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2:44:50
字号:

 关于草根创业故事案例有哪些呢?创业投资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债权投融资方式的新兴股权投融资方式。在其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推动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对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草根创业故事案例,欢迎阅读与借鉴!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一:土家妹子以茶富农的农村创业故事

 4月中旬,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身材健硕、皮肤棕黑,正用有些生涩的中文,与一位身材娇小的姑娘努力比划沟通。

 原来,这是一位来自非洲摩洛哥的茶商,专程来考察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当他看到近万亩绿油油的优质茶园时,一口气订下了每年2000吨的长期合作订单。签下这笔大订单的年轻姑娘,正是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创立者29岁的在农村创业的土家妹子陈孟秋。

 放弃安稳,带领山乡脱贫

 2012年6月,陈孟秋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回家看望父母。

 ?大学生回来啦!?乡亲们的热情让陈孟秋感到,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时对创业还犹豫不决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取了利川市事业编的教师岗。

 是安稳度日,还是艰难创业?陈孟秋挣扎许久,最终选择后者。

 ?我知道,这意味着,今后发展会与前20年的努力方向完全相左,且前途未卜,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陈孟秋笃定地说。

 恰逢此时,陈孟秋的舅舅王启茂二次创业,创办了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好需要一个稳定供货的茶叶种植基地。

 ?恩施是世界硒都,茶叶天然含硒,利川又是宜红茶的核心产区?在舅舅这名茶叶专家的指点下,陈孟秋开始实地调查,写出了详尽的创业方案。

 得知陈孟秋的创业计划,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将大学生创业、恩施?草根计划?等扶持政策一一交底,还帮助她联系省里知名农业技术专家,针对?二高山气候?下的茶叶种植给予技术指导。这更坚定了陈孟秋的创业信心。

 不畏困难,叩开财富大门

 凭着一股冲劲,陈孟秋立即组建了合作社筹备小组。

 然而,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

 原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曾率领柏杨坝镇农民大规模种植过茶叶,后来供销社解体了,农户亏损惨重。事到如今,那些隐痛在年长的柏杨坝人心中挥之不去。

 ?有人觉得我没钱、没办公场地,又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哪干得了大事。?回想创业艰辛,陈孟秋记忆犹新,?有人把路给挡着,不让我们的车进村;还有人,悄悄把我们示范种植的茶苗拔掉?

 尽管阻碍重重,但陈孟秋不言放弃。她挨家挨户反复登门做思想工作,多次联合村干部召开茶叶种植动员大会。上十次组织车辆将柏杨坝镇的农民带到隔壁?毛坝茶乡?参观,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茶乡?给毛坝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2年7月,柏杨坝镇的响滩、友好、双梨等村106人填写了入社登记表。2013年7月,利川市春欣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瞄准海外市场,深山茶叶变黄金

 合作社虽然办起来了,但要熬过茶树种植头3年漫长的?等待期?,并保证开采后销路不愁,绝非易事。尤其2013年之后,?虚火?太旺的高档名优茶在国内销路受限。

 2015年,利川市人社局给陈孟秋提供了创业前3年50万元的无息贷款、8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一项项帮扶,帮陈孟秋平稳度过?等待期?,缓解了燃眉之急。

 如何打开销路、保证茶农收益?

 陈孟秋开始了差异化竞争,将步伐迈入了非洲大陆。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他们尤其偏爱恩施优质绿茶。?陈孟秋笑着说。瞄准海外市场,销路很快打开。2016年,该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带领社员每亩增收5000多元,被评为了?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今年春季,首批新茶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看着茶叶变成钞票,茶农们的干劲更足了。而陈孟秋?以茶兴农?绿色梦想,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二:大学生情侣携手创业制作手工包包的故事

 周广思和熊佳琪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学生,两人是情侣关系,2016年年初,由于都喜欢设计手工包包,两人便联合广东的两位大学生一起创业,开办了一间名为?PM(纯手工制作)艺术匠?的工作室。

 这对情侣笑称,他俩平时几乎没什么机会外出约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室里制作包包。由于非常喜欢壮族文化,他们将民族元素融入包包中,如用铜鼓的元素制作短款钱包,用花山岩的人物形象制作斜挎包,因物件制作精美而受到了大家喜爱。

 携手创业这对情侣是玩真的

 周广思今年读大三,熊佳琪则是大四的准毕业生,两人在同学联谊会上认识,不久后便确定了情侣关系。由于两人都是设计学院的学生,对设计非常感兴趣,他们便常利用业余时间来制作手工皮具,后来越玩越上手,身边的一些同学看两人制作的皮具包包相当精美,便请他们定制。活一多,需要的材料也就越来越多,于是两人就想,为啥不成立一个工作室认真地经营呢?

