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的读音:[péi]。
培的词语:
1、栽培[zāi péi] 种植,培养:栽培水稻。栽培果树。
2、定向培育[dìng xiàng péi yù] 根据生物 的生长发育规律,给以合适的培育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选出符合一定要求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类型。定向培育不能改变个体的遗传型。
3、培育[péi yù] 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4、培植[péi zhí] 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许多野生草药已开始用人工培植。
5、代培[dài péi] 教育机构接受其 他单位委托,为该单位培训有关人才:文物局请北大代培四名考古专业的大学生。
培:
为了保护植物或墙、堤等,在根基部分堆上土?玉米根部要多~点儿土。将堤坝加高~厚。
培,培敦土田山川也。——《说文》。按,垒土也。
若见垒培。——《国语·晋语》。注:“垒墼曰培。”
故栽者培之。——《礼记·中庸》。
凿培而遁之。——《淮南子·齐俗》。注:“培屋后墙也。”
高培则拔。——《吕氏春秋·辨土》。注:“培田侧也。”
又如:培户(昆虫把土堆在洞穴周围)。
2.?培养(人)?~训。
3.?姓。
是客家人参照北方庭院建筑特点,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的大型民居建筑。其厅、井布局科学合理,九厅各有功用。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中厅接官议政,偏厅会客交友,楼厅藏书课子,厢房横屋起居炊沐,集政、住、居、教于一体。
厅堂后部往往有太师壁,供奉着神像或者是祖先的画像,墙上常常贴着书法或者对联。而无论大厅小厅,都有用砖头架起的木条,上面摆满了盆花。有的用脸盆,有的用奶粉罐做成很随意的花盆,看起来朴实又别有情趣。
在院落与院落之间进进出出,当地的人们微笑着点头致意。“耕读为本”的客家思想,是造就一代贤人名仕的座右铭,并且这些思想仍然影响着客家人。无论老人还是青年人都温温尔雅,很多人都会写一手好书法,如果你与他们攀谈,他们会很乐意告诉你他们家族和宅院的辉煌历史,这曾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可是没落了。这个小村庄是安静的。大概青年人都出外打工或者求学了,这里更多的是老人和妇女儿童。这里的人们也许看惯了游人,对我们是不太在意的。整个村子就我们一个旅行团,另外还有龙岩电视台来采访培田村的记者们,我们作为游客,也落入了他们的镜头中。
初看起来,培田民居破破烂烂,让人没什么耐心。但若有时间慢慢逛,会发现这些不起眼的民房充满了细节呐。比如说地面吧,很多院落用鹅卵石铺地,并做成各种图案,有金钱纹啊,有如意结啊,有松鹤图啊,四周再用条石镶边,诸多考究。有一家大宅院,大门槛的外面是个半圆型的卵石地面,比院子的地面整整矮了一大截,当中还有个铜钱的图案。每当下雨,这个半圆型的卵石盆就积满了水,像个聚宝盆,这就有了吉利的意味。而中间那个铜钱也有个说法——闭着眼睛从屋外走到屋里,第三步的时候若正好踏到铜钱上,就说明你有财运哦。我们抱着好玩的态度都踏了一遍,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踏到铜钱。看来民间工匠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懂得朴素的人体工程学了。
培田人是喜欢种植花草的,除了在宅院的主要通道铺砌石板道外,别处一律留泥土种植花草。在民宅的屋脊上,常可以看到一些装饰,以动物中的龙、鱼,植物中的卷草为主。这些吻饰,在丽江的纳西族民居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但造型是不同的。
“九厅十八井”大型砖木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