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heim英灵神殿怎么养猪_猪驯养攻略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3:02:43
字号:

Valheim英灵神殿养猪是游戏中动物资源的稳定获取方法之一,_猪如何驯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Valheim英灵神殿_猪驯养攻略

Valheim英灵神殿怎么养猪_猪驯养攻略

Valheim英灵神殿_猪驯养攻略

英灵神殿有驯化系统,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可以养猪、还有雪山的狼(哈士奇)以及平原的牦牛,因此可以在青青草原准备建家的附近先留两头野猪。

经过艰难的测试,以下是目前整理到的养猪方法:

推荐先用木栅栏围出来一个小区域,装一个门,专门当做野猪驯化区,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可以给门加个屋顶。

看到玩家,还有看到火焰,都会使猪进入惊吓状态。如果猪受到惊吓会中断驯化过程,非常耽误时间。因此驯化区需要确保不会吓到猪,要确保附近没有火炬,玩家除了喂食(可以潜行靠近)尽量减少路过次数。

然后最艰难的一步到了,就是去引猪入瓮。

跑到猪旁边,引到驯化区,把猪引进去,就可以出来顺手关门了,如果从门进出比较麻烦,木头栅栏很矮,直接跳出来就行,之后注意别从那里走过惊到猪就行,可以潜行过去查看驯化进度,但其实扔点食物远离慢慢等就可以了。猪被惊动时会拱栅栏,注意时不时检查维修一下。

目前测试出可以用来喂猪驯化的食物是树莓,普通蘑菇和胡萝卜,但猪驯化后似乎只吃蘑菇和胡萝卜[可能还吃其他食物,待测试]。刚开始可以用捡到的多余树莓或者蘑菇驯化应付一下,驯化完后期消耗量大起来,就需要考虑开垦土地大量种胡萝卜补贴猪用,听说猪驯服之后如果长期不喂食还可能会饿死,因此最好至少保证两天喂一次。

丢一个食物到驯化区里(可以紧贴墙直接隔墙丢进去),然后玩家就可以等待了,猪饥饿后会来吃食物,然后就开始飘黄心,进入适应环境阶段。

如果需要确认驯化进度,可以潜行过去看猪有没有驯化,在近处看向野猪就能看到驯化百分比,如果还有就可以等,如果没了可以再扔个蘑菇或树莓继续。

驯化达到100%,就会提示猪驯化成功!

这时候就可以摸猪头了,猪还很爱你。

给两头驯化的猪喂食,可以让猪产生爱的结晶,等一会儿就会一声猪叫,生出来小猪猪。

多天养猪的体验下来,猪繁殖速度很快,基本饿了恰完萝卜就开始干活。

但似乎有单位面积猪口限制,比如我家旁边的栅栏由一开始的2头猪逐渐繁殖到10头后,就只吃萝卜不干活了,因此可以定期收割一波。(猪猪这么可爱,怎么可以这么香)

养猪收益个人感觉不太大,猪主要掉碎皮,肉比较少,想要获取生肉还得靠猎鹿。

如果我想办个养猪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古代游牧民族不养猪和食物的关系不大,因为猪是杂食性动物,草原上猪也有很多食物来源。适合游牧民族规模圈养的动物必须是有等级意识和服从意识的,比如常见的牛,马,羊,骆驼之类。全放出去能够赶得回来,还没有攻击性。但是猪却没有等级和服从意识,只能圈养,不能放养。

现在有很多农家乐养生态猪,这些猪都很难抓住。所以猪只适合固定居民圈养,你给猪一片草原试试,你会失去你的所有猪的。还有人觉得是猪吃草不长膘,猪也会拱坏草场什么的,所以牧民不想养猪。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山羊吃草连草根都吃,成群山羊路过一片草场,那片草场可谓是片甲不留。所以,根本原因还是猪不适合游牧民族的驯养方式。

我们再来看一下羊。羊动不动就是几百只,这非常好管理。牧民家里一般会有一两只山羊,这些山羊就是全体绵羊的头。在那些绵羊的眼里,谁跳的高谁就是它们的头。在牧民迁徙的时候,只要找一只聪明的狗子,看住那两只活蹦乱跳的山羊,整个羊群就能走。

