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颜
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人,中员,工程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分会会长,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会员,中国水电十三局工会会员。
现在中国水电十三局局机关国际工程管理部任职。
1991年进入山东省禹城市大程乡大店李小学。
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大程乡中学。
1997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1998年荣获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物理(全国赛组)二等奖。
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禹城一中,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2001年担任禹城一中高中级部学生杂志“红杏刊”主编。
2001年担任禹城一中宣传部副部长。
2003年考入黄河水利学院。
在水利工程系攻读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
2003年在水利工程系举办的“大学生青春风采”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3年11月创办“黄河水利学院集邮协会”,发展会员600余人,并组织成立集邮协会理事会,骨干人员干事20名。
在第一届“黄河水利学院集邮协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集邮协会会长。
2003年12月联合河南省开封市邮政局、开封市邮票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大规模邮票展出。
2003年12月黄河水利学院中国共青团团校结业。
2003年12月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2004年5月黄河水利学院党校结业。
2004年5月“大学生辩论赛”获得院级二等奖。
2004年6月被评为“黄河水利学院社团活动先进个人”。
2004年6月组织黄河水利学院集邮协会全体会员参加了中国集邮协会举办的“清明上河图邮票”发行仪式。
2004年6月被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第支部提名并当选为入党积极分子。
2005年5月在“大学生辩论赛”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06年2月被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第支部确立为入党发展对象,并在水电工程全院公示,接受全体大学生监督。
2006年5月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第支部确立为中员,在黄河水利学院院级党支部全体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员。
2004年1月担任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爱心社”社长。
2004年2月被评为“黄河水利学院先进工作个人”。
2004年2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证书。
2004年2月担任黄河水利学院勤工俭学总助理。
2004年5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绘图四级证书。
2004年6月15日:领导的黄河水利学院集邮协会荣获河南省集邮先进集体。
2004年6月黄河水利学院大学生集邮协会荣获河南省邮政先进工作单位。
2004年7月被评为“黄河水利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2005年2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2005年3月通过大学英语工程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2005年4月担任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监察部部长。
2005年5月在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大学生模拟招聘会”上荣获“十佳应聘选手”。
2005年6月在水利工程系举办的“大学生授课”活动中荣获“工程水力学”讲课第一名。
2005年10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鉴定的全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证书。
2006年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图纸测绘中级绘图员证书。
2006年3月担任黄河水利学院计算机协会副会长。
2006年4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四级证。
2006年5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工程预算员证书。
2006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质量检查员证书。
2003年10月参加河南省开封古城墙平面控制与高程验核勘测。
2004年4月中国河南省洛宁故县混凝土重力坝实习。
2004年4月河南省陆浑水库土石坝水库实习。
2004年5月中国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现场实习。
