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四甲河段可通行龙艇至河头。河头以下可通木帆船,是新兴县西南部、西部地区水路交通要道。1958年后,先后在河的上游修筑大湾侧引水渠,和因两岸水土流失严重等影响,水流量逐年减弱,木船已难通航。洞口以下河宽100多米,正常水深1~2米。两岸为冲积平原,但河床逐年淤积,两岸有两万多亩农田经常受洪涝灾害。流域面积植被较好,河流落差较大。由合河水库至良洞河电站河道长50公里,总落差96米,为新兴县内主要水利电力资源河段,可开发的水能达2.5万多千瓦。
在60年代仍可通航。两岸河段的河谷宽广,地势低洼,海拔在12~15米之间。沿河两岸均筑上既不连续、防御能力又不高的堤围,防洪标准在5年至10年左右。每遇特大洪水淹浸3~4天,就会加剧内涝积水,形成河道滩地。70年代中期,改河加固修整和新建两岸堤围后,又扩宽车岗的峡谷河段,河槽便趋向稳定,车岗圩一段不再受淹浸。新兴江河道普遍淤积,河床升高,已经无法通航。
主要水利设施有:
共成水库,位于县城南13公里的共成河上游: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效益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78平方公里,总库容5120万立方米。1958年动工,1967年建成。工程设计灌田5万亩,灌溉保证率为90%。总工程费637.3万元,完成土石方150万立方米。主坝长400米,高36米,副坝长300米,高26米。设东西两条干渠,共长25公里,支渠8条,共长76公里。1964年西渠工程完成后,使环城、集成、共成、上沙等公社2万多亩农田解除旱患,水稻年亩产由原来340公斤增至525公斤。防洪标准以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水库蓄洪后,可将2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1565秒立方米削减为303立方米每秒,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1035立方米每秒削减为225立方米每秒,减轻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坝后电站装机3台,东渠电站装机2台,装机容量共1010千瓦。
合河水库,位于新兴县大江镇,离新兴县城50公里。集雨面积139平方公里,总库容9470万立方米。是一宗具有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库工程。是新兴县第一大水库。库区水面开阔,水质纯净清澈。库区周围办有果场,每到秋冬果熟季节,果香四溢。
朝阳水库,位于云安县南盛镇,距南盛圩约10公里,距云浮市区约21公里。该水库集雨面积4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376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主坝长130米,高50.6米,副坝长180米,高38.5米。是集蓄水发电、防洪灌溉、养鱼为一体的中型水库,也是一个人工湖。湖面上有许多小艇,供人们自由划拨,湖边绿柳丛中掩映着数间大小食店、旅馆以及一些烧烤场。湖边不远的小山岗上种满果树,秋冬果熟时节,满湖果香四溢。90年代,这里曾是游人泛舟、钓鱼、烧烤的好去处。
所在河流:新安江
建设地点:建德
控制流域面积:1048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357立方米/秒
正常蓄水位/死水位:108/86米
总库容/调节库容:216.26/102.66亿立方米
调节性能:多年调节
装机容量:85.5万千瓦
台数:9台
保证出力:17.8万千瓦
年发电量:18.61亿千瓦小时
最大水头/最小水头:84.3/57.8米
设计水头:73米
水轮机型号:HL662-LJ-410 HL009-LJ-410
其它效益:防洪、灌溉
淹没耕地:332200亩
迁移人口/推算年份:295800人
坝型:混凝土重力坝;宽缝重力坝
最大坝高:105米
开挖土石方/填筑:585.8/万立米
混凝土总量:175.5万立米
水泥:34.74万吨
钢材:36150吨
木材:135500立方米
静态总投资/水平年:4.863/ 年
单位千瓦投资:499.12元
坝基岩石:砂岩
建设情况:57.4开工,60.4发电,77年竣工 坝址地基为泥盆系砂岩和下石炭系石英砂岩,断层、裂隙较发育。大坝坝顶高程105米,坝顶长465.4米。
厂房为坝后厂顶溢流式。厂房顶部与拦河坝连接,厂房下部与拦河坝用垂直缝分开,厂房全长216.1米。副厂房布置在坝体与主厂房之间。220KV开关站均布置在大坝下游右岸山坡上。升船机位于左岸,升船机进口闸首建成后即停建。厂房内安装9台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8台单机容量95MW。1台单机容量90MW。水轮机转轮直径均为4.1米,额定转速150r/min。发电机额定电压13.8KV,均为悬式空冷型。
溢洪道位于拦河坝河床部分坝后厂房的顶部,设9个表孔,孔口宽13米,高10.5米。闸门为平面定轮刚闸门。堰顶高程99米,最大泄流量13200立方米/秒。下泄的高速水流通过厂房顶部泄入河道。 新安江水电站位于中国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新安江上,距杭州市170km,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105m,水库总库容220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为85.5万kW,年发电量18.6亿kW·h,1957年4月开工。1960年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10月全部投产。水库有多年调节性能,电站主要担负华东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并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水上运动、林果业等综合效益。
坝址在铜官峡上段,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480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13亿立方米。坝址岩层为泥盆系砂岩和下石炭系石英砂岩。坝基内小断层和构造节理相当发育。全坝基内有小型断层16条,开挖后基坑出露断层宽度一般小于30cm,断层倾角较陡,为40°~60°。左右岸坡地段节理密集,岩体切割以碎裂结构为主,河床地段以块状结构为主。
水库正常蓄水位108m,相应总库容178.4亿立方米,死水位86m,相应库容75.74亿立方米;年调节库容34.5亿立方米,防洪限制水位106.5m至最高水位114m之间的调洪库容为42.82亿立方米,水库淹没2.1万公顷,移民约29万人。1950~1992年实测雨量均值为1669.2mm,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1.8亿立方米。 除1966年试泄洪和1983年曾泄洪外,由于汛期坝前水位低于限制水位,实际防洪库容大于9.5亿立方米,基本上是来水全蓄。
当库水位达到或超过106.5米,流域内继续降雨,预报库水位继续上涨。由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牵头,召集杭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建德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新安江电厂、华东电管局有关人员组成防洪调度协调小组,针对上下游雨情、水情、灾情和防洪调度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洪水调度建议,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审查同意后,由新安江电厂具体执行。
水电站建成以来,为保证上、下游的安全,共进行了7次泄洪,其中1次试泄洪。
一、1983年6月28日开始,7月3日停止,7月5日再次开闸至15日停止泄洪。
二、1994年6月15日开始泄洪,历时123个小时。
三、1995年6月25日,历时135个小时。
四、1996年7月3日,历时48个小时;7月11日再次开闸139个小时。
五、1999年6月29日,8孔泄洪,历时163个小时。
六、2011年6月21日,3孔泄洪,泄洪时间为3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