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起的基因检测技术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我们普通人并没有这个必要也不适合。基因检测适合于癌症高危人群、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以及一些疾病的患者。基因检测的用途有:疾病诊断、疾病预防、指导个体化用药等,至于儿童天赋基因诊断并未得到科学验证。那么基因检测靠谱吗?一、基因检测有什么用途
1、疾病诊断
例如对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前主要依靠痰、粪便或血液培养,整个检验流程需要在两周以上,现在采用基因诊断的方法,不仅敏感性大大提高,而且在1小时内就能得出结果。
2、疾病预防
检测健康人群的基因型,预测个人患病的风险,并向受检者提出生活上的指导,避免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禀性和后天的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了人体机能紊乱,偏离正常生理功能的标准状态,而给疾病可乘之机;同时,外部诱变因素(环境、气候、饮食、核辐射、生活习惯等等)也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如果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叠加在一起,那么疾病就会发生。
3、指导个体化用药
美国FDA已建议病人在使用伊立替康前要进行UGT1A1基因型的检测。中国国家卫生部在新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也增列了“化学药品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
UGT1A1基因型检测对于临床正确用药,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基因检测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对自然发展过程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基因检测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人类开始可以从科学意义上为自己的命运做主。
二、基因检测靠谱吗
基因检测从其预防疾病、诊断等方面而言是相当靠谱的,因其基于基因层面,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三、基因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
问题1:基因检测儿童天赋
基因检测能检测许多疾病包括其预防,但其对于儿童天赋,权威机构并未给出科学依据。
问题2:检测机构乱入价格相差悬殊
不少公司过度夸大了基因检测的功能,公司素质参差不齐;行业内同类服务有的价格相差近十倍。
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陷阱?一方面要看检测项目本身的科学性,也就是产品所依据的原理是否能得到充分可靠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或文献的支撑。对于疾病方面的检测,最好具备临床方面的研究或验证进行支撑。
另一方面则要看基因检测机构本身的资质和实力。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家基因检测机构要将产品投入市场商业化运作,需要具备卫生部批准的临床检验机构资质、CDFA资质和国家卫计委颁发的肿瘤二代高通量测序的临床试点单位资质。要从总体上了解,该机构在研发、检测、质量管理等综合实力是否值得信赖。
我们选择检测机构尽量选择正规医院和大型的正规机构。
基因检测(Genetic Test)则是指通过人体液、细胞、血液对DNA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人们通过特定设备对DNA分子作检测后,分析其所含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表达功能是否正常,以此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科研级、临床级、消费级。人们常在社交媒体中听到的祖源分析、运动基因、皮肤特性、儿童天赋、代谢情况等,都属于消费级基因检测(Direct-To-Consumer Genetic Test)。2013年iDNA/360基因创立,消费基因检测服务出现,定价多在2000元左右,标志着我国消费基因的萌芽,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进入观察期。我国消费基因用户规模总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用户规模近220.7万。其中用户以女性和已婚有子用户为主,年龄集中在26-35岁,学历主要为本科和大专。我国消费基因用户了解基因检测的主要依赖于日常社交和医院、体检机构等。
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进入观察期
我国消费基因较国外发展较晚,2013年iDNA/360基因创立,消费基因检测服务出现,定价多在2000元左右,标志着我国消费基因的萌芽;后随着微基因、魔方/水母/各色等先后成立,消费基因市场价格大幅下降;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进入观察期。
我国消费基因用户规模总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用户规模近220.7万
据统计,2016-2018年期间我国消费基因用户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高速高达223%,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用户规模近220.7万。
我国消费基因用户以女性和已婚有子用户为主
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用户主要以女性为主,女性比重高达60.1%;在婚育方面,主要以已婚有子为主,比重高达53.1%。
我国消费基因用户年龄集中在26-35岁,学历主要为本科和大专
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用户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岁,其中26-30岁用户比重为31.9%,31-35岁用户比重为28.4%;在学历方面,用户主要为本科学历,比重高达56.9%,其次为大专学历,比重为21.1%。
我国消费基因用户了解基因检测的主要依赖于日常社交和医院、体检机构等
2019年我国消费基因用户最初得知基因检测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产品官网、微信朋友圈及医院、体检中心等。其中熟人介绍最为普遍,18.3%的用户均是通过熟人介绍;12-14%的用户是通过产品官网和微信朋友圈;12%的用户是通过体检中心,9.1%的用户是通过医院。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