2005年2月黄河水利学院水利工程系施工科学研究室钢筋、模板、砂石骨料现场试验、学习。
2005年4月前往湖北省宜昌市中国三峡大坝大型水利枢纽现场施工学习。
2005年5月中国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现场考察学习。
2005年5月中国清江隔河岩(大型拱坝建筑)大型水利枢纽考察学习。
2005年6月中国清江水布垭(中国海拔最高的高原土石坝)大型水利枢纽考察学习。
2006年2月顺利考取中国监理工程师资格培训证书。
2006年2月开始“涡河水闸勘测设计、施工、概预算与招投标”大学工程毕业设计。
2006年3月在河南省大学生招聘会上被中国水利水电十三局录取。
2006年6月“涡河水闸勘测设计、施工、概预算与招投标”大学工程毕业设计荣获“全优”成绩。
2006年6月进入中国水电十三局工作。
2006年7月加入中国水电十三局工会。
2006年8月前往中国水电十三局西部大开发项目重庆涪陵桃子沟大坝经理部工作。
2006年9月负责中国水电十三局重庆涪陵桃子沟大坝面板基础层化沥青铺设。
参与队伍有中国水电十三局、中国电力公司等。
2006年10月参与“重庆市石油化工公司PDN项目工程”投标。
2006年10月负责桃子沟大坝混凝土面板浇筑任务。
2007年1月桃子沟大坝混凝土面板浇筑任务提前竣工。
2007年2月中国水电十三局重庆涪陵桃子沟项目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水利部评为“先进文明生产工地”。
2007年3月表现突出,被调往中国水电十三局局机关经营部工作。
2007年参与中国水电十三局三分局举办的“青年拓展培训”,并顺利取得培训基地颁发的培训优秀资格证书。
2007年3月参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金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标。
2007年4月参与“浙江省枫坑水库工程”预算与投标。
2007年5月在中国水电十三局局机关党支部转正为中员。
2007年5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沙坝水库工程”投标。
2007年5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宝力格水库工程”投标。
2007年6月前往呼和浩特市参与“两大草原水库修复工程”投标任务。
2007年5月参与“马尔代夫工程”投标;
2007年5月参与“安徽响水涧水电站工程”投标。
2007年6月负责“甘肃工程”投标。
2007年6月参与“肯尼亚饮水工程”投标。
2007年6月负责“河南省郑州市东湖迎宾大道工程”投标。
2007年6月加入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2007年6月负责“山东省济南市齐鲁制药厂工程”投标。
2007年6月负责“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工程”投标。
2007年6月在中国水电十三局、中共德州市委举办的“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大型演讲报告会中荣获第二名。
2007年8月在中国水电十三局举办的“机关档案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2007年11月获得山东省德州市交通局大队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
2008年1月荣获中国水电十三局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2008年2月被局机关选派赴安哥拉共和国中国水电十三局工程经理部万博省奎图市政农贸大市场工作。
担任工程技术安全负责人。
2008年7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奎图市到万博市的基建材料的采购和运输。
2009年2月进入安哥拉共和国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经理部基础建设部工作,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和洛比托宾馆前期工程资料整理。
2009年6月赴安哥拉共和国洛比托宾馆建设工程项目,担任技术质量科负责人,工程技术管理科负责人。
2009年12月被评为项目工程管理先进个人。
2010年4月进入安哥拉共和国首都罗安达市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经理部工程管理部工作。
主要负责工程投标报价工作。
2010年4月在安哥拉共和国工程经理部举办的“安全生产年”大型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5月——6月参与安哥拉共和国Kuemba-Bie省工程投标。
参与安哥拉共和国Kuitokuanavale-K.Kubango省设施工程投标。
参与安哥拉共和国LUCHAZES_CAMGAMBA(Moxico)地区设施工程投标。
2010年6月:主持“中国进出口企业走进安哥拉”大型系列晚会。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中国水电集团各大分公司驻安哥拉领导、中国路桥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等各领导出席晚会。
2010年7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卡西吐供水工程投标。
2010年7月:主持“中国水电安哥拉共和国区域市场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晚会”。
2010年7月:主持策划“中国水电十三局安哥拉安全月”大型活动。
2010年7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Luena、Uige、Kuito三城市中低压电网改造项目工程投标。
2010年8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camama200套别墅区工程投标。