对地方个别离群的羊,找一块石头直接砸过去也能把山羊赶回去了。但是猪就不一样了,猪虽然长得萌又非常贪吃。但是从来没有谁听说过带头公猪这样的话吧,猪本身群体性很差,用小皮鞭抽它们又容易散群。人在跟着它们跑上几百公里,只怕人也快散架了,猪也跑瘦了。

防与治的辩证关系

防是全方位的,从品种引进、环境控制、饲料管理、药物预防、疫苗接种,一直到病猪处理,都应该有防疫意识。引猪需要先隔离观察,或者抽血化验,受条件和技术限制,小型养猪场可能做不到,但大中型养猪场却不能忽视。环境控制是预防疫病的源头,大型养猪场做得很到位,但小型养猪场做得不够好,环境消毒有死角,空气消毒有漏洞,散养户甚至根本就不消毒。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在保证空气清新的条件下,适当缩小消毒密度,既能节约资金和人力,也有利于激发猪群的自我免疫功能。

饲料的问题主要是同源动物饲料成分。2006年流行的猪病,从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有很多属于圆环病毒继发或原发案例,之所以大面积暴发,除了流感等诱因外,饲料源性病原的入侵可能是最大嫌疑,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大面积在乳猪料和小猪料中使用,可能早已埋下了随时暴发的定时炸弹。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饲料厂家加强自我约束。

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很重要,不可或缺,但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些养猪场用药过量、过滥,免疫接种时不考虑实际情况,恨不得将所有的疫苗全部用上才放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混乱用药会破坏猪肠道菌群平衡,还有可能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过量接种能引起免疫麻痹,有时还可能会引来疫病。

病猪的治疗和护理不容回避。虽然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养猪场内致命的“杀手”,但给予积极的隔离、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机体康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也有利于积累临床经验,康复猪血液还具有极强的利用价值。当然,药物投入要有限度,超出应有价值的投入是不合算的。如果不给予合理的隔离治疗,只能使疫情扩大,危害不言自明;而不加分析地随便淘汰发病猪,也会丧失借鉴的机会。

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大病要重视,小病不忽视。搞好大病的防治是猪场防疫工程的核心,但小病也不应该忽视。我们都知道,养好子猪十分重要,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子猪的存活率。一般情况下,哺乳子猪的死亡率为5%~25%,其中,压死44.8%,弱死23.6%,饿死10.6%,畸形3.8%,外翻腿3.0%,下痢3.8%,关节炎1.7%,湿疹1.2%,流行性感冒0.7%,咬死1.1%,其他5.7%。控制好了这些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病,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子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效益。许多养猪场非常重视预防传染性疾病,却不太注意预防寄生虫性疾病,其实,寄生虫能掠夺营养,破坏猪体组织,诱发细菌感染,严重时还可引起死亡,使肥育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

大猪是关键,小猪是基础。养猪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衔接、承前启后,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小猪阶段,促进发育是必要的,但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供给全面的营养,促进协调发育。有些养殖户在饲养小猪时,常常喂给高营养浓度的饲料,如羊奶、花生乳、小米粥等,为了调整饲料的口味,还要加入肉汤、虾酱等,不注意给予必要的粗饲料,不进行采食能力锻炼,这样既可能造成浪费,也容易在饲料过渡阶段造成应激,影响换料阶段的生长发育。大猪阶段,促进增重是主要任务,但要合理利用饲料,还要正确处理长肉与长膘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营养调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处要耐心,小处要细心。为了保证良好的效益,养猪场要从品种选择、资源利用、日粮配制、环境控制、育肥制度、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耐心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细心做好小处的工作。用生石灰、草木灰进行日常消毒,花钱不多,效益不小;高温季节,给猪喂些西瓜皮,不用资金投入,也能帮助清热解暑、刺激食欲;注意改进料槽高度和饲料添加方式,减少饲料浪费。日常管理事无巨细,大中有小,小中含大,重大不忘小,效益才会高。

