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寿光羊角黄该品种为山东省寿光市的地方品种。
早熟。第一果着生于主茎8~10节,果实大羊角形,平均长19~25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果面光滑、果肉厚,适合贮运,辣味香浓,品质优良,平均单果重80克左右。植株长势强,抗病、耐低温、耐弱光,适合于保护地栽培,为当地早春大棚、温室辣椒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2)云阳辣椒河南省南召县的农家品种,199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50厘米左右。叶深绿色。果羊角形、绿色,果长20厘米左右,粗3厘米。坐果集中,单株结果40~50个。单果重30~40克,最大单果重65克。果实前期微辣,后期辣味浓,多为鲜食。中晚期,生育期220~250天。对疫病、病毒病、枯萎病抗性较强。适宜露地越夏栽培,667米2产3000~4000千克。
适于河南、湖北、山西、山东等地种植。露地栽培,宽行80~86厘米,窄行46~53厘米,株距26厘米,每667米2保苗3750株。(3)92-8羊角辣椒陕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经系统选育而成。
株高50厘米左右,开展度5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12节,结果集中,单株平均结果14~16个。果实羊角形,商品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平均果长16厘米,最大果长20厘米,粗3厘米,平均单果重20~25克,最大单果重40克。辣味较浓,品质优,主要用于鲜食。中早熟,从定植至采收约54天。抗病性强,耐热性突出,在高温条件下坐果能力强。适于露地越夏栽培,667米2产2000千克。
适于陕西省部分地区种植。露地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双株。(4)洛椒2号(早羊角椒)辣椒河南省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从地方品种云阳椒的早系统选育而成。
株高40~50厘米。第一果着生于主茎8~10节。果青绿色,羊角形,果长18~28厘米,肉厚0.3厘米。味微辣,单果重40~60克。早熟。高抗病毒病,连续结果性好,每株结果10~15个,多者达20个以上。中期果收获后,可继续生长,越夏到秋季形成第二结果高峰,单株再次结果30个以上。前中期667米2产3000~3500千克,每667米2总产量可达4500~5000千克。
全国各地均可种植。露地栽培,行距50厘米,穴距40厘米,每667米2栽苗3300穴(6600株)。(5)洛椒5号(露丰羊角椒)辣椒河南省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从罗马尼亚辣椒与云阳椒的杂交后代中,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
节间短,分枝多,叶宽而短、浅绿色,果长16~20厘米,粗3~3.5厘米。味微辣,脆嫩,质佳,单果重40~60千克。中熟。高抗病毒病。结果多。前中期可连续结果20~30个,可安全越夏,秋季结果更多,单株结果50个以上,单果重20~30克。最适于春季露地栽培,或在甘蓝、葱头等到畦埂上套作,亦可作麦茬栽培。一般667米2产4000千克,高产达5000千克以上。
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春季露地栽培,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单株栽植,每667米2栽苗3000株左右;瓜茬或畦埂套作,在瓜垄或畦埂两侧各栽一行,株距35~40厘米,瓜菜收获后及时整地培土,追肥,浇水。(6)洛椒7号河南省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羊角椒品种。
一般于主茎10节左右显蕾分枝,植株生长势强,抗性强,高抗辣椒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果皮黄绿色,果面光滑,粗长羊角形,一般长度20~25厘米,最大果长度30厘米左右,果实横径3~4厘米;肉厚0.3厘米以上,平均单果重50~80克,味辣,风味佳;耐低温能力强,低温条件下连续结果能力强。
该品种的适应能力强,不论南方秋冬栽培,还是北方春、秋保护地栽培均表现优良。(7)秦椒2号是陕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1995年育成的辣椒新品种,1999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生长势旺盛。植株高50厘米左右,开展度50~55厘米,株型紧凑。第一果着生于主茎10~12节。结果集中,平均单株结果20~30个,果实长羊角形,深绿色,果面光泽,老熟果为鲜红色。果长16~20厘米,果横径3~4厘米,单果重25~30克,最大单果重50克。中熟,从定植到采收约50天左右。坐果期长,抗逆性、抗病性强,耐低温、耐热性能突出,适于露地、秋延后及保护地栽培。一般667米2产3500千克左右,高产的可达5000千克。