 就这样,他们找来了广东的两位大学生一起合伙,在2016年2月份开设了一家艺术匠工作室。工作室的作品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他们希望能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制作出最纯粹的手工皮具包包。为了经营工作室,两人除了上课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周广思主要负责包包的制作、内部协调,而熊佳琪则负责对外联系,推广手工包包以及协助男朋友制作包包。两人偶尔会面临一些在创作上的分歧,但每次都会选择理智商量,因为他们明白,比起包包,他们更珍惜和看重彼此之间的感情。

 慢工细活制作手工包包讲究定力

 由于两人都很喜欢广西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壮族文化,于是他们便将民族元素融入到皮具包包的制作中。为了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他们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到广西各地去采风走访,如到崇左去看花山岩,到博物馆去考察壮族铜鼓。他们比较注重文化的创意,比如花山岩上的人形画像是红色的,在将该元素融入到斜挎包上时,为了凸显红色的色彩,而采用调和过的比较暗青色作为衬托,两者相映衬之下,相得益彰。

 周广思称,制作手工包包除了构思上需要花费力气外,在制作方面也很费时。连续制作一只短款的手工皮具包包需要4个小时,而长款的则需要8个小时。在制作过程中,裁剪皮具以及缝制皮具是最痛苦的,因为裁剪皮具要求一刀到底,如果中间稍有迟疑,将线条剪歪了,整张皮具就废了,需要重头来过。而在缝制过程中,由于皮具比较硬,缝线时手指需要费力,整个皮具缝制下来,手会非常痛,由于经常制作皮具包包,周广思和熊佳琪的手指长了好几个茧,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疼痛。?制作皮具包包需要很大定力,耐得住性子,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周广思说。

 开设DIY体验体验亲自上手的快乐

 记得刚开始学着制作皮具包包时,周广思反复练习,总是做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包包。直到后来,他终于制作出了一件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一个短款的钱包,他马上将这份礼物送给了熊佳琪。

 ?这是我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当然要送给最亲密的人。?周广思说。作为回礼,熊佳琪也送了一个亲手制作的零钱包给对方。?感觉给喜欢的人送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是件很快乐的事。?熊佳琪说。

 在经营工作室的过程中,不少人对于手工皮具包包感到很好奇,想要知道制作过程,于是这对情侣就想着,为什么不让消费者也来体验制作包包的过程呢?他们可以从旁指导,毕竟比起手工定制,亲手定制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意。

 于是,两人除了在创意集市上售卖包包外,还专门开辟了一片空地,让大家也来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除了想让大家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外,熊佳琪还有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民族元素也添加进去,以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

 由于皮具主打民族元素,加上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今,工作室在辛苦经营之下,逐渐上了轨道,且也已经开始盈利;最近,新的工作室也正在装修,两人也都即将面临毕业,不过他们已经打算好了,毕业之后就专门经营工作室,将这份爱好进行到底。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篇三:种植黑花生不赚钱就种中药材的故事

 ?这几天天气好,有利于烘干,正好可以把我的栝楼都收了。?近日,记者在河北省安国市采访时,遇到了正去地里收栝楼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刘立焕。2010年,她成立了安国市牛龙福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摸索最终选择了中药材为主要种植作物。说起中药材种植,她最得意的要数跟对了?大部队?。

 尝试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好,条件跟不上

 这个?大部队?就是安国市着力打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安国市有?千年药都?之称,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起源于北宋,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如今,这里适宜种植的品种仍然有200多个,常年实际种植的品种在30个左右。

 ?我选择走中药材种植这条路,就是因为我们安国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刘立焕告诉记者。她的合作社有500亩地,最初尝试过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是很好,配套设施也跟不上。?后来我逐渐调整了思路,安国正好有大型的药材交易市场,还有众多中药材饮片生产企业,为啥不从家门口找突破呢。?

