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农产品供应工作方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1:30:36
字号:

疫情防控农产品供应工作方案

 受疫情影响,传统交易方式被打破,农副产品供应受到一定影响。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地方首责,把农副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下面是分享的农产品专项整治方案资料,欢迎参阅。

疫情防控农产品供应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部署,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确保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全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尽快复工复产。根据县新冠肺炎指挥部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对保障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认识

 受疫情影响,传统交易方式被打破,农副产品供应受到一定影响。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地方首责,把农副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首要领导负责制,坚持把农副产品保供应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作为保障人群众生活的要事来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切实抓好防控措施和农业生产复产复工双落实,确保全县农副产品有效安全供给。

 二、把握重点,抓好 ?五保四送?工作落实

 ?五保四送?即:保?菜篮子?充足、保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计划和在建项目和在建项目投产达效、保运输渠道畅通、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

 五保 :

 (一)保?菜篮子?充足。

 一是加强蔬菜生产供应能力。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尽早动员广大菜农,科学安排茬口,提前制定种植计划,及早动手、选好品种、备足种苗,合理安排瓜菜种植品种,确保早春蔬菜不断档。加强蔬菜生产基地间的互助合作,有序组织相关劳动力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及时采收、及时上市,日产量达30吨以上。

 二是加强肉蛋奶生产供给。落实好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提高猪肉市场供应保障能力,确保猪肉日产量达40吨以上。进一步加大家禽、牛羊等畜产品消费引导宣传,加快畜禽养殖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有效增加替代供给,保障日供牛肉3吨、羊肉2吨、禽肉10吨左右,鲜蛋50吨、牛奶3吨以上。

 三是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高起点抓好麦田春季管理,指导农民根据苗情、墒情,因地制宜做好镇压划锄、保墒增温,控旺防倒、促弱转壮,组织引导农机、植保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按着?7个10?的目标,强化工作统筹,高质量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及早规划建设成方连片千亩示范片、百亩示田,积极落实?一减四增?工作任务。高效率抓好农资供应,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打通乡村运输梗阻,确保农资运输畅通,抓住当前农资复工时机,协调农资经营企业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储备调运工作,鼓励农资企业、经销商、农户开展?点对点?送货服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特价行为,确保春耕生产需要。

 (二)保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对河北古船、益彰、双荣、北京宝金龙等6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市县领导干部包联制度,确保复工复产、尽快达产达效,实现年度效益目标。保障养殖企业正常运行。结合生产实际和职工状况,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复工生产实施方案。对所有员工进行摸底调查,每天填报健康登记表;每天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进入消毒室实施喷雾消毒;安排专人对生产区、生活区进行全方位消毒,建立场地、车间员工和食堂工作人员防护情况检查台账;不定期在企业工作群转发各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发布防疫知识,保障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

 (三)保计划和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项目安全复工。加快推进阜城县王集乡辣椒玫瑰产业园建设和阜城县阜城镇精品梨园建设2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如期完工。积极动员河北新好福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猪繁育场尽快投产运行,稳定提供商品猪供应。

 (四)保运输渠道畅通。要维护好农副产品正常的流通秩序,打通?菜篮子?产品流通运输堵点,严格落实国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关于交通运输管理的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把?菜篮子?等农产品纳入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不得封村断路,不得拦截蔬菜、水果、畜产品、种畜禽和农资等运输车辆,确保通往蔬菜基地、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道路畅通。重点建设好崔庙镇张桥村冬桃、大白乡小黄庄鸭梨两个特色产业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中心。依托阜城县农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联合邮政快递、圆通快递、供销云仓、京东联合仓等资源,实现快递物流进村,帮助农民实现产销衔接,打通运输配送中梗阻,助推产业发展。

