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870 成语 春华秋实 注音 ㄔㄨㄣ ㄏㄨㄚ ㄑㄧㄡ ㄕˊ 汉语拼音 chūn huā qiū shí 释义 「春花秋实」,典源作「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本义为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自然景象。
#语本《后汉书.卷五二.崔骃列传》。
后世引申,产生两种意义:一为比喻文质,各擅其胜。
「春华」喻文,多指文采,「秋实」喻质,多指内涵。
二为比喻努力与成果过程的因果关系,即有「春华」才有「秋实」之意。
典源 #《后汉书.卷五二.崔骃列传》1>毅生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
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
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
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
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荅焉。
其辞曰:或说己曰:「《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以出,顺阴而入。
春发2>其华3>,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4>登其质。
今子韫椟六经,服膺道术,历世而游,高谈有日,俯钩深于重渊,仰探远乎九乾,穷至赜于幽微,测潜隐之无源。
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门,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
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群。
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胡为嘿嘿而久沈滞也?」〔注解〕(1)典故或见于《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邢颙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2)发:生长。
(3)华:音ㄏㄨㄚ,同「花」,植物的花朵。
(4)爰:音ㄩㄢˊ,于是。
〔参考资料〕■《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邢颙传》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邢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
桢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
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为上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脩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脩身利行,秋实也。
典故说明 崔骃(??西元92),字亭伯,东汉安平人。
年少时便与班固、傅毅齐名,学问渊博,擅长文章。
由于致力研读典籍,因此并不汲汲于追求仕宦。
当时即有人讥讽说崔骃此人性格太过沈静,少与人互动,日后恐怕会有名声与才能不相符合的情况。
崔骃于是写下〈达旨〉来表白自己的心境。
文中先提起一段时人劝进投入仕宦生活的话,其中就引录《易经》的话说:「圣人备置实物是要让人使用」。
又说「功业尊高盛大,然后可以受人观仰,而后才能上下交相融合。」
天地万物遵行自然的规律,阴阳自有定则。
就如同春天开花,秋天才能收成其果实,有始有终,才有实质的收获。
后来「春华秋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
《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邢颙传》中,刘桢曾经上谏曹植,他认为曹植「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庶子」、「家丞」皆为邢颙自称,而「春华」指其文采学问,「秋实」则指其品德情操,这是以「春华」与「秋实」比喻「文」与「质」,文与质各有擅胜。
又《颜氏家训.勉学》中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脩身利行,秋实也。」
也是以「春华」喻文,「秋实」喻质,而俨然有以「文」为手段,以「质」为目的之观念,即「春华」之文采,乃为了「秋实」的利行,二者有着因果的意涵。
由此再引申,就产生了比喻努力与成果过程因果关系的意义。
书证 01.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卷五.著书.怀旧序》:「日月不居,零露相半,素车白马,往矣不追。
春华秋实,怀哉何已!」02.清.汪〈洪升长生殿传奇序〉:「春华秋实,未可相兼;乐旨潘辞,尤难互济。」
03.清.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序〉:「不过博览书史,周知掌故,上足以备人主燕闲之顾问,宦辙所至,宏奖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扬扢之。」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自然景象。
使用类别用在「开花结果」的表述上。
例句<01>眼看屋前的果树春华秋实,一年又将过去。
<02>对于许多植物而言,春华秋实是最平常不过了!或许这就是一种生命法则。
二、语义说明比喻文质,各具擅胜。
使用类别用在「各有特色」、「各有所长」的表述上。
例句<01>这两幅画,春华秋实,让人难以取舍。
<02>这两篇文章春华秋实,各有所长,不能相提并论。
<03>这两个人的文章,春华秋实,你怎么学也学不来的。
<04>这两件作品一重华丽,一重朴实,春华秋实,各有特点。
<05>虽然在同一位老师门下受业,但是春华秋实,难分轩轾。
三、语义说明比喻努力与成果过程的因果关系。
使用类别用在「辛劳有成」的表述上。
例句<01>春华秋实,没有平日的辛苦耕耘,哪有今天丰富的收获?<02>他的学问能够这么渊博,全靠平日的努力,正所谓春华秋实,此言不虚。
近义词: 各有千秋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春花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