 刘立焕所说的交易市场就是河北安国东方药城,国家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据了解,这个市场平均每天有3万人进行交易,涉及全国各地2500个药材品种,去年交易额在150亿元左右。安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杨青告诉记者,目前在安国从事中药材交易及相关服务的人数达到十万,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转变种药是强项,既有传统智慧又有现代化标准

 ?种植药材是我们安国农民的强项。?刘立焕说。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般来说种植栝楼需要搭架子,但这样一来成本必然提高,我们将栝楼和小麦套种,利用小麦收获后的秆为栝楼提供支撑,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收益。?

 ?防风的种植也大有文章,与其他地方直接籽播不同,安国农民都是把防风苗整颗横着种下去,不仅省时省力,与籽播相比,防风的根系也更粗,生长更快。?杨青介绍。

 ?除了继承传统,我们也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高标准种植。?安国市市长赵军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安国有9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还将陆续发布一批标准化的种植规范。2015年,刘立焕的合作社获得了省级中药材示范园区补贴:?前两年中药材行业整体比较低迷,影响了种植户的信心,现在有了政策支持踏实多了。?

 整个安国有这么多中药材种植户,刘立焕的500亩种植面积怎样保证市场销路?刘立焕告诉记者,?种植上了规模,销路必须得有保证,所以后来我选择跟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种植,不仅省事,一亩地还能多赚四五百元。?

 ?我们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保护价格,保证药农能跟上市场节奏。?杨青表示。据了解,安国市利用区域内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多的优势,促成农民与企业对接,并通过市场检查、打假执法等工作,形成?市场调节+政府管理+企业保护?的格局。

 隐忧想要做大,得先解决烘干问题

 ?不仅要种中药材,还得自己繁育秧苗,这样才能做得持久。?刘立焕向记者讲述她下一步的打算。这个想法并非天方夜谭,如今,安国市正在加强中药材领域的科技创新,中药材种苗的组培脱毒已经相对成熟,并先后有10个品种完成了培育。同时,刚刚颁布的《安国市中药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也对企业带动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含量予以鼓励。刘立焕的想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前几天,几位来自山西省繁峙县的农民找到刘立焕,想从她这里引进中药材种植。?能有外省的人来?取经?,我很高兴,这跟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一致,不是守着眼前这几百亩地,而是想把它做大。?刘立焕说。接下来她打算去山西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当地适合种哪些品种,并联系本地企业解决销路问题。

 不过,刘立焕心中也有隐忧:?山西的人来找我们要种子种苗,我们得负责到底,不能只管种不管收,但是规模一大,烘干就跟不上了。?中药材对于烘干的要求十分苛刻,尤其是加工成中药饮片,一旦延误了烘干时机,品质和药效都会降低不少。?我现在有一套烘干设备,但烘干速度慢,燃料不环保,还总容易坏。?刘立焕说。而就在记者采访时,她的丈夫正在调试一台出问题的烘干机。将来,刘立焕希望能找到环保无硫的大型烘干设备。?如果烘干问题解决了,我的合作社就能更上一层楼。?

?

有关茶文化旅游景点的介绍 有关茶文化旅游景点的介绍词

景洪普文叶子茶叶种植场、景洪景讷绍文茶叶种植基地等。

1、景洪普文叶子茶叶种植场地址景洪市普文镇称杆河村委会丫口寨村小组,主要经营大叶的茶叶种植、初加工、销售。

2、景洪景讷绍文茶叶种植基地地址位于景洪市景讷乡勐板村委会大窝铺村,主要经营大叶的茶圃种植出售。

蒙顶山地区有哪些茶文化景点?当地的茶为何如此出名?

