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插秧、耕田、采桑以及栽树等。
1、播种:
播种方式根据种植密度、作物种类、生育特性、耕作制度、播种机具等因素确定。其原则是使作物在田间的分布合理,地力和光能的利用充分,又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和便于栽培管理。播种方式一般分撒播、条播和点播三类。
2、插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插秧机逐渐代替了人工插秧的工作。2011年,我国插秧机市场在政府农机补贴的强势拉动下,在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强力推动下,市场需求高歌猛进,插秧机作业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插秧机市场急剧升温,创下历史新高。可谓“涨”声响起,亮点频频。
3、耕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耘田对于清除田中杂草、及时施肥、促进禾苗迅速茁壮成长,夺取丰收的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古代对农田的修整管理已有了一定的规划。
4、采桑:
采桑,在中国上古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据考古发掘的丝麻织品实物标本,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古人已能纺制丝织品,则当时已有蚕桑之事,因此,“桑”与中国古人的物质生活和宗教信仰发生联系可能是非常早的。
5、栽树:
春天是最适合种树的季节,春季移栽树木也最容易成活。植树是否易于成活关键在于根系、叶片和水分。早春土壤解冻时含水量较大,这时移栽苗的根系伤口在土壤中很快愈合、长出新根。待天气变暖,地上部分开始萌动时,给根系及时提供水分,使苗木成活。
移栽后及时灌溉,使苗木吸收充足的水分,保证苗木有更高的成活率。
水稻插秧后几天施肥
常规水稻种植,在移栽后是需要追肥的。一般是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但是现在大部分都是省去了返青肥的环节,直接使用分蘖肥。返青肥一般是以硫酸铵之类的速效氮肥为主;分蘖肥,主要是以尿素为主。那么移栽后几天追肥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及时的补充扶苗水要比追肥重要的多,而且追肥也是在有水层的前提下进行的田间管理行为。水稻移栽之后,秧苗的根系由于“撕根”、机械“植伤”的原因,秧苗的根系受损,吸收田面肥水的能力基本停止,直至根系发出新根,这个过程就是咱们说的“返青”或者“缓苗”。这个过程中,水分是至关重要的。肥料的吸收也是依靠根系吸收水分来吸收水中游离的盐离子。所以,在缓苗的过程中,水分是必不可少的,移栽后未返青的秧苗,通过根系吸收的有限水分来维持秧苗活力。
移栽后补充完扶苗水,可以撒施一些硫酸铵类的速效氮肥,有利于秧苗的返青,这就是返青肥。用量可以控制在5-9Kg/亩左右,速效氮肥的特点就是肥效反应快,但是持效性短。硫酸铵施用后大概2-3天就能看到效果,叶片颜色变绿,叶绿素的合成加快。只不过肥效持续期大概也就7天左右;也有的是在田间撒施壮秧剂,也能加快秧苗返青的速度,只不过成本比较高。最好是在补完扶苗水、返青前使用。
在秧苗返青后就可以及时的撒施分蘖了,基本就是尿素了,大概3-4Kg/亩的用量,这个用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对于尿素来说,施用过早没什么意义;使用过晚,秧苗前期分蘖借不上力。而秧苗在返青后就开始了分蘖的过程。因此,在返青后及时的施用分蘖肥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移栽后多长时间追施肥料没有固定的时间。首先是及时的补充扶苗水,其次是可以适当的在返青前追施硫酸铵,最后就是返青后及时的追施分蘖肥尿素了,满足秧苗分蘖前期对养分的需求。
1、正常情况下,水稻在栽种后7天左右便能成活。在水稻栽种成活后,我们就要及时施加返青肥!而对于返青肥的肥料选择,应以速效氮肥为主。
2、此外,由于我们南方人在种植水稻之前,一般不会刻意施加基肥。所以,对于水稻的返青肥,除了具有肥效快的特点外,至少还要具有肥效持续时间长、肥效稳定等特性。也只有这样,水稻的长势才好、产量才高。至此,我建议水稻的返青肥选用腐熟的牛粪!
3、牛粪虽然属于冷性肥料,其肥效会比鸡粪、马粪等热性肥料的肥效差一些,但用来给刚栽种7天左右的水稻施肥,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原因是刚栽的水稻比较虚弱,根系还不算发达,使用热性肥料很容易造成烧苗、烧根现象,得不偿失。倘若使用牛粪这种冷性肥料,既满足了水稻返青期对于氮肥所需,又避免了水稻出现烧根现象,同时还能起到疏松土壤、保水保肥等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4、水稻的返青期一过,就将进入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的需肥高峰期。此时期往往决定着水稻的分蘖多少。说白了,就是决定着水稻的产量。此时期的话,我们一般会选用高氮肥,常用到的就是尿素。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的分蘖期是水稻病虫害的高发时期,我们在给水稻追肥的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