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制作技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7 12:27:06
字号:

乌龙茶制作技艺

乌龙茶制作技艺

 乌龙茶制作技艺是福建省安溪县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大家对这项技艺都了解吗?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地讲讲乌龙茶的制作技艺。快来看看吧!

  技艺渊源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亚类。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制作技艺传承

 中国乌龙茶制作萌芽于16世纪,完善于17世纪,它吸收并传承了中国各类茶制作精华,是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乌龙茶既保留了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是半发酵的茶叶,其制作技艺工序复杂、条件要求高,被誉为世界最精湛的制茶技术。

 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已发展成为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惠民技艺。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发展茶叶加工新工艺的同时,注重保护好传统制作工艺,千方百计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护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魏月德在展示他在创业之初开办的茶叶加工厂的牌匾。 在介绍铁观音茶树的种植技术。自铁观音始祖魏荫在1723年发现铁观音以来,魏荫家族秉承传统的制茶工艺,将乌龙茶(铁观音)传播于世。魏月德作为魏荫第九代传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十五、六岁接触茶叶开始,魏月德从事乌龙茶(铁观音)的制作和销售已有30多个年头。除了创办茶叶企业之外,他还斥巨资建造全国首个铁观音文化园,现已成为了传播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制作方法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

 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两种。日光萎凋又称晒青,让鲜叶散发部分水分,使叶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室内萎凋又称凉青,让鲜叶在室内自然萎凋,也是乌龙茶萎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摇青:是乌龙茶(青茶)做青的关键。将萎凋后的茶叶经过4~5次不等的摇青过程,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形成乌龙茶叶底独特的“绿叶红镶边”特点,以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炒青:以炒青机破坏茶中的茶酵素,防止叶子继续变红,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现。

 揉捻:属造型步骤,即将茶叶制成球形或条索形,形成乌龙茶的外形结构。

 烘焙:即干燥,去除多余水分和苦涩味,焙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清纯,使茶香高醇。

  技艺应用

 铁观音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安溪这片飘香的`土地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景充沛,四季长青,云雾缭绕,十分有利于铁观音生长。制作铁观音工艺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为夏茶;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品尝香气以秋茶为最佳;铁观音条形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晴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汤色金黄,浓傃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馀香”之誉。

 铁观音的品饮,仍沿袭汉族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用陶制小壶、白瓷小盅、宜兴紫砂壶为最佳。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百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春风拂面(乱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

 6、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

 7、鉴赏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吕啜甘霖(喝茶):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唯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确乃一种生活艺术享受。

 (如在用玻璃杯等品饮铁观音时,请按个人口感放置适量茶叶,比正式功夫茶具泡出的口感、香气相对会差一些)

 铁观音茶一向为福建、广东、台湾茶客及海外侨胞所珍爱。此茶一经品尝,辄难释手。并且铁观音具有一定的减肥、消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50年代以来,铁观音茶逐渐为华北人民所喜爱,美名遍及全国各地,消费量不断增长。在日本,铁观音几已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

  冲泡技艺

 如今流行喝乌龙,人参乌龙、冻顶乌龙在茶市里热得烫手。其实,乌龙的“板眼”还是蛮多的,把乌龙喝“到位”也是不容易的事。

 乌龙茶制茶的工艺大致步骤可分为:晒青、晾青、摇青、揉捻、干燥和拣梗。泡好一壶乌龙茶的必要条件如下: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为佳。

  二、壶型与茶叶投放量

 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三、水温要求

 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

  四、开汤时间

 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市面上的乌龙茶按茶的原产地可分为闽南、闽北、广东潮州以及台湾。

 闽南乌龙茶也称溪茶,代表性的名茶有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闽北乌龙茶也称岩茶,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代表名茶有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仙等;广东潮州乌龙茶则以凤凰单枞著称;台湾乌龙茶主产于台湾,因为发酵工艺的不同分为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两大类。冻顶乌龙、青心乌龙以及文山包种名气很盛,但金萱、翠玉等台茶也开始流行。

 乌龙茶香气浓醇而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边缘呈红褐色,中间部分为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但从汤色上区分,闽北茶和闽南茶有所不同:闽北乌龙茶汤色较深而闽南乌龙茶汤色清澈明亮。

  特别提醒:

 从严格意义上说,人参乌龙茶不属原味茶。它是一种再加工茶,以西洋参的叶子碾碎以及其他一些辅料加入茶叶中制造而成,优质的人参乌龙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鉴别人参乌龙茶好坏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冲泡时茶的叶底散开越快相对来说茶质越优。市面上的人参乌龙多是陈茶所制,消费者选购时要留心。

 结语: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乌龙茶制作技艺,大家看完都了解了吗?希望我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

 宜兴百合宜兴百合与兰州百合、龙牙百合一起,为我国现时三种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纲目》者当数宜兴百合。宜兴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补强壮、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理脾健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参的部分作用。鲜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头、百合羹等都很畅销。

宜兴紫砂陶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1984年,竹简紫砂茶具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赢得金奖。除紫砂陶外,还有被誉为“东方的绿宝石”的宜兴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艺美术陶。

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

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

。天子未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9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