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独特的汕头茶文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20:40:24
字号:

茶与酒,一直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传统离不开的两个主角。酒能令人消愁,然而饮用的多了,也是让人头痛欲裂,愁更愁。而茶,淡雅清香,让每一个饮用者都神思清朗,精神为之一振。经过千百年的品茗,茶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也成为了许多地方的一种文化,汕头文化中的茶文化又该如何理解呢?

品味独特的汕头茶文化

自古以来,茶就是中国人最主要的饮品之一,而这种对茶的喜爱之度在汕头体现的尤为突出。在汕头,人们把茶叶称为茶米,可见茶作为一种饮品,在汕头人心中已成为饮食起居不可或缺的食粮。汕头人爱喝茶,汕头的“黑米”多过“白米”,这早已是名扬海内外的潮汕民俗,成为汕头独具特色的记忆点。但凡来汕旅游参观的人,返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汕头话一定是“食、食、食茶。”

汕头是工夫茶的故乡,几乎每家都嗜茶。

汕头的大街小巷,茶米铺星罗棋布。可见汕头人对茶的嗜好已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这种浓厚的饮茶氛围下,汕头孕育出了其独特的饮茶风格和名俗。其中茶联当属汕头茶文化中的典型。笔者深入到汕头地区了解到澄海莲下一个叫做“灰窑头”的地方有一间茶烟店,有一对联挂于铺面两侧:“品茶悟人生,点烟‘口皮’(这个‘口皮’字,潮语,意为谈)世情”对联内容现实直观,通俗易懂,寓意深长。

另外,在汕头有个“绿色茶庄”的茶店,只有一格的面积,其对联是:“客到小店品茶,绿色香茗味甘。”茶联说出了茶店的特色,让人印象深刻。还有间“珍香茗茶”店,自称“茶农世家”,其对子是:“自己的高山自己种,自己的好茶自己买。”这口语化的表达,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家门,朴实无华。

朴实而又勤劳勇敢的汕头人在这种浓厚的饮茶氛围中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茶联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深刻的体现出了汕头人朴实无华精神,是汕头人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每一对茶联中都能看到汕头人精神精华的浓缩。如今汕头的茶不仅吸引了广大中内外游客前往为之一品,其丰富多彩的茶名俗文化更是受到中内外游客的青睐,而这种独特的茶名俗文化也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潮汕功夫茶的茶文化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因含有儿茶素和叶酸等有益身体健康的成分,也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树适合在降水充沛,光照条件好的气候里生长,砖红壤、山地黄壤和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也适合茶树生长。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因含有儿茶素和叶酸等有益身体健康的成分,也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树适合在降水充沛,光照条件好的气候里生长,砖红壤、山地黄壤和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也适合茶树生长。

茶叶种植条件

1.土壤:

在种植茶树时,土壤的可耕作层要保证有机物质的丰富,确保土壤的排气性和排水性,茶树适宜生长在中性环境中,因此土壤的PH值要保持在5左右。

2.温度:

茶树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5度左右,最高不可超出34度,最低不可低于10度,所以温度不要超过这个范围,否则会压制茶树的生长。

3.水分:

茶树对水分的需求量极大,如果降雨量很少的话,就要及时浇水,还要适当调整茶园内的空气湿度,确保茶树能正常生长。

4.光照:

茶树比较喜欢阳光,不过不耐强光,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控制好光照强度及时间,必要的时候给茶树适当遮光,确保其生长不受影响。

茶叶怎么栽培

1.修剪茶园:

秋季采茶结束后,就要对茶园进行修剪了,修剪时要确保剪口平滑并向内测倾斜,不得撕裂或损坏枝条,切下的枝条要清除干净。

2.及时采摘:

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坚持“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对于已经投产的成熟茶园,则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

茶叶管理技术

1.施肥:

茶树是无氯作物,施肥应该以复合肥为主,这类肥料里富含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土壤的活性,对受损土壤有较强的修复作用。

2.除草、茶带深翻:

每年六月、七月和八月都要进行一次除草,拔掉与茶树争光争肥的杂草,挖掉根深恶性的有害草,除完草要进行茶带深耕,增强土壤的松软度和透气性。

3.病虫害管理:

在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施用过程中,药剂的使用频率不要太频繁,不然会对茶树造成适得其反的伤害,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工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

特点

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工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