适于陕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苏、甘肃、山东等种植,行距50~60厘米,穴距25~30厘米,每穴双苗。(8)渝椒5号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8.6厘米,开展度为70.4厘米,第一果实着生于主茎11~13片,叶形披针,绿色。耐低温能力强,有较强的耐热性,越夏能力较强,抗病毒病,中抗炭疽病。花白色,果实羊角形,长16.95厘米,宽2.7厘米,单果重为32.5克。每百克鲜重含VC90毫克,食味微辣、脆嫩、口感好。中早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从定植到采收60天,平均667米2产量3217千克。
适合于西南地区种植。栽培密度,行、株距0.5米×0.4米,每667米2定植3500穴。(9)22号尖辣椒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金黄甜椒×二筋条杂交后代中,经系谱选育的新品种,198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53厘米左右,开展度47厘米左右,生长势强。果羊角形、黄绿色,果长18~21厘米,果顶钝尖,果肉厚,辣味强,单果重21~33克。中早熟。耐热,不耐涝,较抗病毒病,不抗炭疽病。适宜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及大棚栽培,667米2产2500~3500千克。
适于山西省及华北部分地区种植,露地栽培,行距60厘米,株距37~40厘米,每穴2株,每667米2栽苗5500~6000株。(10)苏椒3号辣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8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株高70~80厘米,株型较开展。生长势强。果长羊角形、浅绿色,果长15厘米。味辣,单果重15~25克。中熟。耐高温,在8月份高温下亦能坐果,高产、稳产,并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涝能力,适应性强,一般667米2产3000~4000千克。适作鲜食及腌渍。
适于长江上中下游及西南、华南诸省种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行距40~50厘米,株距30~35厘米。(11)田宝引自日本的一代大果型杂交品种。
果实羊角形,一般果实长25~32厘米,果粗4.5~5厘米,单果重100~150克;果皮黄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肉厚,耐运输。早熟、抗病,适应性强,耐低温和耐弱光能力强,保护地栽培中的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膨大快,果实整齐一致。保护地栽培产量高,一般667米2产6000千克以上,是保护地的优良栽培品种。
栽培中应适当稀植,适宜密度每667米22000株左右,一般株行距50厘米×70厘米。栽培前期不整枝,应在采收完第三茬商品辣椒后整枝,一般留3~4枝主干,其余侧枝打掉。(12)日本吉武尖椒引自日本的黄皮羊角型尖椒。
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旺盛,果实羊角型,一般果长28~35厘米,最长可达40厘米,果实横径5厘米左右,单果重130~170克,最大果重可达200克以上。果实浅**,光泽性好,极耐运输,商品性状优良。高抗辣椒病毒病、疫病等多种辣椒病害,耐低温能力强。连续结果能力强,产量较高,667米2产量可达15000千克以上。
适合保护地和长江以北地区早春和海南地区反季节露天栽培。(13)椒龙引自日本新正株式公司。
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中早熟。果皮黄绿色,一般果实长度26~33厘米,果实横径5厘米左右,单果重量150克以上;果实皮厚,耐贮运;耐寒能力强,耐高温能力也比较强,在35℃高温下能够正常生长,适合保护地栽培,也适合露地栽培。植株连续结果能力强,产量高,平均667米2产可达15000千克以上。(14)格雷引自日本。
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植株高度可达250厘米以上。果皮黄绿色,一般果实长度26~32厘米,最长可达35厘米以上,果实横径4~5厘米,单果重量120~200克;果实皮厚,耐贮运;耐寒能力强,适合保护地栽培。高抗辣椒病毒病、疫病及根结线虫等;植株连续结果能力强,产量高,平均667米2产可达16000千克以上。(15)大绿长椒6号引自韩国,一代杂交品种。
果皮黄绿色,长羊角形,一般果实长度23~26厘米,果实横径3.2~3.6厘米,单果重50~60克;果实皮厚,耐贮运;耐寒能力强,适合保护地栽培,在低温条件下的坐果能力强,可连续坐果。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容易栽培。(16)大阪金秀尖椒引自日本。