 (五)保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农林综合执法大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农业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和衔接,决不能出现因疫情期间需求量大或有滞销情况而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同时要全面开展农资打假春季专项整治行动,灵活调整监测方式,产品抽检涵盖全部产地环节、覆盖主要品种,精准锁定监测参数,确保监测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双轨制?网格化排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动物疫病防疫队伍对全县养殖场(户)、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排查监管,确保做到全覆盖。严格动物运输车辆管理,抽调专门人员,设立公路临时监督检查站。加强对动物运输车辆的检查、消毒与防疫。严格做好人员疫情防控。指导养殖、饲料、屠宰、加工等企业,严格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采购充足的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做好对各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消杀防疫工作。对所有员工登记造册,检查职工健康状况,排查是否有来自重点疫区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加强与所在地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联系,设置厂区疫情防控隔离点,引导员工提高防范意识,全力以赴确保生产经营人员安全。

 四送:

 (一)送政策。严格落实疫情期间促进复工复产的有关政策。

 在财税政策方面,严格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2020年第8、9、10号公告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对投产当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以上、对经济发展贡献前10强的食品企业,按前3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50%-100%额度给予奖励;后3年按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0%-50%额度给予奖励,具体比例另行确定。年缴纳税收在3000万元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

 在金融扶持方面,落实好国家对生产、运输、销售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的专项再贷款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执行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辖区重点领域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1个百分点。

 在降低费用方面,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减免疫情防控期间停工高压企业容量电费,工业用水价格、用天然气价格均下调10%,期限为3个月;对企业生产经营用气、用水实行?欠费不停供?,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各项费用。

 在缴纳社保费用方面,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援企稳岗补贴政策,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将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年度的起止日期推迟3个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在用地政策方面,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要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政府确定的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优先满足供应。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食品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涉及占用林地的,按最低标准收取植被恢复费。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二)送科技。

 一是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为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人员接触,创新技术指导方式,将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把线下工作搬到线上,通过网络视频形式组织专家会商,通过微信公众号、录制微视频、农技推广云平台、视频会议、农博士在线进行网上培训与指导,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开通微信群和专家热线电话,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加强蔬菜大棚、日光温室等田间管理,不断提高农田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院县合作?。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等形式,实现专家与农民点对点、屏对屏的培训指导,坚持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同时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做好合作项目技术示范,指导瓜菜、高梁、大豆、花生、桃、梨、葡萄等农产品春季生产。三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加食品产业科技投入,加强食品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送信息。

 一是深挖本地市场。积极协调对接,强化部门协作,开展基地农产品进企业食堂、进机关食堂、进干部职工家庭?三进?行动,全力发动企业及政府部门干部职工支持本地农产品销售;引导基地、企业开展线上平台销售,进一步拓宽电商配送业务,化解供销矛盾。

 二是推动网络销售,进一步加强与商务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引导农业企业通过县供销社与阜城县德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销售合作,深化与我县京东扶贫小站合作,充分挖掘线上平台销售潜力,全方位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链,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市场。

 三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加强信息公开,通过新闻媒体、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平台,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生活物资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居民均衡消费,指导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做好逆周期生产工作。

 (四)送服务。

 一是优化服务便民利企。对在线申报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统一实行网上审批。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和农业产业项目,对于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农业产业招投标项目,积极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一对一指导帮助建设单位办理前期手续。

 二是开展?抗疫情、解农困、促生产?行动。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鲜活农产品、饲料、化肥、农药、种子种苗、兽药等方面困难与问题,落实省、市、县三级联动,对供需矛盾、运输不畅等具体问题,迅速协调解,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和农生产稳定发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抓紧了解因疫情冲击影响农副产品供应的情况,了解?菜篮子?生产情况、春耕备耕情况、农副产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农副产品运输受阻情况。加强对农副产品供应能力、产量、本地需求、外调能力等信息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农副产品供应中问题。

 二是搞好宣传引导。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及时将各项抗疫情、促生产、保供应政策举措传达到基层一线、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积极倡导冰鲜农副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树立健全的消费观念。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三是加强督导落实。县疫情防控制指挥部办公室与县委政府督查室将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督导检查,对在应对疫情冲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落实上工作不利的,使农民群众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党纪问责。

 四是强化部门协同。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给各项政策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农产品供应,维护好全县正常的经济与社会秩序。

?

