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整玉米地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2:03:28
字号:

1、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秸秆还田、秋深耕。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秋深耕,可以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同样可提高土壤肥力,若是水地,秋耕后可在结冻前灌底墒水,使土壤下沉,通过冻融交替熟化土壤,早春进行顶凌耙耱。有时来不及进行秋深耕,那就要在翌年争取早春耕,并随耕随耢,防止跑墒。

怎么整玉米地

2、耕晚不仅土壤熟化时间短,而且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多风大跑墒严重,影响播种出苗。若是旱地种植,则春天应多次进行耙耢,做到土壤细碎无坷垃、上虚下实,平整地面,减少由于垡块造成的透风跑墒。耙耱后表层形成较薄的干土层,可减少下层土壤水份的蒸发,有利于出苗。

3、翻、耙、耢整地:这种方法一般是秋天进行,用机械翻耕深度可达18-22厘米,翻后耙耢2-3次,达到平整细碎土块。若用机引铧式犁进行犁地时,可将表层土上下翻转,但保墒不好地块不宜每年采用,3-5年一次即可。要大力提倡秋翻、秋耙,这种作业有利于疏松土壤,掩埋残茬,消灭杂草,土壤内气体交换和土壤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条件时可以结合翻耕把有机肥、底肥、农药一次施入。秋整地为第二年春天争取了农时,有利于接纳秋天和冬、初春的雨、雪水,增加抗旱能力。

4、旋耕灭茬整地:这种方法一般是秋天没有灭茬整地到第二年春天才进行,通过旋耕机灭茬同时疏松土壤,可在原来的垄沟内施入底肥或有机肥,地下虫害严重的地块也可以施放地中宝等农药。春天旋耕最好选用机械马力小的,适于个体作业,这样灵活性、机动性强。但春整地往往会散墒,增加春天作业压力,也不利于上虚下实土体结构的形成,易引起土壤风蚀,春旱较重时会影响出苗。

农民怎样做到玉米秸秆还田呢?

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

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补充氮肥的主要原因是: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补充氮肥的主要原因是: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作物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供您参考

目前,关于玉米秸秆还田这一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供肥能力;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秸秆还田会导致土壤跑风漏气,水分散失,下茬作物出苗不齐,加重病虫害等弊端。笔者认为秸秆还田是应该大力推广的一项培肥地力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要克服一些弊端,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实现既改善了土壤供肥能力,又提高了作物产量,更降低了肥料投入成本的综合效益。

一、在实施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上只想说明一点,就是还田要结合整地同步进行,对于南方还田后很快就要种植下茬作物的地块,可采用粉碎还田与旋耕整地相结合,秸秆粉碎后再旋耕一下,可以使秸秆更加细碎,容易分解,方便下茬种植。对于北方还田地块可以采用还田和深翻整地相结合,使粉碎的秸秆翻入深层土壤,利于微生物分解。

二、为了秸秆还田技术发挥更好的效果,有四点建议:一是要坚持粉碎得越细越好的原则,尽量原则揉搓式还田机械,长度控制在3~6公分,这样就可以避免上文所说的导致突然跑墒、漏风、出苗不好等问题。二是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土壤中氮元素,所以要按照每百斤秸秆补充10公斤碳铵。

三是秸秆还田要控制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每亩还田400公斤为宜。四是为了避免上文提到的病虫害问题,对于病虫害严重的玉米秸秆不要还田,要移除地块。

综上所述,玉米秸秆还田也要讲究方法,注意细节,把这项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一技多效。以上为个人观点,难免偏颇,如有不妥请多谅解。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0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