2010年8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ONDJIVA-CUNENE2500套社会住房和相应基础设施大型工程标书编制。
2010年8月25日:和区域总部人员、水电基地人员组成“7人工程联合考察组”,前往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接壤的库内内省隆基瓦市视察政府安居住房规划项目,并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交通状况、风土人情、土质和地理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对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9月5日:负责安哥拉共和国鲁娜省MOXIGO市REABILITACcedil;Otilde;ESDECOMPONENTESDERESERVAADISTRIBUICcedil;Atilde;OEXISTENTESDOSISTEMADEABASTECIMENTODEAtilde;GUA工程(大型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投标任务。
2010年9月29日:负责安哥拉共和国ABASTECIMENTODEAacute;GUAESANEAMENTOMENONGUE工程(大型城市供水和管道铺设)投标工作。
2010年10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桥梁、水利灌溉、农业部、机场项目、基础建设部、土地资源部工程资料管理和账单管理任务,并负责与葡萄牙、埃及、古巴等大型监理公司的联系与信息交流。
2010年10月:进行安哥拉共和国瓦克巩古市大型农业灌溉项目现场考察与验收任务。
2010年10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GAMAMA省T3型群居别墅的工程造价任务。
2010年10月:和葡萄牙监理、安哥拉共和国国家种地公司管理人员、安哥拉农业部官员前往安哥拉本格省卡西吐市视察卡西吐农业灌溉项目,对灌区的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的检查。
2010年11月:和安哥拉共和国农业部技术管理人员、安哥拉国家种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阿塞拜疆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对安哥拉共和国维拉省鲁班戈地区的农业灌溉工程进行详细考察,对当地地质、水源、农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2010年11月:前往安哥拉共和国维拉省甘德杰斯大坝农业灌溉一期、二期项目考察。
2010年11月18日:参与组织安哥拉共和国灌溉修复工程WACOKUNGO一期、二期项目最终验收证书签字仪式。
此次会议在安哥拉共和国首都罗安达中国水利水电基地101会议室举行。
安哥拉共和国国家农业部计划司司长桑多思(Sandusi),中国水电十三局安哥拉经理部总经理主要领导,安哥拉共和国大型农业灌溉工程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索菲亚(Sofia),安哥拉共和国国家土地资源种地公司总裁奥比诺(Aobionnuo)参加了本次签字仪式。
此次会议的顺利筹备与召开,为安哥拉共和国大型农业灌溉工程承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12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ZANGGU民用建筑和学校等附属设施投标任务。
2010年12月:被选定为中国水电十三局安哥拉共和国经理部建设工程科技技术成果统计负责人。
2010年12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姆苏丽岛大型陆运站土建、设备和电器等工程投标报价。
2010年12月:负责MOXICO省鲁娜大型灌区末端冲沟报价工作,并得到MOXICO省政府省长的正式批复。
2010年12月:在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安哥拉共和国区域市场总部举办的“美好的海外工程生活”有奖征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12月:赴安哥拉共和国本格省卡西吐市参观考察卡西吐大型SUGALULALA高拱坝和大型农业灌溉渠道工程。
2011年1月:主持安哥拉共和国达拉丹度农业供水项目车文件的移交仪式。
2011年1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Luanda市MUSEUM工程的报价分析工作。
2011年1月:负责鲁娜大型农业灌溉工程渠道修复报价和卡西吐大型农业灌溉工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报价工作。
2011年1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洛比托宾馆建设工程、万博省中心工程等工作图纸和监理联系会谈等事宜。
2011年2月:负责进行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1个大型水厂及配水中心的工程投标报价任务。
2011年2月:在中国水电集团安哥拉区域总部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中水电区域总部的嘉奖。
2011年2月:前往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姆苏丽岛和本格省噶代代市。
2011年2月:参与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MAIANGA大型供水以及管线、道路等重要工程投标。
2011年2月:负责安哥拉共和国万博省和库内内省两处经济适用房大型区域化工程投标。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及其影响?