法律层面,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杂乱无序,法制意识淡漠等等。

道德层面,如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等等

监管层面,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地方保护,专业能力缺乏,监管对象的庞大和监管力量的弱小等等

社会层面,媒体的炒作,人民群众的非理性恐慌,消费意识的误区,信息的不对称等等。

环境层面,环境污染,农药、兽药等的滥用,高科技环境下,新的非法添加物不断更新换代等等。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非本质问题。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

第二,我们怎么做。

一是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意识,建立完善及时的对称的信息共享平台,理性消费,正视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二是加强立法,完善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加非法食品的违法成本,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执法,强化多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加强宣传,强化主体责任。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开展法律宣传,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从主观上杜绝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从严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选购食品时,给你建议如下:

原则一:选购地点要防“街边小作坊”

许多“上班族”常常是在匆忙出门后,开始考虑早餐问题。于是,车站、街边的小作坊、小摊贩便成为“上班族”早餐首选之地。油条、锅贴、生煎……煞是热闹。再仔细看看这些小作坊、小摊贩,暂且不说食物本身是否卫生,光是看看周边环境,就叫人难以接受,漂着一层油脂的脏水四溢,鸡蛋壳、葱头随处可见,这样的环境岂敢安心用餐?

据统计,80%以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都出自于不规范的小企业或小作坊。原因很简单,这些小摊小贩的食品生产加工门槛低、设备简陋。对此,专家特别提醒市民,不要到不规范的小作坊、小摊贩上购买食品。特别是一些现制现做食品的小摊,最好少购买。建议选购时,还是要选正规店的知名品牌,防止非法经营的小摊小贩。

原则二:反季食物要防“异”

异常鲜艳的鸭蛋可能添加苏丹红,过分雪白的食品可能被漂白过,特别瘦的肉可能添加瘦肉精,异样黄的黄鱼可能被染过……一些生产加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颜色和形状等外观“卖相”好的心理,而使用化学催熟剂或食品加工剂,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防范异常的不自然的食品,不要过分追求颜色好看、样子硕大。

营养专家提醒,反季节水果蔬菜不要吃。

在日常选择食品方面,专家建议,新鲜蔬菜可选择叶子鲜亮、不蔫、略有虫眼的,这些特征说明蔬菜采摘时间较短,有虫眼的也说明农药较少。在熟食方面,可看色泽、闻香味或用筷子触动一下质感。在鱼类方面,推荐吃鳜鱼、鲤鱼和鲫鱼,而虾类和鱼类都可选择体型较小的。相对而言,小龙虾不太健康,建议市民少吃。

原则三:售卖方式要防“散”

散装食品能满足市民按需购买的心理,每逢过年过节,一些超市、卖场的散装食品区人流较多。但由于散装食品缺少包装和食品标签,往往容易忽略它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各种食品信息。

对于散装、“裸卖”的食品,市民难以看到这些食品的原料、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也因此容易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据本市每年食品质量抽检的情况显示,其中高温的散装熟食合格率最低。此外,加入甲醇的散装假白酒致残致死人命案,历年来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严重事件之一。一旦发生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对于散装食品,要追踪溯源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专家建议市民,散装食品还是尽量以少购买或索性不买为宜。

原则四:选择原料要防“假”

如果看到价格特别低廉的食品,那么消费者就要多长个心眼了。因为这些超乎寻常的低价食品很可能是商家通过一些非正规的渠道批发而来急于销售的,这些食品本身的质量如何,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些不法经销商、批发商经常利用消费者“贪小、贪便宜”等心理,出售保质期即将到期的食品。尤其是价格低得离谱,甚至比成本价还低,其中的加工原料等,就有可能暗藏猫腻了。

原则五:饮食习惯防“单一”

俗语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意思是,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变得没味道。其实,盯着一样东西吃,不仅会吃腻,而且还容易吃出问题来。专家建议市民,不要只盯着一样食物“猛”吃,饮食需要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均衡,这同样还可以“稀释”可能遇到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即使有毒物质在体内累积,只要不天天只吃一样,就不会导致毒素累积过量、集中发病等。

过度焦虑没必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0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