天下第一壶、蒙顶茶道、山间茶园都是当地重要的茶文化景点。当地古茶树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全年云雾缭绕,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出产的茶叶,质量特别好制茶工艺高超,所以当地的茶很有名。

天下第一壶是蒙顶山地区最有名的茶文化景点,到达这个景区的大门口就能看到这个景观,它是一个巨大的大茶湖,所有去这里旅游的人都想在这里打卡拍照,它也是这个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茶壶高度超过9米,直径长达16米,尔湖中的水会源源不断地流到茶杯中,形成落差超过50米的瀑布,景色极为壮观。

蒙顶茶道也是与茶文有关的文化景点,景区内有一个观景平台,天气好的时候,登上观景平台,能把逝去的景色尽收眼底,在那里还可以扎帐篷看日出,登上山顶以后,则可以体会那里独有的茶道,可以看到精彩的功夫茶表演,不过当地的功夫茶与其他地方的公共茶表演不同,它分为两派,一文一武,一动一静。在表演的时候融入了蝉翼,更结合了武术,星源流水让人感觉惊艳。

大片的茶园也是蒙顶山与茶文化相关的重要景点,这个景区有丰富多元的茶文化,人们在那里不但能用嘴品茶,还可以用眼观察,更可以亲手去采茶,整个山区遍布茶园,到达景区后可以租赁当地的采茶服装,带上斗笠就可以近距离的,接触茶树去茶园中采茶,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制茶工厂,了解茶叶生茶的过程。

蒙顶山地区的茶叶出名不单,因为它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更因为它是植茶始祖吴理真的故里。这个地方不单有大片的茶园,更拥有数不尽的古老茶树,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当地环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每年采集的茶叶都是茶中精品,用传统工艺加工以后上市出售,色香味俱全,那幽幽的茶香让无数人为之陶醉。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游览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景区位于临翔区城郊,占地110公顷,是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工程之一。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区。景区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

临沧茶文化的概述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畔,北纬23°线边缘地区。全区辖8县、89个乡镇。其中有耿马、沧源、双江三个民族自治县和23个民族乡,澜沧江、怒江环抱其境,北回归线横贯全区,都说这里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7~19℃,是典型的四季如春之地。在这片2.4万多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汉族和佤、彝、傣、拉祜、布朗、德昂、苗等25种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从徐霞客游记所提到的凤庆县大寺、鲁史、犀牛等地,直到双江勐库冰岛野生古茶林以及沧源古茶园,横跨临沧、云县两县,是可称之为“茶乡”的澜沧江“茶文化板块”之一。

临沧区是一个绿色生物资源的宝库,云南享有的“植物王国”美称,临沧区则可以说是云南“植物王国”里的“王国”之一。全区热带、亚热带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雾多、雨多和夹在澜沧江、怒江两江之间,气候温和_润之优越条件,十分有利于茶叶、甘蔗、橡胶、咖啡、南药、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有原始野生的千年古茶树或千亩连片千年古茶园,有展示茶文化特色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有民间广为流传的用茶的起源故事以及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加之徐霞客在顺宁***今凤庆县***考察发现了名品“太华茶”和冯绍裘创制国际名茶——“滇红”,全区又有近70万亩的满山遍野的茶园和享誉世界最高茶价的名牌茶,临沧地区,已不愧是云南、中国和世界最大的“茶乡”;临沧区的名茶,已不愧是受英国女王倩睐的世界优级茶品。

古茶根深源长

临沧地区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具有独特的云南大叶茶种,又有制茶及贸易往来的社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顺宁府志》载:“顺宁,旧名庆甸,本蒲蛮之后,有悠久的种茶历史”,野生茶更是另人刮目相看。

