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叶是指适当摘除严重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通过增加果面的直射光而提高果实的着色面积和着色深度。摘叶时期可与铺反光膜同时进行,以采果前一个月左右的着色开始期为好。套袋果最好在除袋5天后摘叶,以使果实逐步适应强光环境。摘叶过早虽对果实着色有利,但往往影响果实增大对产量不利,也影响贮藏营养水平;摘叶过晚时果实增色不显著。摘叶可分两步进行,先摘除紧贴果面的1~3个叶,后摘除果实周围的衰老黄化无效叶,但光合效能高的绿叶不要摘。试验证明,摘叶可提高果实着色面积15%左右,同时可减少后期的果实病虫害。日本有的果园用化学摘叶法,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减少了人工投入,但效果受天气影响,喷药时期和浓度方面的技术调整有时不好掌握。
转果是指当果实阳面充分着色后,通过改变枝条和果实的方位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使其全面着色的方法。所以,转果时期以采果前2~3周的着色中期为好,过早影响阳面着色,过晚阴转阳后着色不充分,而且果柄容易转落。一天中以早、晚转果最好,上、下午也可,但要避开正午太阳直射,以免灼伤果面。转果时应轻轻转动果柄,以防转落果实。一次转不到位时,可先转100°~120°左右,隔一周后再转一次。但两次扭转的方向应当一致,否则回转容易造成落果。为了防止转果后自然回位,单果转动后可贴于树枝或夹在树杈处加以固定,双果可同时反向转动后互相靠紧防止回位。试验证明,转果措施可使果实着色指数平均增加20%左右。
不当的苹果采摘容易造成果面和果坑的刺伤,从而将大量优质水果变成劣质水果,无意中减少了果园的收入,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使用正确的方法来收获苹果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苹果品种从幼果到成熟的发育过程中,果皮的颜色有规律地变化,即果皮的底色逐渐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或**。一些彩色品种通常更早绘制,但果皮背景色仍然是绿色。只有当果皮背景颜色从绿色变为**时,果实才具有成熟性能。当果实真正成熟时,在果柄基部和果枝之间形成一层分离层,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有逐渐褐变的规律。把水果切开。如果种子变成棕色或黄褐色,则表明它已成熟。果皮薄,含水量高,苹果大,采摘时非常敏感。人们在摘苹果时应该小心。应注意摘除果柄。果梗是直接判断苹果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放置苹果时,小心不要让果茎刺伤对方的苹果,尤其是非常敏感的红富士苹果。除了准备果篮、果篮、水果梯、运输车等,还必须在果篮和果篮中放置麻袋、抹布或塑料泡沫等软材料。摘指甲的人应该剪短指甲,戴上手套。因为苹果皮很薄,如果你不注意,它会被刺伤和擦伤。
采摘时,用手轻轻握住水果,食指按压水果手柄,然后将其提起,断开水果手柄和果枝与分离层的连接,轻轻取出水果。当果柄连续时,不要用力拉扯,以免将果架的次枝连同果实一起摘下,尽量不要触摸树叶。当水果桌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果时,用双手摘下,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或者先摘最容易的一个,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摘下其他水果,否则一个会掉到地上。采摘时,从下到上、从外到内、从高处使用梯子。禁止摇晃或摔倒。应用最广泛的是低温储存。一般来说,苹果最好存放在0度左右,零下至少2度,最高5度。一般要求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在这种条件下冷藏,可储存半年左右。及时冷藏,否则容易缩短储存时间。一般来说,最好将其置于能够调节温度的设施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