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种子育好苗是种植好番茄的重要前提,你知道怎样培育好番茄苗吗?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番茄育苗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番茄育苗技术
番茄绿枝扦插育苗是利用已经开花结果的番茄成株上的侧枝进行无性繁殖的一种育苗方式。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体会到有三大益处:
一是可以节约种子投入。特别是价格昂贵的进口品种,利用绿枝扦插育苗可以大大节约购种成本。二是可以缩短生长周期。番茄扦插枝条来自正在开花结果的成株,已经进行了良好的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进入到生殖生长阶段,与播种育苗相比,番茄绿枝扦插育苗栽培,生育程序明显缩短,果实可以提前40~45天上市销售。三是可以大幅增加产量。番茄绿枝扦插育苗栽培,植株节间较短,花序增多,果实圆正,产量可比播种育苗栽培提高10%左右。
番茄绿枝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是:第一,先从已经开花结果的番茄成株的中下部选取无病、健壮、生长点完好、长约15cm、具有4~5片叶子的侧枝。第二,摘去枝条下部的叶片,然后,将枝条下端削成平滑的楔型,再用50mg/kg的奈乙酸溶液处理10分钟,清水冲净后备用。第三,提前建造适宜番茄育苗的保护设施,整好苗床,消毒后,将备好的枝条按12cm×12cm的株行距扦插,深度5cm,插后浇足水,扣上棚膜,保证溼度不低于95%。第四,插后第一个星期,适当遮荫,保证适宜的温度、溼度。溼度低时,及时向苗床喷洒清水。第二个星期,适当增加光照,适度通风。发现轻微萎蔫,就应及时喷洒清水。第三个星期,逐步撤去棚膜,定植前一星期进行炼苗。此外,插后每星期喷施一次叶面肥。如果菜农朋友们不相信可以试试。
番茄种植施肥管理技术要点
番茄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蔬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但是,由于目前在种植管理上的缺陷,致使番茄在生长期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
大棚黄瓜、番茄如何合理施肥
根据黄瓜、番茄不同生育阶段施肥黄瓜、番茄幼苗期要保证吸收正常的养分,施肥量宜少,浓度要低;盛果期施肥量应大,浓度也要大一些。有些农民一次用磷酸二铵200公斤,想通过单用二铵夺取高产量是不科学的。
番茄栽培选地整地及施基肥
番茄栽培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好。番茄忌溼怕旱,要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不积水、排灌方便的田块。
番茄高产量高效率施肥法
露地番茄栽培,常因施肥时间不协调或缺磷短钾,导致番茄植株衰弱,结果畸形等病症,从而导致出现产量低、品质劣、栽培效益降低的不良后果。
番茄合理的施肥灌溉
合理施肥灌溉番茄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属耐肥、半耐旱,不耐涝作物。肥料最好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用猪牛粪等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硼砂1公斤、花生麸50公斤、复合肥50~60公斤。
番茄需肥特点
番茄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量不同,吸收量随植株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幼苗期以吸收氮素为主,随着茎的增粗和增长对磷、钾的需求量增加。在结果初期,氮在三种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中占50%。钾只占32%。
番茄青枯病防治
在番茄青枯病的治上应抓好下述环节:1、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换种抗耐病高产良种;2、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实行轮作,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3、加强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统,高畦深沟栽培,防止漫灌串灌;4、初果期开始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烧毁,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扫细800倍液,2次以上,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200~500毫升/株或更多***。
蔬菜育苗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番茄为喜温喜光喜肥蔬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1℃,适温25~30℃。幼苗生长以白天20~25℃,夜间10~15℃为宜。秧苗在8℃左右生长变弱,5℃时茎叶的生长几乎停止。根系生长要求土温7~8℃以上,以20~25℃为宜。秧苗生长需较强的光照,冬春季节,光强较弱,秧苗容易徒长。
番茄的播种期取决于定植时间(栽培地区及栽培设施等综合考虑)和苗龄(从品种特性、育苗设施、定植时秧苗的状态方面考虑)。一般定植时番茄秧苗具有7~9片真叶,第一花序现花蕾。在不考虑抑制秧苗生长的情况下,早熟品种苗龄80~90天,中晚熟品种90~110天。根据这一秧龄及定植时间,可推算番茄的播种期。
番茄可用干籽播种,也可采用浸种或催芽后播种。每公顷大田需种子225~300克,需播种床60~75米2。当有50%种子顶土出苗时,应立即揭去原先覆盖的地膜和稻草,撒上一薄层湿细土,可保墒和防种子“戴帽”。齐苗后,要通风降温,保持白天20~25℃,夜间12~15℃。移苗前秧苗一般不浇水,以防秧苗徒长和发生猝倒病。