野生种 区内的树龄超过2500年面积373公顷***5595亩***的双江勐库野生茶林。其最突出的野生特点:一是从地理分布上垂直分布在海拔2250~2720米的原始森林中;二是树势,叶片等均具有明显的野生茶形态特征。其中一株高22米的乔木,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20.6米,分枝密充中等,生长势强;叶片为椭园形,长13.8~16.5厘米,宽6.2~7.5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叶脉无毛,侧脉9~11对。进入春季开采期,一叶三叶长6.5厘米,一叶三叶长7.5厘米,芽和嫩叶为浅绿色,鳞片呈黄绿色。唐代陆羽《茶经》,开宗之句为“茶者,南之方嘉木也”。指出茶叶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就是云南。唐代《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变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银生”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地区。说明早在唐朝时,滇西南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朝,云南临沧区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到临沧区凤庆县大寺高枧槽时,住在一个姓梅的农家,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当时,朝庭的官宦人家都喜欢喝云南茶、临沧茶。《红楼梦》第63回记述:“林之孝又向袭人等笑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史书记载的“银生界诸山”当时区域包括今临沧地区范围内的凤庆县的夹江一带和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临沧县范围的邦东、马台以及双江县一带。当时的普洱***银生城***是滇西的茶叶集散地而名声远传。沧源糯良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双江冰岛等地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内均发现相联几十株至上千株,上万株成片野生茶树群落,大的高达10~21米,直径20~54.4米,树幅6×8~6×10米,凤庆大黑山龙塘箐旁的锦秀桂花村部分遗留的老房屋木木 梁 柱及装修的木板均为大茶树。经科研部门历次对茶树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资料证明,临沧境内有云南大叶茶群体野生种,属茶树资源原产地之一。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的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树,凤庆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一株高 9.03米,胸径1.6米,围粗5.82米的大茶树,近年据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认定,已有3750年的历史,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最粗壮的大茶树,被专家誉为“香竹皇”,说明临沧区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外学者认为:云南发现的大叶茶,早于他省,尤以澜沧江两岸为最多。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临沧地区地处澜沧江畔,宜茶地理位置与气候得天独厚,野生、半野生茶树南起沧源县糯良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从海拔1200米至2700米高程范围内,全区8县均有野生茶分布。

栽培种 临沧大叶茶栽培记载见于《顺宁杂着》:“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明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双江勐勐土司派人从外地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活150余株***1980年查证,冰岛尚存第一批引种30余株***。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驮,在顺宁繁殖,称为“元头种”,凤庆大寺乡平河现有两株。元头种在顺宁繁殖,并形成凤庆大叶茶群体品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云县茶房绅士石峻从勐库购进茶籽30驮,在茶房定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顺宁知府琦嶙督实业团长甘自东和木证明等开辟凤山,自勐库引种种植,并设实业局于半山,主持推广茶业,环山数十里普遍种茶约五万余株,五年采摘,总计得茶2.5万余公斤。宣统元年***1909年***缅宁署通判房星东购入茶籽分发各乡种植,栽活十万余株,随后,实业局长邱裕文又督促种茶,遍及全县六七千户,年产八千至一万驮,由康藏商人收购运销外地。宣统二年***1910年***,永康***今永德、镇康***州牧唐善祥首倡种茶,屡次从勐库引种种植。时至今日,居住在勐库野生茶树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寨、豆腐寨、大富赛和小富赛的茶农还经常到古茶林挖茶树幼苗补植自家茶园。据了解,此法效行已久,并且野生茶树等成长后茶叶质量、产量与栽培型的茶叶品质、数量均无大的差异,甚至在抗病能力方面尤于栽培种群。

韵味无穷的茶道

临沧既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又是一个完整保留悠久饮茶习俗的地区。可谓临沧有多少年的人类文明史,就有多少年的茶道文化。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茶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相吻合。诗人韦应物说: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源”。卢仝的《茶歌》更道尽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以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而今资讯时代,风云变幻,工作生活节奏感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通过茶文化的薰陶,“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升华人的精神,有利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大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到凤庆时,先民用“百抖太华茶”招待他,呷了一口淡黄清澈的茶汤,只觉得香气馥郁,浓香纯正;再饮,更是滋味清爽,竟不住连声赞叹:所品饮过之茶不可胜数,可如此好喝的茶,还从未喝过,于是欣喜吟诵起唐宋诗人东野居士戴丙的《尝茶》诗:“白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并动情地写下了当天的日记:“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的传诵千古的品饮百抖太华的茶日记,使中国茶文化更具韵味和魅力。《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历史上春茶会,往来省内外客商多如行云。茶马古驿道上青龙江桥马 *** 声不断,吆喝声不绝于耳,春茶源源不断地销往省内外,走俏国内外1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37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年创汇达700多万美元。如今的凤庆“早春绿”茶,香气似花沁人心脾,鲜爽而持久;回味似蜜甜净,浓烈而甘醇。“一杯春绿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人类的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南方,起源于云南澜沧江畔。随着四大发明的传播,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的茶文化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以及海道向四方远传,最终传遍于世界。

