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店怎么保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3:16:19
字号:

水果店如何正确保鲜:

水果店怎么保鲜

1、冷藏品种苹果、火龙果、柠檬、葡萄、草莓、樱桃、柑橘等。不过,冰箱内温度低、湿度也低,所以水果容易流失水分,许多人或许都有经验,有些水果未包装就放进冰箱或是冷藏太久,就会出现皱纹、干枯萎缩。如果怕这些水果水分流失,可以先用纸张包覆后再放入塑料袋,塑料袋防止冰箱吸收水果水分,纸张则帮助吸收水分,避免水气凝结孳生细菌、发霉。一定要记得塑料袋口只要稍微打结不需绑死,要维持透气,别让水果闷坏。

2、先常温后冷藏的品种猕猴桃、水蜜桃、牛油果、杨桃、释迦、甜柿等。以水蜜桃为例,未熟之前的常规保存温度在10~25.6℃,夏天得在室内阴凉处熟化,稍变软后即可冷藏。判断成熟后冷藏是保存关键。后熟型水果需摆在室内阴凉处熟化,成熟后还是得冷藏,否则水果仍会过熟、坏掉;秋冬季节则可视室内温度决定是否冷藏。

一些小型水果超市的话,也会打药来延缓水果腐烂的时间,实在卖不出去就把已经烂掉的切掉好的放到水果拼盘里面卖给那些图方便的吃。烂得很的扔掉。

资料拓展:

1、保鲜

保鲜意为保持新鲜,包括贮藏、运输、和销售等保鲜,通常意义的保鲜指的是蔬菜和水果的贮藏保鲜。

2、保鲜的内因与外因 果蔬的自身内在品性是其新鲜水平的固有本质,品种的这种固有本质即是内因。采取各种方式抑制衰老,保持新鲜的措施即是外因。 果蔬自身质量、无伤病是搞好保鲜的基础。贮藏技术是外因,只能对保鲜产品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作些补充和修饰,对于某一特定品种,无论采取何种先进保鲜技术,其贮藏寿命都是有限的,只有采前生产栽培与采后保鲜技术相辅相成才能获得最佳贮藏效果。

3、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在采后成熟衰老中的变化 果蔬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两部分,即水和固性物。

(1)水分:大多数果蔬组织中水分占80%~90%以上,水分是影响果蔬嫩度、鲜度和味道的重要成分,与果蔬的风味品质密切相关。果蔬采收后,水分得不到补充,在运贮过程中容易蒸发散失水分而引起萎焉、失重和失鲜。其失水程度与果蔬的种类、品种及贮藏运输条件有密切关系。

(2)无机成分:矿物元素如:钾、钠、钙、镁、磷、硫等,微量元素如锰、锌、钼、硼等;

(3)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4)碳水化合物:如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糖和淀粉可以相互转化,如青豌豆采后存放在高温下,经过2天后糖分能合成淀粉,使糖分减少,甜味降低,品质变劣;

(5)?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

(6)色素物质: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椒黄素和椒红素)、花青素;

(7)单宁物物质:多酚类化合物,有收敛性涩味,褐变是单凝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引起。葡萄采前喷钙,对采后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所抑制,可减少单宁氧化及褐变的发生;

(8)芳香物质: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物质和腊质,腊质的形成加强了果蔬外皮的保护作用,减少水分的蒸腾和病菌的侵入。因此采收时勿将果粉擦去,以免影响果蔬耐贮性;

(9)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等;

(10)糖苷类:糖苷是糖基与非糖基相结合的化合物,在酶或酸的作用下可以水解生成糖和苷配基;

(11)酶:如氧化还原酶、果胶酶类、纤维素酶、淀粉酶合磷酸化酶等。

参考资料:

