”,要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要划定总量的红线和利用系数率的红线。规划要求,到2020年,农业的用水总量要保持在3720亿立方,利用系数要从现在的0.52提高到0.55,这主要需要通过工程措施和节水技术措施,并且通过鼓励农民节约用水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鱼养农业。
“两减”,是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减下来。按照规划的要求,2020年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要实现零增长。
解决化肥的问题,主要是要防止或者减少过度施肥和盲目施肥,通过测土配方等技术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提高利用率。再一个办法,鼓励农民通过绿肥、农家肥的使用,来替代化肥、培肥地力。
“三基本”,针对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采取的有关措施,也就是说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从根本解决好这个问题。
扩展资料:
提出原因: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为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我部立足于我国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实际,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预防与治理。
制定出台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公众参与,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特别是产地环境的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