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3:33:03
字号:

自然地理环境:

汉中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1、位置: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它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而地理自然环境属于西南地区。

2、地貌:汉中市境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昏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

3、气候:汉中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脉两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湿气流不易北上,气候温和湿润、干湿有度。

社会环境:

1、人口:截止2018年末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8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58万人。

2、民族: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余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等。

扩展资料

1、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

2、矿产:

汉中市位于秦岭构造山带域扬子板块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是中国西部有利成矿带之一,是陕西省重要的矿产富集区。

3、著名人物:

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等。

百度百科——汉中

陕西主要产绿茶,陕青就是一种。

陕青,全称陕西青茶,也叫陕西绿茶。

主产于陕西省陕南地区的汉中市西乡县(城关镇)、安康市 *** 县(城关镇)、岚皋县(...陕南,是全国的茶叶主产区之一,陕青以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著称。

陕青的知名品种有:午子仙毫、午子翠柏、 *** ... 陕西茶史历史陕西茶叶产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古代巴蜀茶产地的一部分。

早在巴蜀国时期,茶叶即已作为贡品。

西周时,茶叶由四川引入汉中郡(今汉中、安康地区)。

及至唐代,梁州(今汉中)、金州(今安康)已盛产茶叶,而且成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称作山南茶区。

当时山南茶已进入长安市场。

宋代,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

陕南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二茶场。

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以种茶为生,"饮茶已相当普遍。

明代,陕西成为汉(汉中)、川(四川)以茶叶易马的全国茶马贸易中心,并在褒城建立茶厂。

褒城茶厂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茶厂之一。

《明史》所载之《茶法》总计约4500字,其中大部分记载了汉中及四川茶的史实。

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株。

……令每十株,官取其一。

无主茶园,令军士薅采,十取其一,以易番马'"、"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

"是时"以茶易马,惟汉中、保宁","以汉茶为主,湖茶代佐之。

"陕南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

汉中茶产于汉中以东各县,主产地在离西乡县400里的巴山腹地。

明代中后期,茶税苛重,由"三十取一",增加至"十取其一"。

《西乡县志》载"然税重多扰,民不聊生,利不胜害也。

"汉中地区曾有"拔茶植桑"之事。

《宁羌州志》的《劝桑行》诗中有"拔茶只因桑无税,户外催课人不忧"的诗句,汉中地区茶叶生产渐趋衰落。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 *** 县正式建制,原集散于西乡、汉中的 *** 茶由此渐有名气。

《西乡县志》载"至清代,陕南惟 *** 茶有名。

"《 *** 县志》亦有外地商人在 *** "买茶装篦,邑民利之"的记述。

后因茶马法衰落, *** 县撤去商人所立之茶店,禁止茶叶私人贸易,以致影响茶叶生产。

至"光绪年间价尤低廉,多有毁去茶树者。

"民国初期,"茶价稍昂,植者渐广。

"民国25年(1936)年陕西茶叶产量达112.3万斤。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30年(1941)茶叶产量下降至51万斤。

后因湘、皖茶区相继沦陷,交通阻塞,南方茶叶无法运销西北, *** 茶销路渐趋扩大,不仅销往西北各省,还销往鄂北、豫、晋南等地,供不应求。

*** 茶遂闻名全国。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1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