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科学种植方法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1:59:42
字号: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的科学种植方法有哪些?

一、品种选择

品种不同,其产量水平、适应区域、市场适应性均不相同。选择适宜的品种是花生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要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的优良品种。可选用冀花2号、冀花4号、冀花6号、鲁花11、鲁花12等品种。

二、播前准备

1、土壤选择 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选择全土层50厘米以上,耕作层30厘米左右,10厘米左右的结果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且肥力高,酸碱度ph值为6-7的土壤。最好是3年以上未种过花生的不重茬地块。

2、播种整地 播种前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含水量适中、排灌方便,使花生的生长发育一直处于适宜的土壤环境中。

花生整地的另一方面是结合耕地施足基肥,全部的钾肥、磷肥、有机肥施入土壤。亩施有机肥(包括牛粪、鸡粪、草木灰)2000市斤+无机磷肥、钾肥、少量氮肥共130市斤。禁止施用硝态氮肥料及城市污染垃圾肥。

3、种子准备选种饱满的双仁果作种,并在播前晒果。花生剥壳不宜太早。花生的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

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同药剂的拌种,提高花生的抗病虫能力: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可有效防止烂根死苗;用50%辛硫磷乳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50%氯丹乳剂按种子量的0.1%—0.3%拌种,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

三、适时播种

花生开花最适宜温度为23—28℃,最低温度为19℃。结荚最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为15℃。根据我县各地的气温和当地播种的习惯。最好播种时期安排在五一左右,此时播种可延长花生营养生长期,利于花生高产。播种技术如下:

1、播种方法 花生的播种方法按照栽培方式露地播种和薄膜覆盖播种。

2、播种密度 要掌握合理密植的原则。花生的种植密度决定于植株高度、结实范围和叶面积大小。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依据气候特点、土壤肥力、选用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定。根据我县各地花生地地力情况,建议合理密植、増穴减粒,每亩一万穴左右,每穴两粒。

3、播种深度 一般花生的播种以5厘米左右为宜。要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和土质粘的要浅,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块要深的原则。露地栽培最深不能超过7厘米,最浅的不能浅于3厘米。

4、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是花生抗旱播种确保全苗的一条成功经验。镇压后,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防止种子落干,便于种子萌发出苗。

四、合理施肥

花生的施肥原则有机肥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同时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1、基肥和种肥用量一般要占总施肥量的80—90%,是花生的主要施肥方式。基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亩施尿素20—30市斤,过磷酸钙亩施100市斤,硫酸钾亩施30市斤。基肥亩施4000市斤。

2、追肥 花生追肥应根据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长状况而定。

(1)苗期追肥 苗期追肥应在始花期前施用,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一般亩施氮肥8—10市斤,或复合肥30—40市斤,土撒施或开沟条施。

(2)花针期追肥 花生始花后,一般亩施过磷酸钙40市斤,优质圈肥亩施500市斤,以改善花生磷、钙营养,增产十分显著。

(3)叶面喷肥 特别是花生生长发育后期,根系衰老,叶面喷肥效果更为明显。叶面喷施氮肥,花生的吸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叶面喷施磷肥,可以很快运转到荚果,促进荚果充实饱满。花生生长后期,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对水120市斤叶面喷施,最好连喷3次,每隔7天喷一次。可以用以下叶面肥料进行追肥:1、植物动力2003 1000倍叶面喷雾,2、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10000倍叶面喷雾,3、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药害和肥害、冻害、涝害、强根壮苗、控旺使用1500倍)叶面喷雾,4、绿风95 600倍叶面喷雾,5、金邦1号植物健生素500倍叶面喷雾,6、绿亨天宝高效植物增产剂1500倍叶面喷雾,7、新自然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8.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1500倍叶面喷雾,9.新农宝多元素复合叶面肥300倍叶面喷雾,10、1.4%复硝酚钠水剂1500~3000倍叶面喷雾,11、绿色扬康·金饭碗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12、恩碧来高效液肥1500倍叶面喷雾,13、0.136%赤霉·吲乙·芸苔素可湿粉(碧护)10000~12000倍叶面喷雾进行追肥即可。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在花生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缺苗严重的地方要及时补苗,使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计划要求的数量,这项工作一般在出苗后3—5天进行。

2、清棵壮苗 花生清棵又叫清棵蹲苗。是在花生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用小锄在花生幼苗周围将土向四周扒开,使2片子叶和第一对侧枝露出土面,以利于第一对侧枝健壮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清棵深度以2片子叶露出为准,清棵时要注意不能损伤或碰掉子叶。

3、灌溉与排水 花生既怕干旱,又怕渍水。灌溉时期主要根据花生生育期内降水量多少、降水量分布情况,土壤含水量以及花生各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需要来决定。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抗涝性差,田间积水过多,土壤缺乏空气,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少,固氮能力弱,植株发黄矮小,开花节位提高、下针困难,结实率、饱果率降低,烂果增多,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

4、适度防控 在结荚初期一般在花生开花后30天左右,为了防止植株徒长,在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有过早封行现象时,叶面喷施多效唑进行化控。在有徒长的田块上施用,可增产10%。

5、防治病虫害 花生生长中后期,最容易感染叶斑病和花生锈病,使叶片枯黄、掉叶,影响荚果成熟,导致秕荚多。叶斑病:亩用75%托布津1000倍液70-80公斤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0-80公斤喷雾。花生锈病:发病初期,亩用20%粉锈宁乳油30-4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即可。

春花生播种时,露地种植和地膜种植相比,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塑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提前播种、增温保湿、保墒抗旱、提高果实产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对塑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推广情况作了如下分析。塑膜花生高产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花生栽培方式。与露地栽培相比,它不仅可以提前20天左右,而且产量也在50%以上。同时,塑料薄膜覆盖还具有增墒、抗旱、避灾的功能。

由于地膜花生的高产栽培在生长发育期既不能揭膜也不能除草,因此对整地和施肥的效果要求很高。在整地时要达到车面平整、土壤疏松的效果。花生生长发育期间,对磷、钾的需求量非常大,由于中途不能揭膜,所以需要一次施足肥料。在基肥中应加入适量的速效氮肥,以促进幼苗和病菌的生长。每亩施用800~900公斤土杂肥,在最后一犁时每亩施用5公斤尿素和40~50公斤钙镁磷肥。

为满足花生生长对钙元素的需求,每亩应施用20~30kg石灰作为基肥。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花生品种是中华4号、中华5号和中华6号等。与其他品种相比,它们具有生长期适宜、抗旱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最佳播种期为每年3月20日至25日,比露地比例早15天。在具体栽培中,行距控制在25厘米左右,株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每亩10000穴左右,每穴2~3粒花生种子。

栽培前应在阳光下曝晒2~3天,每亩用25克根瘤菌和4克钼酸铵拌种,避免土壤中的害虫和杂草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厚度不小于0.004mm、振幅不小于2m的超细地膜进行覆盖,花生播种和农药施用完毕后应立即进行覆膜作业,覆膜应紧贴厢面,用土压实四周,避免出现覆膜随风翻动的现象。研究表明,局部覆膜的花生栽培在10~12天内就会出土出苗。在这个阶段,外界温度不断升高,膜内温度可达到45T以上。这时必须破膜漏苗,否则会烧坏花生苗。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每天检查,如果发现有秧苗出土,及时割除地膜,这样花生秧才能顺利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0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