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桑葚、草莓、莲蓬、菠萝、松子、无花果的果实或种子传播的方式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1:42:51
字号:

一、自体传播

八角、桑葚、草莓、莲蓬、菠萝、松子、无花果的果实或种子传播的方式

所谓的自体传播,就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而有些蒴果及角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例如乌心石。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二、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鹌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对比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兰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三、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含有气室、比重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具有典型靠水传播的种子。

四、鸟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份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五、蚂蚁传播

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角色。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种子,但并没有全部消耗掉所有的养份,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上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摄食,这个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手传播者。上述现象亦发生在自体传播或哺乳动物传播之种子。

六、哺乳动物传播

哺乳动物的传播,大部份都是属於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乾果。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助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第一次摘心:南方4月20日-5月10日,北方5月20-30日。新栽果桑苗新梢长到15-20厘米时,实地观察单株生长的情况,先后分3~4批摘心,一般摘去枝梢顶端2-3厘米。采取长得快的先摘,长得慢的后摘。第一次摘心后,一般单株能长出6~10根新梢。

第二次摘心:6月20-30日。这时新梢高度约为35~50厘米,摘心程度根据新梢长势强弱决定,长势强的一般摘去3~5厘米,长势弱的摘去6~10厘米。摘心后新梢高度30~45厘米。第二次摘心后,一般单株条数可增加到9~15根。

第三次摘心:7月20-30日。再分3~4批对单株生长势特别强的枝条进行摘心,长势弱的不再摘心,以促使枝条平衡生长。

三次摘心后,单株果桑可发出结果母枝15-18条,多的可达20条以上(此时第一次摘心的大部分已结果)。再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南方到12月中旬,北方11月中下旬果桑停止生长时,每667平方米桑条达5000-6000根,总条长接近1万米 ,树冠面积占整个果桑园的60%左右,为第2年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早期速成丰产果桑园的培育,必须以适宜的肥水做保障。每次摘心后,根据果桑苗长势及时施肥,一般亩施尿素5-10公斤,趁自然降雨后施入效果好,若降雨不及时或遇长期干旱,则应在施肥后的傍晚浇一遍透墒水。病虫害防治同正常管理。 当果桑由绿转红时即可采收上市,红至紫黑时糖度含量最高,品质也达极优。采收以清晨品质最佳,可用小塑料盒包装,再装纸箱外运或当地销售。

全年可栽种,正常产果期为3~4月,比一般果桑提前10天左右成熟,粉红时便可采摘,适当修剪15天后可再次开花结果,种植不受土质所限,预防蚜虫、蛭蝓、蚂蚁。

现在广东、广西、云南有大量种植,形成一定规模的生态果园。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0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