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水利的目录列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4 19:34:35
字号:

1 关于自治区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情况的调查报告 徐海源;

内蒙古水利的目录列表

2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初探 王庆英;

3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生态供水调度初探 邱海岭;

4 石哈河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永新;

5 浅谈沟道治理工程中的二种常用谷坊 刘艳; 牛国权; 苑淑娟;

6 浅谈陈巴尔虎旗草原生态建设 于清彬; 宋薇; 魏清河;

7 则可台沟滑坡应急处理模式 刘森;

8 大荔县农村水利工作管理新思路探析 张晓军; 张强; 杨陆涛;

9 对内蒙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认识 李杰;

10 圆形明流洞非恒定流问题的研究 冯兴龙; 袁建峰;

11 关于新疆某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的计算 许为民;

12 仙游县城区绿水工程橡胶坝设计及施工问题的探讨 邱明晓;

13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林海; 艾强;

14 中游渠首导流堤槽孔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工程冬季施工 谢松柏;

15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刘凯;

16 浅析水闸基础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张松荣;

17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维修方法探讨 杨文超; 梁永春; 张小兵;

18 渠道运行系统自动化控制研究及动态仿真 陆梅; 康斌; 顾晓蓉;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现状与解决对策 周俊; 刘宏云; 李挨富;

20 浅析疏附县高新节水灌溉工程 李翠;

说明:杂志目录每期都会更新有一定的时效性,仅供参考。

1、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芍 陂

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始 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纳川流。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延续到宋代。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明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清代芍陂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主土豪占垦和盗决。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 变塘为田达56967亩多。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年(1483)始见记载。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续行占垦。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 减水闸进行控制。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滚水石坝。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2、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邗 沟

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 江、中渎水、淮扬运河、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6年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最初南端自长江引水北流,向北绕经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航道弯曲,到末口入淮河。东晋南北朝时,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江水已不能引入运河,于上游开支河从今仪征引江水通航,并在运河口建堰埭、水门节水,河上亦建有多处堰埭。

隋代两次重开此河,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唐代,长江中的沙洲扩大,并与北岸相边。开元二十二年(734),在扬子镇以南接开伊娄河,经瓜洲入江。从此,瓜洲运口与征运口并用。北宋,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坝、涵、达等建筑物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复闸。元代开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的一段,南口在瓜洲和仪征,北口仍在淮安北。

3、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

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 省安阳市北)。《史记》等古籍记为战国魏文候时邺(治今临西南四十里的邺镇)令西门豹创建(公元前422年)。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称为十二登,改名开井堰。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 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东魏天平二年(535)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渠首在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