待番茄长至1叶1心至2叶1心时应进行移苗。番茄移苗以一次为好,应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进行。移苗时应把大苗栽在两旁,小苗栽在中间,这样长成的苗整齐度一致。移苗时要淘汰弱苗、病苗、畸形苗及不符合品种特性的苗。番茄移苗时一般将幼苗直接定入营养钵或营养土块中,密度一般为120株/米2。
从移苗成活到定植前,主要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防止冻害和徒长,番茄的生长起点温度较低,秧苗常较柔嫩,容易发生徒长,遇冷空气易发生冻害,在管理上应予注意。第二,防止产生畸形花。番茄在移苗成活后,即进入花芽分化期,如果温度过低(低于8℃),则容易形成畸形花。第三,病害防治。番茄育苗期间常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灰霉病、菌核病,应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栽培的蔬菜种类繁多,以及各地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各地为了争取农时,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蔬菜,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蔬菜生产形式。蔬菜的育苗也是如此,蔬菜育苗的方式方法、设施利用、管理技术等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可归纳为:露地育苗、保护地育苗、无土育苗、工厂化育苗等。根据这些育苗形式的特点和所需的设施,大致上可分为露地育苗、增温育苗、降温育苗和营养液快速育苗等类型。
(1)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是在露地设置苗床直接培育秧苗的育苗形式。其特点是:在自然环境条件适合于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季节(一般为春、秋两季)进行播种和秧苗的管理,其方法简便,苗龄一般较短,育苗成本低,适于大面积的蔬菜育苗;所用设施也很简单,最多是进行简易的覆盖。但这种育苗形式不能人为地控制或改变育苗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条件,同时也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目前适宜于露地育苗的蔬菜种类主要是栽培面积较大、种子发芽或幼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的白菜、甘蓝、芥菜、菠菜、芹菜、莴苣等叶菜类蔬菜,以及部分的豆类和葱蒜类蔬菜。
(2)增温育苗
增温育苗一般是指采用人为的措施利用某些设施或材料对苗床进行保温或增温,提高苗床温度,培育蔬菜秧苗的育苗形式。常见的增温育苗有阳畦冷床育苗、酿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塑料棚多层覆盖育苗和温室育苗等。这些增温育苗形式之间都存在各自的特点,但共同之处是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育苗环境的温度,使苗床内的温度适当高于外界的温度,基本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在冬季或早春的喜温性果菜类蔬菜育苗中,增温育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增温育苗的播种和苗期管理技术要求比露地育苗高,虽然育苗成本相对有所增加,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所以发展较快、形式较多。增温育苗一般是在较寒冷的或低温季节进行,主要培育春季栽培的喜温蔬菜,如番茄、茄子、辣(甜)椒、黄瓜、西瓜、甜瓜、冬瓜、菜豆等。
(3)降温育苗
所谓降温育苗是指利用某些设施或一定的手段降低育苗环境的温度,改善局部小气候,培育蔬菜秧苗的一种育苗形式。温度是太阳光辐射的地面,加热土壤以后,使土温升高,再由土壤向空中释放出热能,使得空气的温度也随之升高。降温育苗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减少或阻挡阳光对地面的辐射,使地面和近地面的温度较周围温度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苗床温度的作用。在我国,降温育苗是夏秋高温季节的一种主要育苗形式,遮荫后培育秋冬蔬菜的秧苗(主要是秋冬甘蓝、芹菜、早熟花椰菜等),解决秋冬蔬菜在高温气候条件下发芽不良,生长发育不正常的难题,并可提前播种,缓减9~10月份的蔬菜供应淡季。
(4)无土育苗
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它是指用配制的无机营养液在特定的容器内培养蔬菜幼苗的育苗形式。可采用理化性质良好的固体材料作为育苗的基质,也可直接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一般的单位和个人通常可采用基质育苗。
无土育苗的优点是育苗基质通气性好,养分、水分供应充足,幼苗生长速度比用床土育苗快,根系发达,有利于缩短苗龄;比较容易实现蔬菜育苗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选好育苗基质和营养液的配方,加以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人工控制及调节,配合必要的自动化、机械化设施,有利于实现工厂化育苗;蔬菜秧苗根部无土便于远距离运输、节省劳力,而且根系几乎无损伤,秧苗的成活率高,能连续、成批培育蔬菜商品苗。
基质育苗方法是利用沙砾、炉渣、蛭石、珍珠岩、炭化稻壳、泥炭、锯木屑等无机或有机材料作为育苗基质的育苗法。利用基质育苗,可使秧苗能够固定,某些基质还含有一些矿质营养(如沙砾含有铁、锰、硼、锌等微量元素,炭化稻壳含有磷、钾、镁等营养元素),对秧苗生长有利。另外,基质有一定的保水性,基质经过清洗、消毒后还可以反复使用。基质育苗的方法简单,基本和床土育苗相似,不同之处就在于需要经常地给秧苗提供营养液。目前,基质育苗法主要采用穴盘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