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生动物破坏的林下产业是否有补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7 12:30:51
字号:

林下产业的补助对象不同,具体如下:

被野生动物破坏的林下产业是否有补助

林下经济有什么补贴?

林下中药材补贴

目前国家林业局启动了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补贴试点工作,在广东、江西、黑龙江、四川等省份开展试点,2015年中央财政对林下种植中药材补助试点资金3.8亿元,各地补贴标准不一,基本在100元/亩~500元/亩之间。

河南

扶持对象:注册2年以上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国有林场,且从事林下中药材及其他种植业2年以上。林下种植基地规模不少于300亩,带动农户数不少于30户。

补助资金:每个项目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额度不超过20万元。

广西

扶持对象: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场企业、良种繁育场(站)、相关科研单位。

补助标准

先建后补项目:不超过核定的合理投入金额的40%,总额最高不超过80万元。

新建项目:不超过核定的合理投入金额或实际投入金额的30%,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甘肃省

扶持对象: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示范主体和农户(农户实施项目须以乡镇或村申报)。扶持范围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发展。

补贴标准:每个项目申报省级财政资金不超过30万元。

中央林业补贴

退耕还林地区和退耕还草地区,也可享受国家财政直接补贴,其中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5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800元。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

扶持范围:以高标准经济林等示范基地建设为主线,重点扶持油茶、山核桃等木本油料生产示范基地,兼顾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和花卉等示范基地、林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龙头企业: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

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社员数量不低于30人,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

专业大户、家庭林(农)场: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

目前全国各地一般都有林下经济的补贴资金,种中草药、养猪养鸡养鸭养羊、养蜜蜂等,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补贴资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创业,用积累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回家乡创业,如石门村四组曾令臣投资6000多万元,在共青城创办“江西国纺纺织厂”,2008年投产,当年产值4200万元,利税452万元。邹桥六组曾令华自1998年开始,在德安县宝塔工业园创办“江西通达电器厂”,2008年底,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4200万元,年产值3800万元,利税305万元;邹桥七组王义春自2001年开始在德安县工业园创办“江西利和电器厂”,2008年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3200万元,产值2800万元,利税212万元;源口上肖刘永茂在辽宁大连从事建筑业,资产2000余万元。还有很多人在外地从事建筑、运输、商贸、餐饮等行业,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全乡拥有百万资产以上的有126户。近几年来,相继在上海、南昌、九江、县城购房置产的有628户。 2006年至2008年,源口村上肖、周家、黄家,杨坊村张家岭,付山村曾家,张坑村余家岭,石门村下程坊、磨盘洲八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先后建设成为省级试点新农村,国家及有关部门投入资金256.8万元,村民出资出力投入102.5万元,对原来的脏、乱、差等现象进行彻底改造,拆除旧房屋、旧厕所、旧猪栏、旧牛栏202处,对住房进行改造,粉刷一新,均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家家出门是水泥路,村民的生活习俗有所改善,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农家享受着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受益人口1043人,295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邹桥人民自1985年至2008年,20多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上积极接受新技术、新产品,减轻了体力,增加了产量;大田直播等技术得到推广。全乡有沼气池527个,每个投资约2000元,共计105.4万元,太阳能316个,家电普及,农民接受新技术、新产品的观念日益增长。1988年原邹桥乡科普站获省科普先进单位,乡科普员黄序江同志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先进科普员”。

1985年全乡五保户困难户有185人,全乡军烈属有21户,全乡集体、个人集资供养五保户、困难户,全乡代耕金19500元。2008年底全乡农村低保人数512人,常补对象22人,平均每人每月份120元,非常补贴对象490人,最高每人不超过70元,全乡农村低保额全年21.05万元,城市人口低保28户,46人,平均每人每月160元,全年全乡城市户口人中低保额为8.83万元。全乡分散供养五保户58户62人,集中供养11户11人,全乡供养五保户金额为8.94万元。全乡优抚对象13人,(其中烈子1人,继子1人,烈父1人,复员军人5人,抗美援朝退伍军人1人,西沙群岛反击战退伍军人4人)全乡优抚金5.34万元, 2008年底,政府统一补贴浙江移民、柘林水库移民、湖塘水库移民、河南移民共2031人,平均每人每年600元,全乡移民补款发放121.86万元。1985年至2008年乡政府陆续投资80万元,建有敬老院一所,入院集中供养五保户11人。民兵武装工作1985年全乡(含付山)有民兵连9个,其中民兵536人(机干民兵172人,普通民兵264人),当年应征入伍青年13人。2008年,全乡有民兵连6个,其中民兵94人,当年应征入伍4人,1985年—2008年全乡共输送入伍青年185人。

自2002年后,邹桥乡积极招商引资,入住宝塔工业园,其项目有:利和电器有限公司、鑫宝电器有限公司、正通铭金属有限公司、鸿立食品有限公司,共投资1.5亿元,在本乡范围内有:石门一组畲族青年雷柏林返乡创业,建成畲香园;九江吉达矿业有限公司在杨坊一组从事锑矿开采;邹桥村六组曾冬林创办关山胶合板厂。至2008年底,全乡工业总产值 万元,利税 万元。 “十一五”概况

一、以经济发展为主线,财税招商齐头并进。

据统计,2006年我乡全年共完成财税收入50.4万元, 2007年完成税收52.6万元,2008年完成税收55.7万元,2009年完成税收155万元,2010年完成税收317万元。合同资金12.3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个(将才鞋业,正通铭金属),千万元项目8个。2010年新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将才鞋业和千万元以上的明星矿业、航翔门业、隆盛矿业、畲香园二期及纳税千万元以上的睿智然料有限公司等项目。其中2009年引进的千万元项目--湖塘自来水厂已正常运营。

二、以农民增收为主旨,特色产业效果显著。

壮大产业,农业经济收益提升。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本乡实际抓主导、创特色、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发展壮大蔬菜产业。我乡引进的江西畲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从事蔬菜生产和蔬菜深加工为一体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企业自身建立了100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全乡及周边乡镇发展蔬菜种植业,其注册的“畲香园”商标获得“江西省知名商标”;二是发展壮大养殖产业。养殖规模达15万羽;有养猪场6个,年生猪存栏1万头;建有综合养殖场1个,养殖山羊1000只。三是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共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并于2010年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邹桥张家岭葡萄,并实现了套袋技术全覆盖,取得了江西省《无公害产品证书》,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四是药材种植初具规模。结合付山、张坑两村的特殊地理环境,积极推广川芎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亩产0.5万元,且供不应求,并于2010年组建了川芎种植合作社。五是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农村经济合作社市场交易额达3000万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共硬化公路60.2公里,总投资达1580余万元。6个村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90%以上的自然村通了水泥(油)路,并结合新农村点建设,为全乡40%以上的农户自家门前新修了水泥路。二是夯实农业基础。全乡累计新建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座,1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7座,维修山塘20座,维修水渠16.8千米,安装水管26.5千米;新建提灌站3处,新建沟渠8800米,解决安全饮水工程6处,完成土石方4.56万立方米,修建桥梁7座,累积投资680余万元。2010年通过社会运作筹资1000万元新建一座日处理水4200吨的大型自来水厂,彻底解决集镇及水库下游近5000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完善惠民工程。投资80万元新建敬老院一座,筹资180万元加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万元建成200个沼气池,投资130万元的深山移民整体搬迁(付山10组锅棚里)项目建设,投资 80余万元对邹桥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投资55万元在杨坊村十三组新建了一个大型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厂,投资20余万元对全乡六个村部进行了改造,投资16万元新建了8个候车亭。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