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时间,想要种植辣椒的话,我们需要知道种植的时间,一般辣椒的种植时间是在早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温度和气候都是比较适合种植辣椒的,其他季节相对来说并不是太适宜。
2、种植方式,辣椒的种植方式其实相对来说简单很多,一般采用的是种子播种,之后移栽辣椒苗,在播种的时候,我们需要撒得开一些,不要出现撒的太密,那样我们后续不是太好拔苗。
3、阳光要求,辣椒对于阳光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不要种植在阴暗的环境下,要确保阳光充足才可以,那样才能让辣椒长得特别的好,这个我们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否则很可能导致不结辣椒。
4、土壤要求,辣椒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高,砂土、黄泥土都是可以种植的,只是我们需要确保土壤比较疏松才可以,那样可以促进根须的生长,同时最好选择土壤肥沃的土壤种植。
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盆栽辣椒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品种、种植盆、土壤、肥水管理、环境管理等。
一、品种
适合盆栽种植的辣椒品种有较小的果实和较矮的植株。蜜汁椒植株高度约30到50厘米,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辣度适中,非常适合家庭盆栽种植。灯笼椒是一种矮小、开花和结果较快的品种。植株高度约30到40厘米,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小米椒是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品种,小米椒的植株高度约30到40厘米,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小灯笼椒是一种矮小、开花和结果快的品种,植株高度约30到40厘米,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二、种植盆
辣椒需要充足的空间和土壤,因此选择容量较大的盆比较好。植株高度30到50厘米的辣椒可以选择直径为30厘米以上的盆。盆的材质建议选择陶瓷、植物纤维等透气性好的材质。盆的深度应该与植株高度相当,盆的深度应该在20到30厘米左右。盆的底部应该有排水孔,可以在盆底放置一些小石子或沙子。
三、土壤
辣椒喜欢排水性好的土壤。建议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性好的土壤,比如添加蛭石或珍珠岩的混合土。辣椒喜欢肥沃的土壤,盆栽种植的辣椒建议选择富含养分的土壤。可以添加有机肥料、腐熟的堆肥等。建议选择pH值在6.0到7.0之间的土壤。
四、肥水管理
盆栽种植的辣椒需要保持土壤湿润。辣椒的生长期间需要每周浇水2到3次。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但是要注意适量使用。生长期需要多施以氮为主的肥料,花期需要多施以磷为主的肥料,结果期需要多施以钾为主的肥料。每次浇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肥料。
五、环境管理
辣椒需要充足的阳光,每天需要至少6小时的阳光照射。如果室内光照不足,可以考虑使用人工光源,如荧光灯或LED灯。辣椒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到30度之间,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5度。辣椒适宜的湿度在50%—70%之间。盆栽种植的辣椒需要适当的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
辣椒即可作调料也可作为餐桌上的美味菜肴,此外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辣椒的大田栽培技术,科学的栽培方法可以使辣椒的产量及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辣椒栽培技术
一、整地:
宜选择2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块作苗床,种植1亩辣椒需苗床20—30平方米,耙细碎后,开沟作床,床宽1米,沟深0.2米,每平方米床面撒石灰1—2两,过磷酸钙1两,充分腐熟细碎的农家肥1—2斤(或狮马复合肥2两),并与表层床土拌匀。
二、催芽与播种:
1、种子催芽:将种子浸入1000倍高锰酸钾液中消毒15分钟,捞起洗净后,再放入55℃热水中浸种15分钟,然后反复搓洗干净,放在30℃清水中浸5—6小时,捞起滤干并抖散,用湿纱布包好置于30℃温度下催芽。
2、播种:当6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除病虫害,提高出苗率,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覆盖约1厘米厚的肥沃细土,用花洒淋少量水,盖好拱棚防寒保温。
三、苗期管理:出苗前,不用揭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适当揭膜通风。湿度管理以少浇水或不浇水为宜,如干旱可在晴天上午浇少量水,并注意通风排湿,防止病害发生。同时,苗拱土后注意喷药防猝倒病,药剂可选用雷多米尔锰锌、普力克等。如缺肥,则选晴好天气淋施淡粪水或0.1%的复合肥液。移栽前7—10天逐步揭膜炼苗,至5叶一心以上即可定植大田。
四、适时定植:促早发根。早发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则。辣椒又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封垄,定植后只依靠干旱蹲苗会损伤根系,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
辣椒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试验证明,辣椒密植增产潜力大,尤其一直生长到秋季的青椒。适当密植有利于早封垄,由于地表覆盖遮荫,土温及上壤湿度变化小,暴雨后根系不至于被暴晒,起到促根促秧的作用。一般青椒生产密度为每亩3000~4000穴(双株),行距50~60cm,株距25~30Cm。一般多采用双株或3株1穴。定植方式有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同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五、 田间管理
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采收前要促根,促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进入高温季节后要保根保秧,防止败秧和死秧;结果后期要继续加强管理,增产增收。
1、开始采收前的管理 此期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缓苗水轻浇,可结合追少许粪水,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根,蹲苗不宜过长,约10天左右,可小浇小蹲,调节根秧关系。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追肥,提高早期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些磷钾肥,促秧棵健壮,防止落花,及时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茎上的侧枝。
2、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 这一阶段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保根,并结合培土进行追肥。一般每隔1周喷1次敌百虫,防治虫害;7~10天喷一次1000倍液乐果灭蚜,防止传播病毒;喷代森锌或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病害。
3、高温季节及其以后的管理 高温雨季易诱发病毒病,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因此,高温干旱年份必须灌在旱期头,而不能灌在早期尾,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雨后施少量化肥保秧,还要及时灌溉,防止雨季后干旱而形成病毒病高峰。高温季节应在早晚灌溉。盛花期喷800~1000倍矮壮素3~4次,有较好的保花增产效果。
4、缩果后期的管理 高温雨季过后,气温转凉,青椒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必须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