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亩产量在800-1200斤左右,但决定玉米产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有地理环境、品种、土质、栽培管理技术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的亩产量。玉米的种植时间要根据所在地区决定,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都不同,所以种植时间也不同。山东地区一定要在每年4月前后种植,这样可使玉米更好的生长。河北地区一般是种植秋玉米,种植时间是7月中旬,这样10月下旬即可收获。东北地区一般是种植春玉米,大约在4月中旬种植,10月前后收获,南方地区则在3月前后种植。
玉米对水肥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选择种植环境时,土壤一定要肥沃,能灌能排。在整地时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玉米整地时一定要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这样到第2年播种玉米时土壤会很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
如果想要玉米的产量高,一定要对其多施一些肥料,而且要合理的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玉米的3个阶段对肥料要求比例不同,在苗期占需肥总量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这时施肥一定要合理。
种植玉米时要注意,为了让植株根系可以更好的扎根在泥土里面,一定要对土壤进行翻耕。
仔细的翻耕可以使玉米幼苗更快适应新环境,但是要注意,必须在适宜的天气中翻耕,大概翻耕15cm左右即可。
玉米亩产量一般是多少公斤,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玉米一亩地能产1300斤左右。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种植户种植农作物都想要产量高,受品种、地理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玉米亩产量有所差异,而且就算在同一区域,产量也会不同。
种植方法:
对地块进行整地、翻耕、造墒,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地处高寒冷凉的地区,要提早播种,可以考虑推广使用地膜种植。使用地膜不仅可以提早播种,延长玉蜀黍的生育期。
品种选择产量高,抗病抗逆能力强,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玉米品种,比如登海系列和先玉系列。种子处理:在购买到种子后,对种子先进行筛选,剔除掉瘪粒,空粒,挑选饱满圆润的玉米粒进行播种;挑选过后使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肥料:按照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的原则进行施肥。深耕深翻土地后,施足底肥,底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总量在每亩地4kg磷肥,15kg氮肥,1.5kg硫酸锌,5kg钾肥。
在玉米拔节前,将全部磷、钾、硫、锌肥与用于追肥的氮肥总量的30%深施15-20cm;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总氮量的50%肥料;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20%肥料。种植密度每亩地种植4000-5500株左右,紧奏型,半紧奏型品种的玉米,每亩地种植5000-6000株。
南方地区一般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可达500-700kg,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可达600-800kg,新疆地区亩产量最高可达700-900kg,具体亩产量与玉米的品种、种植地的地理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想要取得高产量,应精选优质良种,一般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具有高产潜力、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保证抗倒性比较强、抗病性能好,并要完善种植栽培管理。
一、玉米亩产量一般是多少公斤
1、品种、地理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在500-700kg,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在600-800kg,新疆地区亩产量最高可达700-900kg。
2、玉米是一种抗旱、高产、经济价值高的粮食作物,一般光热条件好、优质丰产抗病品种、规范化栽培种植的产量高。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
1、选种催芽
精选优质良种,一般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具有高产潜力、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保证抗倒性比较强、抗病性能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4个小时即可。然后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8小时,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2、选地整地
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在播种过程中,过酸、过粘和贫瘠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因此最好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在表层施入有机肥作为底肥,然后挖沟起垄,将土壤晾晒1-2天。
3、播种入土
播种时,要保持行距65cm、株距18cm的间距,然后点播玉米种子,播种深度为5cm。玉米种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让其正常发育生长。
4、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保证玉米能健壮生长。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定苗一般在5-6片叶时根据品种和地力进行。
(2)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其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生长过程中若遇到雨水密集,田间积水不退,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影响植株生长并且容易倾倒,影响光合作用,所以要及时排涝。施肥的原则为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与微肥配合平衡施用;基肥、种肥及追肥配合施用;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穗肥,巧施粒肥。
(4)病虫害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红蜘蛛、叶蝉等。原则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发现早防治。
5、适时收获
玉米地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时期。进入完熟期后,籽粒会出现黑层,植株中下部叶片已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症状,玉米穗棒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注意需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一般籽粒水分低于16%才可安全贮藏。