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栽培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1℃   发布时间:2025-03-04 19:44:32
字号:

泽泻可以种子繁殖,分芽繁殖或块茎繁殖。一般应先培育种子,再育苗移栽。种子培育是将经过选择的种株挖出,用分芽繁殖或块茎繁殖另行栽培,收得成熟种子。 生长期约180天,其中苗期约30天左右,成株期约150天左右。种子成熟度不一,出苗有先后。

泽泻的栽培技术

种子经浸种后播,在气温30℃时,经一昼即可发芽;气温在28℃以上时,种子发芽至第一片真叶长出只需5-7天。秋季地上植株和地下块茎生长迅速,冬季生长极为缓慢。 播种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48小时,晾干水气,与草木灰拌合。播放期 ,四川在6月中旬-7月上旬,福建在7月上旬,江西在7月下旬,撒播,5天左右,大部分萌芽。一般育苗1hm2,可栽种25hm2左右。

移栽期一般在8月,选17-20cm的秋苗,按行株距(30-33)cm *(24-27)cm , 每穴栽苗一株,苗入泥中3-4cm。

冬种泽泻宜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移栽。当苗高15厘米以上,具有6片-8片真叶即可移栽。每亩栽苗10000株-11000株。移栽时应该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3点以后进行、选择高约15厘米的粗壮苗,随起随栽,株行距25-30厘米,每1/15公顷栽苗7000-9000株。苗要栽正、栽稳、浅栽,一般以根部栽入泥土中即可。苗要浅栽入泥2-3厘米深,栽直、栽稳,定植后田间保持浅水勤灌。 扶苗补苗:定植后,于次日检查,发现倒伏的幼苗,应扶正;缺苗应补齐,确保全苗。

除草追肥:泽泻在生长期间一般要耘田、除草、追肥3-4次。三者在同一时间内连续进行。

灌溉排水:在生育期中宜浅水灌溉。移栽后保持水深2-3厘米,第二次耘田除草后经常保持水深3-7厘米,11月中旬以后,逐渐排于田水,进行烤田,以利采收。

摘花葶、抹侧芽:9月下旬,在第二次耘田除草后,泽泻陆续抽花茎和萌发侧芽,消耗养分,影响产量和质量,故除留种者外,其余者应及时摘除花茎和抹去侧芽。 留种:

①分株留种:采收前,在大田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块茎肥大的植株作种株。在采收时另行挖起,割去地上枯萎的茎叶,将块茎移栽于比较湿润的地里,斜栽入士,深7-10厘米,不宜过深或过钱,过深块茎易腐烂,过浅易受冻害。栽后覆盖秸秆杂草保温防冻。翌年立春后,每一块茎能萌发出10多个新芽,待新芽长成20厘米左右的幼苗时,挖起母块茎,按新苗分切成单株,移栽于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水田中,行株距均为30-40厘米。栽后加强管理,7-8月果实先后成熟。当果实呈黄褐色时,即分批连梗剪取。然后将果枝扎成小把,置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脱粒。至翌年播种。

②块茎留种:采收前,按上述方法选定种株,然后挖起,除去茎叶,将块茎栽于肥沃水田里。翌年春季萌发出苗后,摘除侧芽,仅留主芽供其开花结果。6月下旬,果实便可成熟。果实采摘后,置通风于燥处后熟、阴干、脱粒。可当年留种当年育苗种植。块茎留种所产生的种子生命力强,发芽率高,但产量不及分株留种的高。

采收:泽泻移栽后于当年12月下旬,地上茎叶枯黄时即可采收。

加工:块茎运回后,除去须根,立即进行曝晒或烘焙干燥,然后放入撞笼撞掉残留的须根和粗皮,使块茎光滑、呈淡黄白色即可。一般每1/15公顷可产干货150-200公斤,闽南地区高产时可达250-350公斤。贮藏期中,应防虫蛀。以个大、光滑、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白斑病:为害叶片,可于播种前用40%甲醛80倍液浸种5min,洗净晾干后播种粉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莲缢管蚜:为害叶柄、嫩茎,可用化学药剂喷杀。银蚊夜蛾幼虫咬食叶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银纹夜蛾: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和空洞。幼虫老熟后在叶背化蛹。虫害发生时用10%灭杀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杀。在田间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蛾。

1、尽量避免选用高产农田,这不仅是要降低土地成本,更主要的是这些田地的农药等污染可能较严重,不宜绿色药材的种植。

2、如不是种植木本药材,就不要选择坡度大的山地,国家严令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进行除林木以外的种植业。多数中药材也只有在15度以下的土地上才能较好地生长。

3、要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地方,如生荒地和多年未耕作的撂荒地,避开工业“三废”,避开公路主干道。土层宜深厚,排水要良好。因为多数药材喜欢这样的土壤。除少数品种外,粘性太重、过于偏酸偏碱的地不宜选用。

4、在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这一类土地资源较多。如安徽的繁昌一带就有成片的荒岗地,有数十万亩。坡度很小,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长年无人耕作,基本上没有污染,可谓建设大型绿色中药材基地的理想场所。

扩展资料:

药材种植按照区域分布分类:

1、东北地区:人参林下生态种植模式;赤芍、防风仿野生种植模式;赤芍仿野生种植模式。

2、华北地区:黄芪-番茄间作种植模式;黄芪-马铃薯轮作种植模式;柴胡-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知母林下种植模式;黄芩-果树套作种植模式;连翘野生抚育种植模式;甘草荒漠化种植。

3、华东地区泽泻-莲田套作或轮作栽培模式;泽泻-水稻轮作种植模式;苍术-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白芍-大豆套作种植模式;浙贝母-水稻轮作种植模式;

丹参-红薯轮作种植模式;栝楼-黄豆、小麦复合作种植模式;栝楼-丹参立体栽培模式;椴木灵芝林下种植模式;铁皮石斛附树种植模式;铁皮石斛设施栽培模式;金银花梯田堤堰种植模式。

4、华中地区:地黄药粮(小麦、玉米、谷子、甘薯)轮作种植模式;半夏-玉米间作模式;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

5、华南地区:阳春砂林下种植模式;金钱草-岗梅林下套种模式;广藿香-何首乌间作种植模式。

6、西南地区:川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附子-大豆套作模式;三七林下种植模式;黄精林下种植模式;重楼林下种植模式;天麻-冬荪循环种植模式;天麻-滇龙胆套轮作种植模式;黄柏-芍药间套作种植模式;麦冬-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大黄仿野生种植模式。

7、西北地区:甘草野生抚育种植模式;柴胡-玉米套作模式;秦艽林药间作模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