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细选种
大蒜蒜种要选用脱毒品种。按蒜瓣大小分级进行栽培:500克/100瓣为一级,400克/100瓣为二级,300克/100瓣为三级。土壤碱性大的地块种植大蒜时不可去皮,以防返碱腐蚀种瓣。
2、适时播种
秋播大蒜适宜播期为5厘米地温保持在18-20度,以10月上旬播种为宜。此期播种,越冬前植株长出5-6片叶,株高25厘米左右,根约30余条。
3、施足基肥,精耕细作
秋播大蒜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将化肥与有机肥一起撒施于地表,耕层翻深25厘米以上,使肥料在土壤中均匀分布;然后间隔5-7天播种,以防烧苗;有机肥每亩用量4000-5000公斤,要完全腐熟,以防引发蒜蛆发生。
化肥用量:根据地力情况每亩施用硫酸钾复合肥80-100公斤
4、正确栽种
采用沟播法,畦宽2-3米,每畦播8-12行,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将种瓣按株距15-18厘米栽入土中,保持直立,排种时应使种瓣的背腹连线与沟向平行,以便蒜苗展开的叶片与行向垂直,每亩栽35000株较为适宜,用种量160-180公斤。栽种后覆土1.5-2厘米,浇透水。间隔2-3天,喷洒除草剂乙草胺或除草通,具体用量参见农药使用说明,而后覆膜。
注意:播种深度要适宜。过深,出苗迟,蒜头受到土壤挤压,难于长大;过浅,大蒜生根时会把蒜瓣顶出土面(跳瓣),影响发育。
5、及时破膜
栽种5-7天后出苗,多数大蒜芽鞘可以顶破地膜露出膜面,少数蒜苗需人工辅助打孔放苗。此期应每天检查1遍,发现未露出膜面的蒜苗,用扫帚轻轻拍打。
6、合理浇水、适当追肥
出苗到越冬前要控制浇水,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大蒜提前烂母,影响根系发育。烂母期发生在次年春分前后,此时结合浇返青水,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 每亩20-25公斤,以避免或减轻黄尖现象。返青以后大蒜生长进入旺长期,每隔半月浇一次水,采薹前3-4天停止浇水。抽薹前应结合浇水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每亩20-25公斤。抽薹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到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注意:肥料应在容器中溶化后随水冲施。
7、及时收获
蒜薹收获,其成熟的标志是花苞变大,颜色变白,薹顶部弯成大钩。蒜薹收获后18-20天,蒜头可以收获;蒜头成熟的标志是植株叶片大部分干枯,假茎变软。收获太迟,易于散瓣。
栽培过程中常出现的生理性问题
一、“烧苗”现象
初生根系萎缩、退化,呈铁锈色,植株易被从土壤中拔起,播种一个月后,苗呈深绿色,3-4片叶,叶片短而小,苗高8-10厘米,植株停止生长。“烧苗”现象田间症状是植株矮小,停止生长,整片不出苗。
烧苗原因:
1、耕地深度浅,达不到25厘米以上,旋耕地深度一般在10-15厘米,肥料在表土层中浓度过高。
2、撒施肥料翻地时,土壤湿度大,致使肥料在土层中的分布不均,局部浓度过高。
3、种植时间紧迫,施肥与播种间隔期短。
4、有机肥的投入量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5、施用化肥过量。
二、提前退母
原因:出苗后受连续降雨影响,土壤湿度过大,土壤含氧量低,大蒜根系缺氧、发生窒息、沤根,提前退母,影响蒜母养分供给。
三、次年4、5月份温度低,降雨量大,影响蒜头发育,造成蒜头个小。
原因:4-5月份是蒜薹伸长和蒜头膨大的时期,这个阶段白天需要15-20度的气温和每日8小时以上的日照数,否则将影响蒜头发育。
四、无薹蒜、独头蒜
播种过晚,经受(0-4度)低温时间不足(一般为30-40天),而后在8小时以上日照和较高的温度下,花芽不抽生蒜薹,此时如果缺乏营养供应会形成独头蒜。
五、黄尖、干叶
产生的原因:重茬、蒜蛆危害、退母时营养转换等。解决的方法:合理轮作,及时浇水施肥,及时防治蒜蛆。
六、二次生长
大蒜的正常生长过程中,新形成的蒜瓣继续生长和分化叶片,形成次级植株,甚至产生次级蒜头的现象。
原因:种瓣过大(10克以上)、播种过早、种植过稀或过早追肥、灌水等都会加重二次生长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
1、蒜蛆
退母期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地下鳞茎。
建议用药:
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250克/亩,1000倍液,灌根。
1.8%阿维菌素乳油,500毫升/亩,灌根。
52.25%农地乐乳油(毒死蜱+氯氰菊酯)250克/亩,800倍液,灌根。
50%韭保(吡虫啉+辛硫膦)乳油200-300克/亩,1000倍液,灌根。
2、白腐病
病株须根软化、腐烂,鳞茎初生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绒状菌丝体。
建议用药: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50%多霉威(万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克/亩,800倍液,喷雾。
40%施佳乐悬浮剂75-100克/亩,800-1000倍液,喷雾。
3、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退绿色斑点,后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疱疹斑。
建议用药:
43%好力克悬浮剂,20-25克/亩,4000-6000倍液,喷雾。
40%福星乳油,12-15克/亩,6000-7000倍液,喷雾。
10%世高水溶性粒剂,80-100克/亩,1000-1200倍液,喷雾。 锈病
4、紫斑病
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缍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出现黑色霉状物。
建议用药: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52.5%抑快净可分散粒剂,30-50克/亩,2000-3000倍液,喷雾。
5、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和花梗,病部初呈白色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
建议用药: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6、细菌性软腐病
大蒜由地下假茎开始腐烂,有恶臭味,并出现乳白色细菌溢脓。随着病情发展,病株逐渐表现生长不良,矮小,叶失水呈萎蔫状,叶色变红,新叶难以抽出,最后,病株地下部分
腐烂殆尽,地上部分枯死。
建议用药: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克/亩,1000倍液,喷雾。
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150-200克/亩,4000倍液喷雾。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25-165克/亩600-800倍液,喷雾
春季蔬菜有哪些种植技巧?如何提高蔬菜的产量?
