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农药施用,有什么误区呢?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肥料中含有的有效活菌的生命活动来影响土壤和农作物,从而帮助农作物生长。但是,将微生物肥料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甚至杀死微生物,导致微生物肥料的效果大打折扣。所有的肥料都需要使用一定的量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很多农民非常重视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却忽视了使用量,用量不足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施用微生物肥料必须有足够的肥料用量。
微生物肥料的肥效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运动学的,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时间,所以不能表现在作物已经卖肥或在卖肥高峰期施肥,为了更好地发挥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应提前将肥料施到作物种植前或应在肥效高峰前10~15天。
微生物肥料的施肥方法有很多,如拌种、浸根等。不同的施肥方法也会对施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施肥时应避免在土壤表面撒施,避免在高温、强光下喷施。在沟、穴施肥时,可采用局部施肥的方法,提高施肥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当与动物粪便、植物残体等有机肥混合时,必须提前将有机肥分解,因为这类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影响到何的数量和活性,从而造成施肥效果不佳。
肥料的选择与土壤pH值有很大关系。例如,如果土壤是酸性的,可以使用硫酸钾。然而,如果土壤是碱性的,我们不能使用硫酸钾肥料。我们应该使用硝酸钾肥料。选择钾肥作为基肥要区别对待,微生物肥料是一种BOM基肥,它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冻能力,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作为基肥,TEM植物具有增强根系和创造根系的能力。它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作物成活率。它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作为基础肥料,它还可以提高肥料的保留率和土壤的透气性。
法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施药方法是指利用医疗设备的机械力将药液雾化,形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在靶标上。许多农药制剂都是用水喷洒的。在配制药液之前,需要根据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计算单位面积使用的纯农药量,从而确定要服用多少药液,混合多少水。常规喷洒的用水量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根据田间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生产中常用多种方法稀释喷雾,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细辛叶枯病。用倍数法稀释时,应注意稀释倍数小于100倍时,加水量应从药量中扣除。
喷粉是用手动或机动喷粉机将农药粉末吹出设备,在短距离内飘散到目标表面的施药方法。喷粉操作方便,不用水,工作效率高,对农作物安全,不增加环境湿度,适合在环境封闭的保护区使用,可节约药物,增加沉积量;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给环境增加额外的湿度,与喷洒方法相比,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粉末的缺点是漂移性强,在野外使用时附着力差,风雨会使粉末颗粒从目标上脱落,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条件,使更多的粉末落在控制对象上。
拌种方法是将种子与药物混合均匀,使种子覆盖一层药粉,从而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或保护种子免受土壤中病虫害的侵害。有两种:干法和湿法。干法是与粉剂干混,将种子和计量好的药物在容器中混合,使粉剂均匀附着在种子上,播种后药物随种子进入土壤。湿法是喷洒由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制成的药液。放在种子堆上,喷洒时将种子翻转,使种子用量均匀。湿拌后,种子通常被包装以杀死侵入种皮的病原菌。播种后是种子萌发的敏感期,容易产生药害,所以要慎用药物。
毒饵法是以害虫喜欢吃的麦麸、豆饼、粮食种子为诱饵,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毒饵主要用于防治金针虫、蛴螬、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应用得当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毒饵可以在播种时随种子一起埋在土壤中,也可以撒在苗茎基部周围。用少量泥土覆盖可以延长药效。特别是制成毒饵后,涂抹时一定要埋在土里,以免对家禽和鸟类造成伤害。饵料也可以用鲜草、野菜等切碎。敌百虫和辛硫磷是制作毒饵最常用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