民众创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云南各民族公认德昂族是“古老的茶农”,而德昂族就是临沧区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据载:德昂族是云南最早发现茶叶有药用功能并把茶叶作饮料的少数民族。世居的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种茶、饮茶传统习俗。唐代诗人卢仝写下了传唱千年的《茶歌》;陆游写茶诗三百篇,苏东坡伴着紫砂茶壶吟诗挥毫;乾隆皇帝四次游访西湖茶区,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爱茶艺,留下名剧《茶馆》。把茶文化提高到皇家的高度和反映到人类灵魂的深度。临沧各地各民族传统的饮茶习俗丰富而又各异,饮用方法以姜茶、糊米茶、糖茶、盐茶、嚼茶、烤茶、煨茶为多。其中,习惯饮烤茶是临沧地区12个世居民族的癖好,方法是先将小土罐置于火塘上烤烫,随意抓一把春、夏、秋、冬茶放入罐内,边烤边抖,边抖边烤,使茶叶均匀加热,抖动100次为宜***又名“百斗茶”***,待茶香气扑鼻,茶杆泡黄,稍有爆声时,冲入滚滚的山泉水,“ 口 兹 ”的一响,水注将浮沫冲出罐口***又名“冲天茶”***,清香四溢,稍后,倒入杯中品 尝。民间有头道苦、二道涩***略带石头、竹子的自然清香***,三茶四茶好敬客***色、香、味俱全***。每当呷上一口烤罐茶,顿觉满口留香,甘甜浓郁,酽味中带有几分鲜爽,再饮,倍觉清香甘醇,心旷神怡。难怪来自北国的作家,《山西文学》副主编燕治国激动地称誉临沧茶道:“南国水土南国情,丽人城中品佳茗;他日我回太行去,醉里常思茶山青”。

李鉴尧先生写诗赞道:“喝一口,神清气爽;喝两口,嘴角留香;喝三口,味中有味;喝四口,云游仙乡。识得茶味与世味,今日诗仙应你当”。临沧生产大叶的各族农民千百年来创造了茶具、茶礼、茶歌、茶舞、茶的故事、茶的氛围,陶冶了情操,炼铸了好客的心灵,美化了环境,怎不使远方的客人陶醉!怎不使四方的朋友美梦常在!全国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的比例为***,我区每百人口中百岁老人所占比例为24.8,临沧现有57位百岁长寿老人,皆是嗜好饮茶之人。为追求健康长寿,人们对自然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趋势日益高涨,临沧有必要发挥大叶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的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及茶用品,不断拉长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临沧大叶茶产业。深化茶文化的发展,拓宽茶道的领域,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将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临沧地区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作了加强。

如今,临沧又建成东南亚最大的茶文化风情园,占地面积110公顷,总投资3480万元。茶文化风情园以临沧茶为灵魂,融民族风情为一体,集行、游、购、食、宿、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点,其品位以滇茶文化和临沧大叶茶为龙头,以临沧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为视窗,涵盖临沧区世居民族茶文化,乃至云南茶文化的内涵。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位于临沧行署以北3公里的忙畔青龙山茶园,1998年被省 *** 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2001年3~4月,临沧机场通航暨首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之际,她以热情美丽的英姿和现代新型企业的风貌欢迎四方宾客。最近,著名作家彭荆风等一行23人以及省地方志办主任、副研究员胡华生、省通志馆副馆长、副编审李成鼎等文人墨客先后在茶文化风景园谈笑风生,观赏著大型茶文化壁雕、旱喷泉、曼生十八式、茶壶雕塑、茶圣陆羽塑像、《茶经》全文、游客制茶作坊、大型茶文化陈列展、茶艺茶道馆、皇家茶道、朝仙工夫茶、佤族和彝族茶道表演。各级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每日络绎不绝,他们无不为临沧丰厚的茶道文化所陶醉、留念。