地膜种植具有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浇水次数、保水、降温、避免雨水侵蚀地面或土壤硬化、减轻工作量等特点。一个明显效果是提高土壤温度。春苗期生长良好。温室蔬菜冬春茬和秋茬。冬春茬蔬菜在元旦前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在移植之前,我们需要整理好土地,划定边界,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地膜覆盖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水分。在较高的水分条件下,种植蔬菜后更容易减缓幼苗的生长。塑料薄膜还可以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因为温室湿度很高,容易导致灰霉病、枯萎病、软腐病等低温高湿病害。
同时,为了达到壮苗促生长的目的,移栽后可施用腐植酸水溶性肥料或沟肥。根据药肥的特点,为避免降低药肥的效果,可轮喷,间隔时间以3-5天为宜。施肥建议作物生长需要阳光,还需要有足够的营养使油菜植株强壮、健康生长。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和拔节所需的营养、抗病毒疾病和营养。光合作用的增强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收入的关键因素。
选择高产和适宜的品种,根据适宜的种植温度,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类型,冬油菜生长期主要在9月下旬至次年4月。选择适宜的高产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种植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
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盖土壤不易形成,通风良好,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的硝化作用,由于地膜的加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温室蔬菜均覆盖地膜,由于冬春茬移栽温度较低,移栽前必须覆盖地膜。秋季留茬种植,土壤温度很高,可先移栽,幼苗成活缓慢,然后覆膜。
大白菜地膜覆盖种植是在普通种植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采用。地膜覆盖不仅能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湿度,还能促进大白菜株高、叶数、叶面积和根系的发育,还能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次数,节省劳动力和成本。既然大白菜地膜覆盖有这么多优点,下面就详细说一下。大白菜地膜覆盖的相关技术可以。
1、品种的选择
春季,大白菜一般选择早熟品种60天左右,抗寒、抗抽薹性强的品种最好。具体品种可从王春霞、日本春大疆、绿春白1号、阳春、管春、正春白1号中选择,一些秋播大白菜中早熟品种只要鳞茎生长快、冬性强,可作为春大白菜品种种植。
2.种植时间的选择
大白菜对播种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如果种植时间过早,温度较低,容易通过春化造成早抽薹;种植过晚,由于后期温度高,容易影响大白菜结瘤,容易产生病虫害,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以适时播种大白菜是春季获得大白菜高产优质的基础。所以我们经常在春季大白菜3月上半月进行露天地膜覆盖种植,也可以在大白菜的出苗过程中根据实际温度适当覆盖保暖。
3.塑料薄膜覆盖
大白菜种植塑料薄膜时,要求整地起垄时土壤特别细,表面平整,必须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茬等杂物。大白菜种植后,宽度为90~95 cm的塑料薄膜垄底不覆盖;覆盖塑料薄膜时,需要拧紧盖子,使塑料薄膜靠近脊面。塑料薄膜应在田埂底部用土压实,田埂顶部两米左右的空隙应覆盖土,以防止塑料薄膜被强风撕破。由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面温度进行快速出苗,出苗后应及时剪苗,避免中午地膜下温度过高烫伤幼苗,放白菜苗后注意及时封堵破口,以保证地膜的保温保湿效果。地膜破损时,应及时压紧。
4.田疃管理
对于大白菜地膜覆盖播种,幼苗有2~4片叶时应分两次间苗,有7~8片叶时应定苗。春季大白菜定苗时气温较低,地膜覆盖后地面蒸发水分相对较少,缓苗前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便于提高地温,促进缓苗。换苗后温度逐渐升高,植物对肥水的需求也在增加。之后要追到最后,弥补。缓苗后第一次浇水应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可以选择每亩施15~20公斤尿素,然后每隔5~7天浇水。白菜见白菜心,第二次追肥,每亩选用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之后根据大白菜的生长状况,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施肥量同上。在大白菜覆核初期,不可能习惯传统的流尾水感习惯。由于地膜覆盖的土壤不易缓解,能始终保持疏松,所以浇水要求均匀,时间间隔基本相同。一般浇水量比不覆膜种植少1/3。种植大白菜应在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5.收获
大白菜包裹的时候温度已经很高了,收割太晚很容易造成抽薹。同时,叶片过紧的鳞茎在高温或雨水中容易腐烂。所以春季大白菜,抱芯率达到7-80%的时候要陆续采收,最好是完全成熟的时候采收。春季大白菜销售季节的高温不利于贮藏,应随收随卖。收获后,旧叶可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