保鲜 百度百科

超市蔬菜保存方法

蔬菜水果保鲜方法: 一、蔬菜水果,尽量不去倒放,也不能平放,最好垂直竖放,水果要有蒂的一面朝上。这样是为了保持它们生长时的姿态,竖放的蔬菜和水果都会显得鲜嫩,而平放、倒放的则萎黄打蔫,时间越长,差异越明显。垂直放的蔬菜和水果生命力强,维持生命力可使维生素损失小,对人体有益。 二、很多绿叶蔬菜非常容易发干发蔫,叶菜类最重要的是保留水分,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蔬菜装进保鲜袋中,根部朝下放入冰箱冷藏室。韭菜、韭黄等青菜,可用新鲜的大白菜叶子包好,放在阴凉的地方。香菜可挑选棵大、颜色鲜绿、带根的捆成小捆,外包—层纸,装入塑料袋中,松散地扎上袋口,将袋置于阴凉处,随吃随取。用此法贮藏香菜,可使香菜在7—10天内菜叶鲜嫩如初。菠菜、油菜等要保留水分的同时,还要避免烂叶,方法是在叶片上喷点水,然后用报纸包起来,根部朝下放入冰箱,可有效延长保存时间,保持新鲜。 三、西红柿、茄子、青椒这样的果实蔬菜怕沾水。很多人认为什么都进冰箱才保鲜,但是事实上西红柿放冰箱很快就溃烂流水了,正确的方法是挑选果体完整、品质好、五六分熟的西红柿,将其放入塑料食品袋内,扎紧口,置于阴凉处,每天打开袋口1次,通风换气5分钟左右。如塑料袋内附有水蒸气,应换一个袋再扎紧,可维持数天。要保存的茄子一般不能用水冲洗,茄子一旦沾水,果实外皮的蜡质就被破坏,引起茄肉的腐烂变质。还要防雨淋,防磕碰,防受热,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如果有条件,把鲜青椒均匀地埋在草木灰里,可储存很久。 四、大蒜、葱、姜、辣椒,保存时最好能保持原貌。保存大蒜可将其放入网袋中,然后悬挂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或是放在有透气孔的专用陶瓷罐中。而姜分为老姜和嫩姜,老姜不适合冷藏保存,可放在通风处和沙土里,嫩姜应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在冰箱内保存。 五、有些吃干茎的蔬菜,如莴笋和芹菜,可以整棵或整束用报纸裹起来,用绳子扎好。在屋内阴凉处放置一个水盆,将菜根部立在水盆内,这样可保持在一个星期左右不脱水,不变干,吃时仍很新鲜。

1、降低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期

降低贮藏蔬菜呼吸作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气调保鲜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机械制冷的基础上,对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浓度加以调节,主要是降低氧气的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此来抑制采后蔬菜的呼吸代谢强度,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我国应用较多的气调保鲜技术是塑料袋小包装气调、塑料大帐气调和硅橡胶窗气调。此外还有减压贮藏法,就是将贮藏场所的气压降低,一般降低到大气压的1/10,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从而达到降氧的目的,这是蔬菜及其他许多食品保鲜的一个新技术,是气调冷藏的进一步发展。

减压贮藏适应范围较广,菠菜、生菜、青豆、青葱、水萝卜、蘑菇、番茄等种类在减压贮藏下效果较好,利用该法贮藏效果最好的是番茄,保鲜期可达3个月以上。

蔬菜在贮藏中要尽量降低呼吸强度,呼吸作用越旺盛,各种生理过程的变化越快,生命终止就越早,不利于贮藏。蔬菜呼吸强度的差异,视种类、品种、年龄而异。通常叶菜类呼吸强度最大,果菜类次之,直根、块茎、鳞茎类蔬菜最小;晚熟种呼吸强度较强,早熟种较弱;

幼龄期呼吸强度较强,老熟期较弱。此外,温度、大气成分、机械伤、病虫害等对蔬菜呼吸作用也有很大影响。温度高,呼吸强度大,在5-35℃间,每上升10℃,呼吸强度增大1-1.5倍,超过35℃,呼吸强度大幅度下降;

温度低,呼吸强度弱,消耗的养分也较少,但不能认为贮藏温度越低越好。降低空气中氧浓度,呼吸会受到抑制,通常氧浓度降低到5%左右,效果佳。受机械损害和病虫为害的蔬菜都会使呼吸加强,在挑选贮藏样品时应剔除。

2、减少贮菜的蒸腾作用

新鲜蔬菜含水量高达65-95%,在贮藏中易蒸腾脱水,如得不到补充,会引起组织萎蔫、皱缩、光泽消褪,使蔬菜失重失鲜、降低食用品质。

所以减少贮藏蔬菜的蒸腾与萎蔫相当重要,应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控制贮藏期间的环境条件,如叶菜类的叶片表面积较大,成长叶片、幼嫩叶片的气孔较多较大,蒸腾严重,在贮藏中最易脱水萎蔫。

因此,要增加贮藏室(库)的空气湿度,减少空气流动,使贮菜处在高湿度环境中,使蒸腾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此外,选用适当的包装材料也是提高保鲜技术的有效措施。

水分等蒸发剧烈的蔬菜宜用防混浊性的包装材料,此类薄膜属于疏水性,为提高亲水性可涂表面活性剂,使薄膜表面生成薄水膜,这不仅能防混浊,尚能防止包装内水分凝结。在包装内还可放入水分蒸发抑制剂、乙烯吸附剂、杀菌剂、蓄冷剂等,以有助于保鲜。

3、抑制采后的后熟与衰老

蔬菜从采收开始就进入衰老阶段,表现在细胞内核糖体数目减少,叶绿体开始崩溃,线粒体减少,细胞老化,不耐贮藏,易腐烂。衰老是和乙烯、赤霉素或其他激素在蔬菜中的含量以及在贮藏中的变化,蔬菜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贮藏条件等有密切关系的。