姓郑的历史名人 郑国
郑躬
郑兴
郑众
郑玄
郑谷
郑虔
郑樵
郑思肖
郑光祖
郑廷玉
郑和(明成祖赐姓郑)
郑板桥
郑成功
郑芝龙
郑经
郑克爽
郑珍
郑复光
郑观应
郑文焯
郑振铎 郑渊洁
郑亚旗
台湾人
郑问
香港人
郑少秋
郑欣宜
郑经翰
郑秀文
郑裕玲
郑伊健
郑中基
郑敬基
郑海泉
郑则士
郑耀宗
郑丹瑞
郑家富
郑裕彤
郑家纯
郑融
郑文雅
郑子诚
郑家辉
古时候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 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 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 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 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 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 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 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所有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户藩,父为郑芝龙,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福松。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 *** 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并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於台 *** 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闽语的「国姓爷(Kok-Seng-Ya)」。 郑芝龙(1604年-1662年),号飞黄,小名一官,有飞虹将军的称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朝末年以中国南部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兼海盗,以所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一官党着称,发迹於日本平户藩,为台湾郑氏王朝开创者郑成功的父亲。在西方文献中,则以「Equan(一官)」闻名於世;Quon丶Iquon丶Iquam丶Equan所指均为其人。父郑绍祖为泉州太守叶善继的库吏。郑芝龙弟三人:郑芝虎丶郑鸿逵丶郑芝豹。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贤之丶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延平郡王,台湾的统治者,郑成功长子。 郑观应(1842年―1922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三乡雍陌人。为中国近代着名文学家丶思想家和实业家。 郑振铎(1898年 - 1958年),生於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字西谛,有郭源新丶宾芬等多个笔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补充: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
姓郑的名人明星伟人 郑嘉颖、郑秀文、郑元畅、郑爽、郑容和、郑源、郑秀晶 郑燮 郑成功 ,郑源,郑中基,郑伊健 郑少秋 郑希怡 郑则仕 郑少秋、 郑嘉嘉、 郑则仕、 郑希怡、郑宇成
郑玄、郑用、郑芝龙、郑板桥
郑梗洁、郑亚旗、郑东汉、郑乾龙、郑回、郑建龙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庄公:郑武公子,郑姓的中兴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为打击新兴势力,周平王很想......>>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 *** 。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
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红海和 *** 圣地麦加。
郑 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字郑虔三绝。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 郑旦,春秋越美女。
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夫人。
郑国,战国末水利家。
郑兴,东汉经学家。
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
郑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 *** 的名将。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 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 郑桓公:
郑国时期 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
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
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 *** 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率军回国。
叔詹:
周囊王十二年,郑国受晋国围攻,为了让晋军撤走,郑伯派谋臣叔詹往见晋侯。晋侯见了叔詹,历数他的罪状,命令左右马上备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请求让他说完话后再杀。晋侯应允,叔詹说,以前他曾对郑伯说,晋公子贤明,将来在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现在郑国面临大祸,郑伯不愿让他往见晋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训,自愿请求被杀,来挽救满城大难。接着,他就说:“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晋侯听了,大吃一惊,立刻决定不杀叔詹,并且款待他。
弦高:
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返回秦国。
子产(?~前522),
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曾整顿田地疆界、沟洫,以利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后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予以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使郑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产还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反对迷信活动。子产“知人善用,择其能者而使之”。子产为政数十年,政绩显赫,内外交誉。“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
郑姓名人有哪些? 郑旦,春秋越美女。
