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药种类复杂多样,农药产生药害的情况也是非常普遍,那么农药产生药害怎么解决?科学用药是关键,接下来小编就详细的为您介绍下。
实际到在我国看来,在我国人口非常多,平均耕地面积少。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使用农药的价值就更重要。据统计,在我国根据使用农药,每一年可挽回粮食作物损失4800万吨级,棉絮180万吨级,蔬菜水果5800万吨级,新鲜水果620万吨级,经济价值在550亿人民币上下。
当然,农药的使用确实是一把双刃刀,特别是对农药的乱用,不重视安全使用农药,促使农业产品农药残留含量超标准,对农业生态环境导致污染,尤其是乡村水源的污染更为比较严重,与此同时给人的身体身心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正是如此,全世界都在努力处理使用农药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采用“防患于未然,综合性预防”的植保方针,最先是在农作物病虫产生以前,搞好防范工作中,将危害操纵在初始阶段。在患病以后,采用化学,物理学,机械设备等多种多样预防对策,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简易而言,如同人一样,最先要不断加强身体锻炼,降低病症的产生,而不是直到生病了后再很多服药。
二,禁止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使用,研发新型低毒型,环境友好型新农药。
三,要管控农药的使用,保证安全使用农药。实际上,许多农业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准的难题,直接原因是农药乱用,不严苛依照喷药间隔期施用农药。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就是指最后一次施用农药的时间到农新品获得时间隔的日数,可确保农业产品农药残留含量不超标准。
每一种农药使用后他的安全间隔期都不一样,因而,农户朋友们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认清农药的说明,在喷药次数,喷药量上严苛按说明操作。而获得时一定要安全间隔期天数够,才不会造成农业产品的农药残留含量超标准。
实际上在我国尽管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量却不是较大的。日本的耕地面积仅有中国的1/23,而农药的销售额却是中国的1.75倍。耕地面积2.75亿亩,约为中国耕地面积的1/7,其农药销售额却是中国的1.95倍。但她们农业产品品质和安全却比大家都高,其重点在于不是农药使用是多少,反而是怎样安全的使用农药。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控制农药污染?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减轻农药残留危害的根源就是合理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例如,目前影响蔬菜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即三个70%:使用农药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中70%的为髙毒、剧毒、高残留农药。部分农户认为使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就是好农药,而低度的、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价格高、效果慢,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这样对蔬菜的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格控制浓度和使用次数,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注意不同种类农药轮换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解决农药残留减轻危害的方法之一。
[预防超标]:(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防治农药含量超标的有效途径,在生产中必须选用对人畜安全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剂型农药,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2)交替轮换用药。多次从复施用一种农药,不仅药效差,而且易导致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当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需多次使用时,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这样不仅避免和延缓抗性的产生,而且有效地防止农药残留超标。(3)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最大农药残留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均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物资,尽管农药的使用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病,尤其给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农药还将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下去,其作用不可能完全被其它防治方法所替代。为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农药,趋利避害,使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控制农药的污染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从生产源头控制,取缔非法或者条件不具备的生产企业,严格限制直至禁止高残留、高污染的农药品种生产,规范农药生产销售市场。其次是控制农药使用量,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生产中尽量少施或不施用化学农药。再就是科学用药,通过各种宣传、培训等途径,提高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中要对症施药,正确选择农药,适时、适量使用农药。具体控制途径有:
(1)加强生物防治力度,推广无公害生物农药使用 利用天敌以虫治虫,是经典的生物防治方法。这种方法经济简便,没有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和产生抗药的缺点。微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物制成的农药。由害虫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农药制剂为微生物杀虫剂,如白僵菌。许多农用抗菌素有内吸性、药效长,能充分发挥作用,与化学农药相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2)科学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 正确选用农药,适时、适量的使用农药。很多农户还是凭感觉施药、从众施药,施药过程中的盲目性很大,很多用药是无效益的,反而增加了环境的负荷。只有增强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其科学用药水平,才能使农药使用及时、适量,保证药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挥农药应有的积极作用。
(3)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 高效农药用量少,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农药的分子结构,大力发展低毒性、易分解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及不育剂、引诱剂、昆虫激素等第三代农药,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对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有重要意义,这已是当今农药研究和发展趋势。
(4)研究新的病虫草害防治方法、途径,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克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 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使用微生物农药,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及推广冬季灭虫、诱杀、辐射处理等办法,最终目的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