要延缓蔬菜的衰老,延长贮藏期,一是选择健壮、生长良好的蔬菜进行贮藏;二是严格控制蔬菜在贮藏过程中乙烯和其他激素的含量,以利延缓蔬菜衰老;三是创造最佳贮藏条件,如控制温湿度、气体组成和配比等。

果菜类、结球类、根菜类等,在贮藏过程中有后熟作用。在后熟过程中常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淀粉水解为糖,有机酸含量降低,单宁物质开始凝固与氧化,原果胶分解为溶解于水的果胶,叶绿素发生分解,风味改善,产生芳香成分,质地由硬变软等。

因此,利用这种后熟作用,可提早采收蔬菜,并在贮藏过程中创造适宜的条件,以保持其后熟力。常用的方法是降低贮藏室的温度,保持高湿度,适时通风,排除积累的乙烯和其他气体,抑制水解酶活动,延缓水解速度,防止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就能达到抑制后熟作用、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4、重视产地预冷与低温贮藏,减少贮菜损耗

由于各种蔬菜对温度的反应不一,确定蔬菜的贮藏温度,必须根据蔬菜本身对低温的适应性而定。例如,绿熟番茄贮藏温度为10-12℃、甜椒为7-9℃、黄瓜为10-13℃、萝卜为1-3℃、胡萝卜为0-1℃、马铃薯为3-5℃、菠菜为-6至0℃、菜花为0至0.5℃、洋葱为-3至0℃、大蒜为-1至0℃等。

可见,大部分蔬菜的贮藏适宜低温在0℃左右。若低于这个温度,蔬菜也会受冻。蔬菜受冻后,组织和细胞受到机械力的破坏,产生脱水。有的蔬菜受冻后细胞受到破坏而死亡;解冻后汁液外流,失去商品、食用价值。但有的蔬菜耐寒力较强,如菠菜在-9℃还能复鲜,适于冻藏。

5、延缓物质转化与消耗,保持贮菜质量

产地预冷是蔬菜采后保鲜的关键一环,伴随蔬菜出口的发展,蔬菜产地预冷日益受到重视。预冷的作用是快速除去田间热,有效降低蔬菜自身的代谢水平,减少养分消耗,延缓衰老,延长蔬菜保鲜期。在高温下,延长从采收到预冷的时间会促进蔬菜衰老,大大缩短蔬菜保鲜期。

低温能有效地抑制腐烂病菌的生长和活动,减少损耗,也是贮藏蔬菜的关键因素。蔬菜在产地预冷后,由冷藏集装箱运输进入流通,到销地后进入周转冷库或销售冷柜,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蔬菜的品质,减少流通损耗。

蔬菜收获后物质积累停止,干物质不再增加,已经积贮的各种物质,逐渐消耗,或在酶的催化下,经转化、转移、分解和重组合,在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

如大白菜经贮藏后味道变甜,质地柔软,绿色减褪。绿熟番茄硬而色绿,贮藏中逐渐脱绿而现出红色或**,果肉软化,酸度降低,使蔬菜风味、质地、营养价值、商品性及耐贮性、抗病性等均发生重大改变。

蔬菜颜色的转变,常常是后熟老化的标志。同时,蔬菜中维生素C在贮藏期间以不同速度逐渐减少。为此,延缓蔬菜营养物质的转化与消耗,是保持贮菜质量的关键之一,商业上采用降低呼吸作用,抑制后熟与衰老,创造最适贮藏条件和气体组成等,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蔬菜在贮藏过程中,各类物质的合成一水解的动态平衡是不断变化的。多数蔬菜在贮藏中合成过程逐渐减弱,水解过程不断加强,积累了简单的水解产物,从而刺激呼吸作用,有利于微生物侵染。果胶物质的转化降低了蔬菜的抗机械力性能。

6、提高耐藏性与抗病性

蔬菜的耐藏性是指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食用价值和风味特点无显著降低,重量损耗小;抗病性是指抵抗腐烂病菌侵害的能力。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耐藏性强的蔬菜对腐烂病菌有较强的免疫力,反之较差。

从蔬菜的特性而言,以营养器官为食用部分的蔬菜,如青菜、菠菜、芹菜、芥菜、茼蒿、苋菜、空心菜、苜蓿等,含水量多,酶种类和数量多,呼吸代谢旺盛,物质分解快,大多不耐贮藏,抗病性差。幼嫩的黄瓜、丝瓜、菜豆、辣椒、茄子也不耐贮藏,而老熟的冬瓜、南瓜较耐贮藏。

以营养积累器官为食用部分的蔬菜--块茎、块根、叶球、鳞茎类亦较耐贮藏,其中晚熟种比早熟种耐贮藏,抗病性强,人们都需知道这些知识。

百度百科-蔬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1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