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夫人。
郑国,战国末水利家。
郑兴,东汉经学家。
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
郑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
郑功(1624-1662),明清之际 *** 的名将。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
郑国渠、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钱塘江海塘。
郑国渠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今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郑国渠工程宏伟,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这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郑国渠首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即今王桥镇的船头村西。当时,因其进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点,且容易造成渠岸两壁黄土崩塌的情况,人们于是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这极大地提高了郑国渠渠首的质量。又为了便于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浅,便间隔一段开凿一井,俗称“龙眼”或“天窗”,这都是当时人类伟大聪明智慧的结晶。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历史: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流堤、宝瓶口引流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宝瓶口: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京杭大运河
--------------------------------------------------------------------------------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
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
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
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
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
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
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
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
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
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钱塘江海塘
钱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费用,已无可考。唐及北宋时期修筑北岸海塘,据明代严宽在《海宁水利图志·序》载:“皆以数郡财力,始克有济。”
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阴县溃塘,是由朝廷调拨钱米。后即购买没收的园、田设庄,按年收租息作为海塘的岁修经费。临安府龙山一带海塘的岁修经费,是按户按年摊派石、草若干。嘉熙年间(1237~1240),将临安府沿江淤复耕地的税额拨作修塘经费。咸淳年间(1265~1274),修筑海盐海塘需费较多,除发县仓米粮外,并有知县、县民捐款。
元泰定年间(1324~1327),抢修北岸海塘盐官州一段,除征工外,还用钞79.4万余锭,粮4.63万余石,系奏报朝廷支拨。南岸修筑百沥海塘,劝民捐输粮米。
明初,北岸海塘海盐、平湖一带兴办大工程,都动用苏、松等9府财力,及至成化年间(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有用杭州竹木税、各项罚款、赎罪款等。以后专设海盐海塘岁修款,每年在嘉兴府属7县摊派银3500~7000两,当年如若支用有余,则结转至下一年。万历年间(1573~1619),海宁、平湖亦按例分别筹集银300两与600两。但万历三年风潮毁塘,历年积储不敷工用,于是将“藩司兵饷”、“驿传嬴金”及“他郡赎谷款”等拨充海塘工费。明末由于财政支绌,北岸海塘的修筑,竟至预征钱、粮和依靠各级官吏的捐款。南岸海塘的修筑工费,多向受益田亩派征,亦有府、县拨发仓粮。萧绍海塘还有动用赎罪款、罚金和由知县、县民的捐款。嘉靖十五年(1536),兴建三江闸时,萧山县曾帮工帮费,以后萧山辖境内西江、北海两塘的修筑,凡需费较多时,山阴、会稽两县均予协济,但承担份额,各时期不尽相同。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袭不改。
清初,修筑北岸海塘,除“额编塘工银”外,还有官、绅捐款,按亩捐米,并将各项罚款、追缴虚报款等作为筑塘工费。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银既废”,各府协济的规定亦复取消,经奏准凡士民愿意捐款作为海塘工程经费,则允许入国子监为监生,当时简称捐监。雍正二年(1724),奉旨动用正项钱粮修海塘。十一年,又准许“捐官”,以其所得为修塘款。十三年十月,高宗弘历即位,认为捐资得官之法,于吏治无益,钱塘江海塘工程经费由正项钱粮拨支。但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后,北岸海塘的修筑经费除由正项钱粮支拨外,还调拨盐务引费、盐课公费、各项罚款、查抄款以及盐商和官员的捐款。其中四十九年为修筑范公塘石塘,盐商一次所捐即达白银60万两。五十一年开始,还先后将海塘经费的余存款、藩库借支银等借与商人生息,以其所得作为海塘岁修经费。道光十六年(1836),浚海盐白洋河以培土塘、附土的工款,是先向藩库借支,然后随额征“地漕等项”时带征(浚)河费,以6年为期归还借款。道光时恢复“捐官”制度,按田亩的田赋分年摊征钱塘江塘工银。同治、光绪、宣统时期(1862~1911),在兵燹之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而修复坍溃各塘,又急不容缓,经多方筹划,竭力罗致经费,来源有九:一在海宁等县征收米捐,专济海塘工用。二为支拨厘金和在征收茶捐、丝捐、(盐)纲捐、茧捐时,各加征塘工附捐。三为调拨盐课引费。四为调拨江、浙两关关税。五为停解闽省军饷转拨。六为江苏省协济。七为职衔捐纳。八为殷富捐输。九为公帑发商生息。太平军在浙江时,海宁州海塘坍溃,忠王李秀成要各县筹集修塘经费,为此各有关县乡官曾筹缴白银8000余两。
南岸萧绍海塘的修筑经费,是向受益田亩摊征为主。清初,山阴、会稽两县曾有值塘田制,即将近塘的田划称江田,专护海塘,不参与县里的一切徭役;不敷时,始向县内其他田亩摊征工、银。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历曾下谕绍兴府属的沿江、沿海堤岸工程,遇有应修工程时,概于公项内动支,停止按亩派钱之例,但未能贯彻始终。三十年以后,萧绍海塘的修筑经费,除上述受益田亩摊征外,还有动支盐引费、厘金、契牙杂税专款、西湖景工款等公帑生息款、邑绅和盐商的捐款等。清代修筑百沥海塘的经费,除无厘金和契牙杂税专款两项来源外,均同萧绍海塘。道光三十年(1850)以后的捐资筑塘,以松厦连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