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大小适中,分枝力强;果皮浅绿色,果实长羊角形,一般长度23~35厘米,单果重90~150克,辣味适中;耐寒能力强,在低温下容易坐果;抗小叶病和烟草花叶病毒能力强,适宜秋延迟、越冬及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采用双行高垄栽培,大、小行距60~90厘米,株距40~50厘米,每667米2种植密度1800~2000株。每株留3~4枝,吊线、插架整枝生长。
桔梗播种后除草剂用什么
深圳田宝宏没有与学生们合影留言。
深圳,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桔梗为深根性植物,根粗随年龄而增大,当年主根长可达15厘米以上;第二年的7-9月为根的旺盛生长期。采挖时,根长可达50厘米,幼苗出土至抽茎6厘米以前,茎的生长缓慢,茎高6厘米至开花前(4-5月)生长加快,开花后减慢。至秋冬气温10℃以下时倒苗,根在地下越冬,一年生苗可在零下17℃的低温下安全越冬。 种子在10℃以上时开始发芽,发芽最适温度在20~25℃,一年生种子发芽率为50%~60%,二年生种子发芽率可达85%左右。且出芽快而齐。种子寿命为一年。
桔梗喜凉爽湿润环境,野生多见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栽培时宜选择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栽培在富含磷、钾的中性类沙土里生长较好,追施磷肥,可以提高根的折干率。桔梗喜阳光耐干旱,但忌积水。
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坡地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土质宜选砂质壤土、壤土或腐殖土。每667m2施土杂肥4000千克作底肥,深耕30~40厘米。整细耙平,作成宽1.2~1.5米的畦。
(二)繁殖方式 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应注意一年生桔梗结的种子俗称“娃娃种”,瘦小而瘪,颜色较浅,出苗率低,且幼苗细弱,产量低,而二年生桔梗结的种子大而饱满,颜色深,播种后出苗率高,植株生长快,产量高,一般单产可比“娃娃种”高30%以上。 1.种子处理将种子置于50~60℃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并将泥土、瘪子及其他杂质漂出,待水凉后,再浸泡12小时,或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2.播种期 秋播、冬播及春播均可,但以秋播为好,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结果率和根粗明显高于次年春播者。 3.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产量高于移栽,且根形分杈小,质量好。在生产上多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条沟,深4~5厘米,播幅10厘米,为使种子播得均匀,可用2~3倍的细土或细砂拌匀播种,播后盖火灰或覆土2厘米。用种量:直播每亩750~1000克,育苗每亩350~500克。
(三)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苗高2厘米时适当疏苗,苗高3~4厘米时定苗,以苗距10厘米左右留壮苗1株。补苗和间苗可同时进行,带土补苗易于成活。 2.中耕除草 由于桔梗前期生长缓慢,故应及时除草,一般3次,第一次在苗高7~10厘米时,一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再过一个月进行第三次,力争做到见草就除。 3.肥水管理 6-9月是桔梗生长旺季,6月下旬和7月视植株生长情况应适时追肥,肥种以人畜粪为主,配施少量磷肥和尿素。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天旱时都应浇水。雨季田内积水,桔梗很易烂根,应注意排水。 4.打顶、除花 苗高10厘米时,2年生留种植株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和种子饱满度,提高种子产量。而一年生或二年生的非留种用植株一律除花,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地下根的生长。在盛花期喷施1mL/L的乙烯利1次可基本上达到除花目的,产量较不喷施者增加45%。
(四)病虫害防治 1.轮纹病和纹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防治。 2.拟地甲为害根部,可在5-6月幼虫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 3.蚜虫、红蜘蛛 为害幼苗和叶片,可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每10天喷杀1次。 4.菟丝子在桔梗地里能大面积蔓延,可将菟丝子茎全部拔掉,为害严重时连桔梗植株一起拔掉,并深埋或集中烧毁。 此外尚有蝼蛄、地老虎和蛴螬等为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