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创始人是谁?他又是如何被称为茶圣的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19:59:39
字号: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成为中华民族举国之饮,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创始人是谁?他又是如何被称为茶圣的呢?

《神农本草经》曾载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然,茶的发展自上古时期起,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更替,虽有神农氏、张仲景、孙思邈、诸葛亮、李时珍等不少名人都曾被奉之为"茶神"备受祭拜,但都谈不上专职茶人。唯有唐代茶学家陆羽死后才盖棺定论尊之为"茶圣",誉为真正的专职"茶神""茶仙"。

陆羽有何特异之处,博得后人给予"茶圣"之称,与"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并称古代的三大圣人?

一、陆羽其人

陆羽,字鸿渐,于公元733年出生于复州竟陵,也就是今天湖北天门。

陆羽的出生却很不幸,因生得丑陋,又有口吃,被亲生父母弃于小街尽头的石桥下(后来这条街道得名"雁叫街",石桥得名"古雁桥",至今遗迹犹在),从此不管不问。

所幸得遇龙盖寺的高僧智积禅师路过这里,见一群大雁用翅膀护着小陆羽,哀鸣不已。智积大师见小陆羽被秋霜冻得瑟瑟发抖,便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恰好毗邻龙盖寺有个学馆,一位饱学大儒李公在此教授村童。这李公与智积大师很要好,见大师抱回一个男婴,很有异相,便将其接过来,视为亲生抚养。

那时,小陆羽还没有名字。李公有个小女,叫李季兰,刚满周岁,便依着小女的辈份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季疵。季疵由此得到启蒙教育,到8岁时,李公举家返回湖州,季疵便回到龙盖寺智积大师身边。

智积大师为之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遂取名:陆羽,字鸿渐。至此,陆羽才有了名和字。

这智积大师懂得茶道,对于茶叶的种植、采摘以及制茶都有独到的见解,还煮得一手好茶。陆羽在大师身边奉水煮茶,由此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习得一些茶艺基础。

后来,因陆羽不愿为僧,便在12岁时离开龙盖寺,在伶界当了一段时间的丑角后,得谪守竟陵的官员李齐物的举荐,到火门山隐士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学习释儒之学。

陆羽学业有成下山后,又不想在仕途上追名逐利地发展,便潜心于隐士生活,心无旁骛地从事茶事考察及研究。

由此,陆羽自21岁(公元754年)起,就走上了专职的茶事活动。

期间,他遍游大江南北,与才女李冶、诗人张志和、无锡县尉皇甫冉、诗僧皎然、竟陵司马崔国辅、湖州刺史颜真卿等当世名人都有难能可贵的往来交集,并得到他们在经济和生活乃至茶事活动方面提供的帮助,尤其在隐居妙喜寺期间,诗僧皎然的倾力支持,使得陆羽得以无忧地到各地调研,并呕心沥血地完成茶叶专著《茶经》的撰写。

陆羽在专著完稿的五年后,也就是公元804年,病逝于湖州天杼山。他过世后,被遮挡的茶人形象逐渐明朗,盖过了他生前闪烁的文艺才华,为缅怀他在茶的发展上做出的划破时空的重大贡献,后人便尊奉他为"茶圣"。

二、陆羽一生嗜茶,对茶有浓厚的兴趣

从陆羽坎坷而又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而言,他的确涉及的领域颇多,文人特质很明显。从他与名士的吟诗唱和及有名的诗作《六羡歌》、《舍稽东小山》等等来看,他善于写诗的光芒格外耀眼。此外,他还在书法、音韵、表演及历史、地理、旅游等方面都有不凡建树,誉之为"词艺卓异",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不过,陆羽最重要的还是在茶的研究上,不仅仅倾注了一生心血,所作出的贡献远超过了他的文艺光芒,价值更为卓著,影响更为深远。之所以在陆羽生前不那么明显,一方面受其文人形象所遮掩,还因为那时茶学是难入正统的"杂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真正的学科,人们对茶的看待还停留在药用属性上。

以致在陆羽死后,其对茶的贡献和研究价值才逐渐提升到真正的高度,成为茶史的分水岭。

事实上,一生嗜茶的陆羽,因着机缘巧合,幼时即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青年时又坚持下来,晚年时继续躬耕,做出了不朽的成就,茶的发展才真正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茶叶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起于唐代。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并将其传播世界,造福人类。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相传由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到战国以后,在古文献中即有“茶”的记载。

根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可知,在我国商末周初时期,古之巴蜀地区即已种茶产茶。《尔雅》中记载,“_,苦茶”。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茶叶的运输和茶叶文化的交流。上古无茶字,以“荼”字代茶字。自唐代,将“荼”字减去一笔,写成“茶”字,自此便有了专用的茶字。

唐代开元年间,倡导饮茶,饮茶的风俗开始由南方向北方发展。公元758年左右,陆羽《茶经》问世,成为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随着茶区的扩大,种茶制茶、点茶的技艺精进,出现一批茶学专著,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明代,我国茶叶生产由团饼茶为主转为散茶为主。茶类有了很大发展,在绿茶基础上,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及花茶等茶类相继创造出来。

近代茶叶发展

清朝,随着海外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康熙二十三年间,清朝开放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西方。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