茶对人们的陶冶作用是通过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联想过程而实现的。泡茶、品茶是一种别致的艺术创作活动,需要调身、调息、调心,达到敬、清、和、静的心境,并与壶、杯、茶、水、境发生物我两忘的沟通。加之泡茶者与品茶者都处在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中,再配以古色古香的茶具和玄运空灵的乐曲、乐舞,人们的心情从现实的功利关系中超脱出来,进入理想的茶道境界。高雅、清静的茶馆还是人们访亲会友、交流资讯、会谈商务的理想之所。

念好“茶经”,弘扬临沧茶文化,振兴临沧茶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国际大通道,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作发展,临沧社会将更文明,更美好。她将与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编织成一幅红花与绿叶,金光与美玉交相辉映的、多姿多彩的巨大美景展现于21世纪,成为新世纪最新、最美、最具特色的“世外桃园”屹立于“太阳转身的地方”,让世人神往。

南平哪里有可以体验茶文化的景点?

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涵盖武夷茶文化博览馆、茶叶精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名丛园、传统手工制茶作坊、茗香湖中庭水景、茶人之家、曲韵廊、品茗阁、茗战厅、茶馆、产品展示厅等游览参观点。园区内茶园绿树葱郁,极具当地特色、富有茶文化气息的建筑错落有致,辅以花廊、曲径、池沼、水榭等,反映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欲望,体现出绿色植物、蓝色天空、清澈水景、独特韵味的江南园林庭院式景观,是集茶叶种植、自动化加工生产、检测、茶产品展示、研发以及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茶文化体验式休闲旅游区。

武夷茶文化博览馆

通过名茶与名山、名茶与养生、名茶与名盏、名茶与名人、名茶与民俗等展厅的模型、、实物、文字等形式展示武夷岩茶悠久厚重的历史,起到教育、宣传、推广和弘扬武夷茶文化的作用。

乌龙茶精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

乌龙茶精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是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根据乌龙茶的生产、制作工艺特别定制的一套生产设备,将中国传统乌龙茶制作方法与现代化机械生产工艺相结合,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与国际接轨,采用全封闭不锈钢制造,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不落地,集全电节能、卫生环保于一体,实现计算机全程控制自动化生产。每个产品均经严格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及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后出厂。所有工作只为一个目标:制作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名丛园

按照武夷山茶山种植与管理技术要求打造的阶梯盆景式生态名丛品种园,作为茶叶科研培育基地,也是游客体验式茶园,可供游人观赏、拍照、写生和采摘体验。

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展示

制茶师傅现场专业化讲解武夷岩茶基本的识别、采摘、制作知识,展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红袍传统手工制做技艺,游人可参与互动,亲自体验制茶乐趣。

茗香湖中庭水景

自后山跌落而下的清澈泉水形成一条蜿蜒的小溪写入中庭湖,象征着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湖水与周边景色交相辉映,形成倒影,一虚一实,虚实共生,营造出迷人的自然风光。

曲韵廊

园中连廊弯弯曲曲,如九曲蜿蜒,移步异景,湖光山色,别具一番韵味。

茗战厅

茗战厅的斗茶桌直径约10米,桌中间置有一个高大10米的茶灶大茶壶,可同时容纳百人在此品茗,并可欣赏精彩的斗茶表演,二楼茶馆,为游人提供一个静谧、高品位的品茗场所,参与者亦可边观边学边做边品,融入雅俗共赏的品茗世界。

产品展示厅

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与研发,现今香江在原有名丛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众多名优产品:纯种大红袍、内鬼洞铁罗汉、钟鼓岩肉桂、楼梯岩水仙、水帘洞雀舌、玉华洞百岁香、旗山雪梨等;海西一号、曦瓜壹号更是引领了武夷岩茶一号风潮,为武夷岩茶的发展史写入新的篇章。

2015年,武夷香江茗苑荣获福建省首批观光工厂资格。

2016年,武夷香江茗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夷香江茗苑为AAAA级景点

更多关于南平哪里有可以体验茶文化的景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1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