土与洋的辩证关系

土种猪分布广泛,品种复杂,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培育,都具有了适应本地气候条件、饲料资源和管理方式的特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抗病性能好,不易患病。饲养土种猪虽然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但可以采用较为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包括野生饲料、农作物秸秆、农副加工产品等,投入不多,效益明显,又加上肉质口感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售价自然比洋猪高,即使生产周期长一些,也有账可算。近几年,很多散养户就靠养殖土种猪创出了好效益。目前最大的缺点是许多地方在使用洋猪进行品种改良过程中,造成了血统混乱,真正不含外血的土种猪已不多见。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体型大,产肉率高,生长发育快。利用洋品种改良本地品种形成的杂交猪,瘦肉率高,生长很快,一般6个月即可出栏,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生长快需要很高的饲养管理条件,尤其是需要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如果饲料条件达不到要求,生长速度反而不如土种猪快;又因为猪只生长快,自身免疫功能无法同步完善,抗病力较差,如果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比较而言,一洋一土的二元杂交猪适合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饲养,“洋三元”和两洋一土的“土三元”杂交猪更适合大中型规范化养猪场饲养。

总而言之,不管是饲养土种猪还是洋种猪,都要因地因时制宜,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洋、盲目跟风,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益。

贵与贱的辩证关系

许多散养户的做法,看似适应市场,实则违背市场规律:猪肉价格攀升了,就开始大量养猪,猪肉价格跌落了,就开始疯狂淘汰种猪。其实,猪肉价格的高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007年5月份以后,猪肉价格出现了全国性的疯涨,许多人以为此时养猪肯定能获暴利,一些养猪场户便纷纷开始扩大养猪规模。

其实,导致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此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出现,导致肉猪存栏量减少、子猪成活率降低,使得养猪风险增大;饲料价格飞涨,用药投入增加,人力成本跃升,大量压缩了养猪效益。据广东省调查显示,2007年5月中旬,养猪业的饲料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了近25%,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同期的兽药投入上涨了40%~50%,人工及环保费用也有大幅提高。这样,就使生猪生产成本从每千克8.5元跃升到每千克10元,又加上子猪价格达到每千克12元~13元,所以,尽管育肥猪的收购价突破了每千克10元,实际利润并没有增加多少,有的甚至亏本。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反观2006年2月份以后的猪市,价格长期低迷,三元猪维持在每千克6.5元~7元、土杂猪5.5元~6元,已抵近保本线,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一段时间过后,散养户逐步丧失信心,开始淘汰种猪、抛售子猪,这其实已经为后来的猪价上涨埋下了伏笔。显然,如果能在猪价低位徘徊时,低成本购进种猪和子猪,在价格高峰期销售子猪、出栏育肥猪,就能占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所以,无论是贵是贱,都要有辩证的眼光,用理性的思维做客观的分析,善于在价格低迷时看到希望,在价格走高时看到风险,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圈与牧的辩证关系

猪群圈养是大势所趋,但圈舍养猪需要有充足的房舍、设备、能源、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人工等资源,这对许多小型养猪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研究证明,中小型养猪场完全可以采用“牧场养猪”或“舍外养猪”的生产方式,温暖的季节,在牧场上一直将猪养到上市。这种舍外饲养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只需要几个简易猪棚,有拆装方便的围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能源消耗低,固定成本比封闭式养猪大约低30%~40%,总成本低5%~10%。这种养猪方式,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猪群健康则不易传播疾病,有利于提高繁殖率,便于处理粪便,不会对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猪肉品质好,瘦肉率高,很受消费者欢迎,适于农村地区的养猪场使用。

我国的养猪业有70%依靠农村散养户支撑。农村的散养户大多采用圈舍饲养方式,其主要优势是不占用劳动力,可以消化处理余粮,充分利用剩饭剩菜,能积存高效农家肥。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污染严重,疫病难控制,又加上不成规模,效益不高。

在一些偏远村庄,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依然存在。猪食性杂,放牧饲养可利用多种青绿饲料,以及收获作物时遗留的部分,虽然周期长,但能大量节省饲料成本。放牧饲养的猪群,体质好,抗病力强,代谢旺盛,肌肉发达,脂肪少,肉质鲜嫩,更受市场欢迎。放牧的种公猪,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使用年限长。一个经验丰富的放牧员,可以放牧管理30头~50头猪,比圈养效率高。选择哪种养殖方式,需要辩证分析,量力而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1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