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喜欢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年平均气温在17.1度,平均的空气湿度在77%左右生长发育良好,生育期光照不足,气温较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良,适合种植在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种子发芽适宜温度在18-22度之间,适合在秋末冬初和春季3月中下旬种植。
丹参生长环境与条件
丹参在中国的各地都有分布,一般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地,喜欢阳光较为充足、温暖的生长环境。
丹参生长条件
丹参喜欢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年平均气温在17.1度,平均的空气湿度在77%左右生长发育良好,生育期光照不足,气温较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良,适合种植在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上,在中性、微酸、微碱的土中均可生长。
丹参生长温度
丹参地上部分最适宜生长温度在20-26度之间,平均气温低于10度,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较为耐霜冻,初次霜冻后叶仍保持青绿,根在零下15度左右仍可安全越冬,种子发芽适宜温度在18-22度之间,保持一定湿度,约二周左右可出苗。
丹参生长过程
丹参是多年宿根草本,一般在3-5月为茎叶生长旺季,4-6月枝叶茂盛,陆续开花结果,7月之后根生长迅速,8月中下旬根系加速分枝、膨大,此时应防止积水烂根,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丹参种植时间与方法
丹参适合在秋末冬初和春季3月中下旬种植,它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如果是用种子繁殖的话就需要提前催芽,这样可以促进种子发芽,还可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分根繁殖需要挑选长势好的根进行种植,比如说块茎粗壮、没有病虫害的则为优质的,扦插繁殖要选择丹参生长好的茎然后剪成小节,然后进行扦插,每小节都必须留几片叶子,这样成活率会高很多。
丹参的干根和根茎,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清心消烦的功效。广泛种植于四川、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种植丹参时,一般要选择阳光充足、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区域作为种植区域,尽量选择沙质土壤。耕作后,土壤应上空下实,平整无粗屑,方可开始边植。
垄作栽培大致可分为高垄作和垄作。高沟整地速度快、省时,但产量低于垄作整地。垄作丹参的产量一般比垄作高出10%左右。丹参垄作能提高地温,雨季易排水,不易发生根腐病,是提高丹参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部和两侧缓坡上,脊面应略高。地膜覆盖有利于保持水分和提高温度。塑料薄膜应靠近垄面覆盖,并根据行距通过孔洞移植。
对于断根栽培,选择根。有伤痕和病虫害的根不能用作种子根。在收获季节,应选择植物生长旺盛、根系发育完整、无病虫害的丹参种植。种植时应开挖并种植。上部根段和下部根段的发芽时间早于中部根段,应分别种植。必须按照根系生长顺序进行切割和排列。一般将上部平茬下部切成斜茬,防止倒栽。丹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主要成分是丹参酮,这是最有效的成分。
服用丹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丹参本身就是一种活血化瘀的中药。可用于治疗各种血瘀病,尤其是女性有痛经、闭经、产后腹痛等不良症状时。丹参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细胞活性,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避免自由基过氧化,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